何玉芳
(烏海市蒙中醫院 內蒙古 烏海 016000)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內科的常見病。目前,臨床上對消化性潰瘍患者主要是使用西醫療法進行治療[1],但效果并不理想。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我院對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分別使用西醫療法和中醫辨證分型療法進行治療,其中接受中醫辨證分型療法進行治療的6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120例患者分為西醫組和中醫組,每組各有60例患者。在這120例患者中,有男性64例,女性56例。他們的年齡在23歲~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7歲。這些患者的病程為3個月~17年,平均病程為1年。其中,胃潰瘍患者有69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有5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為西醫組患者使用西醫療法進行治療,進行西醫治療的方法為:①讓患者每次口服0.5g的阿莫西林,每日服2次。讓患者每次口服0.4g的甲硝唑,每日服3次,連續治療兩周。②然后,讓患者每次服用20㎎的奧美拉唑,每天服2次。讓患者每次服用200mg的膠體果膠鉍,每天服3次。連續治療4周。為中醫組患者使用中醫辨證分型療法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為:(1)按照中醫臨床上對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辨證分型,再根據其辨證分型的結果進行對癥治療。中醫臨床上將消化性潰瘍分為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肝郁氣滯型消化性潰瘍、肝胃濕熱型消化性潰瘍和氣滯血瘀型消化性潰瘍。(2)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脘腹隱痛、脈搏遲沉、吐清水、舌苔色淡等。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應以止痛健脾為主,可選用黃氏建中湯對其進行治療。黃氏建中湯的藥物組成和使用方法為:大棗12g、黃芪20g、白芍15g、桂枝9g、灸甘草9g、白術12g、延胡索12g、郁金12g。將上述藥物調制成湯劑,讓患者每日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4周。(3)肝郁氣滯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脘腹脹痛、疼痛區域不固定、嘆氣頻繁等。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應以止痛疏理肝氣為主,可選用柴胡疏肝散對其進行治療。柴胡疏肝散的藥物組成和使用方法為:炙甘草 6g、川芎 10g、柴胡13g、白芍 13g、香附10g、郁金10g、延胡索10g。將上述藥物調制為散劑,讓患者每日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4周。(4)肝胃濕熱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舌苔厚、口氣重、肝火旺等。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應以瀉火疏肝為主,可選用化肝煎對其進行治療。化肝煎的藥物組成和使用方法為:吳茱6g、甘草6g、青皮9g、黃連9g、山梔子10g、佛手10g、陳皮10g、牡丹皮 12g、白芍 15g。將上述藥物調制為湯劑,讓患者每日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4周。(5)氣滯血瘀型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脘腹脹痛、易怒、打嗝等。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應以疏氣化淤止痛為主,可選用失笑散對其進行治療。失笑散的藥物組成和使用方法為:炙甘草5g、砂仁5g、蒲黃9g、五靈脂9g、丹參15g、當歸13g、香附13g、延胡索13g。將上述藥物調制為散劑,讓患者每日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服用4周。(6)在上述方劑中應添加乳香、白芨和瓦楞子等藥物,以修復患者胃黏膜的潰瘍面,提高其療效。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2]。①治愈:經過治療,患者完全康復,進行胃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胃黏膜的潰瘍面消失。②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病情好轉,進行胃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胃黏膜的潰瘍面縮小50%以上。③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病情沒有明顯的改變甚至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我們使用SPSS15.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正負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在西醫組的6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治愈者有20例,為有效者有28例,為無效者有12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在中醫組的60例患者中,治療效果為治愈者有40例,為有效者有17例,為無效者有3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中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在西醫組的6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現惡心的癥狀,有3例患者出現嘔吐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3%。在中醫組的6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輕微惡心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中醫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西醫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此病患者的發病具有周期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泛酸、惡心、胃脹氣、打嗝不止等。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發病率最高。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具有發病持續的時間長、上腹部疼痛等臨床特點。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中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患者,中醫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西醫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李甲光[3]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中醫辨證分型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安全性高。
[1]王葆華.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應用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3):16-17.
[2]鄭關毅,林志穎,鄭師碧等.消化性潰瘍辨證分型與調節肽關系的研究[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2,12(1):14-15.
[3]李甲光.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66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7):402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