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青 侯愛平 崔莎莎
?
近10年中西醫(yī)治療腦卒中偏癱功能障礙研究進展
劉慧青侯愛平崔莎莎
腦卒中引起的偏癱功能障礙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其康復治療是康復醫(yī)療界關注的首要問題。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以西醫(yī)為主,近年來,中醫(yī)康復逐漸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閱讀、整理、綜合分析近十年有關中西醫(yī)治療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障礙的文獻,以期為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康復治療提供參考,以減少病人致殘率、提高生存質(zhì)量。
腦卒中;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綜述
腦卒中(stroke)通常指急性腦血管疾病,是急性期迅速出現(xiàn)局限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失癥狀、體征的臨床事件。包括腦出血、腦梗死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一組臨床綜合征[1]。中醫(yī)學認為中風病的發(fā)病機理多由痰郁、氣虛、肝陽上亢、肝腎陰虛所致,病位在腦,治以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和陰陽為主。腦卒中導致的肢體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最常見的功能障礙,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除了常規(guī)的西醫(yī)西藥治療,康復治療在腦卒中后遺癥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如何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功能障礙,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使之回歸家庭,乃至重返社會是醫(yī)療界關注的首要問題。筆者總結近十年來中西醫(yī)治療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障礙臨床研究進展,現(xiàn)綜述如下。
1.1中藥治療張松[2]觀察補陽蟲藤飲(黃芪、桃仁、紅花、地龍、赤芍等)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遺癥期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認為補陽蟲藤飲在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與肌力方面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楊迎民[3]用活血通腑方治療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發(fā)現(xiàn)中藥能有效地降低其致殘率,提高其生存質(zhì)量。曾望遠等[4]運用現(xiàn)代康復技術配合補陽化痰通絡湯治療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發(fā)現(xiàn)其在改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及肌力、肌張力評分方面有較好臨床療效,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
1.2以針刺為主的治療針灸治療在腦卒中偏癱功能障礙方面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針灸可調(diào)和氣血陰陽,疏通經(jīng)脈,以改善肢體功能障礙。
1.2.1體針治療陸霞[5]采用低頻率組、中頻率組和高頻率組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運動功能障礙,治療后發(fā)現(xiàn)中等針刺頻率的治療有助于改善缺血性中風患者運動障礙及生活質(zhì)量。
1.2.2單純頭皮針臨床研究表明[6,7],頭皮針抽提法及補瀉方法在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方面均有確切療效,能有效改善肢體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宋玉娟[8]通過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頭穴叢刺長留針間斷行針,能夠明顯提高腦梗死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1.2.3頭皮針結合體針頭皮針與體針的結合應用也較為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二者結合能更有效的促進受損的神經(jīng)功能恢復, 改善神經(jīng)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的促進中風肢體偏癱的康復并顯著提高患者的痊愈率及顯效率[9,10]。
1.2.4頭皮針結合其他方法葉忠[11]認為頭皮針加腹針治療缺血性腦梗死中風后遺癥有確切療效。崔新坤[12]將經(jīng)CT檢查確診為腦血管疾病恢復期的中風后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以頭皮針加推拿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針刺肢體腧穴治療,結果顯示頭皮針加推拿組療效優(yōu)于針刺肢體腧穴組(P<0.05),而且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張洲偉[13]在觀察頭皮針對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療效時,采用頭皮針加醒腦開竅手法治療。結果臨床總有效率95.8%,認為早期進行頭皮針治療,可以提高血管的再通時間,縮小梗死灶,促進出血吸收及改善臨床癥狀。
臨床上常用的康復訓練方法主要有運動療法、作業(yè)治療、物理治療、 Bobath技術、Brunnstronn技術、PNF技術、Rood技術等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地應用于臨床。近些年來, 肌電生物反饋療法、運動再學習療法、運動想象療法等新的康復治療技術也較多地應用于臨床肢體功能康復。
2.1生物刺激反饋療法許林海[14]認為肌電生物反饋療法能有效改善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降低患者神經(jīng)缺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王陶黎[15]探討生物刺激反饋儀和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同步與非同步應用治療腦卒中偏癱上肢的療效,治療結束后發(fā)現(xiàn)同步與非同步的患側肘和手的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經(jīng)同步應用生物刺激反饋儀和空氣波壓力治療儀降低偏癱上肢肌肉的痙攣程度要優(yōu)于非同步組。
2.2Bobath球訓練寄婧等[16]應用Bobath球訓練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發(fā)現(xiàn)Bobath球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較明顯改善作用。
2.3序貫化康復訓練觀察序貫化康復訓練應用于腦卒中肢體偏癱患者的干預效果,邱雁飛[17]認為對腦卒中肢體偏癱患者在采用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序貫化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其不良心理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4運動想象療法王樸等[18]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想象療法可明顯改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具有不良作用甚小、操作簡便、成本低等優(yōu)勢,推薦臨床醫(yī)生實施運動想象療法以改善患肢運動功能。
2.5早期虛擬現(xiàn)實訓練研究早期虛擬現(xiàn)實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楊葉珠等[19]發(fā)現(xiàn)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輔以虛擬現(xiàn)實訓練,可進一步改善上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張家良[20]認為在常規(guī)治療及康復訓練的同時增加分期針刺療法,可以明顯縮短急性腦卒中患者聯(lián)休克期,減輕痙攣,減少誤用綜合征,對腦卒中肢體功能恢復有較好療效。蘇誠歡[21]觀察針灸結合 Rood 療法治療腦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礙的療效,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針灸結合 Rood 療法治療腦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礙在改善肌張力、FMA及MBI評分方面作用顯著優(yōu)于針灸組及 Rood 組,二者結合具有較理想療效。于青等[22]應用體針聯(lián)合 PNF 療法對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早期干預,發(fā)現(xiàn)其能更明顯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較有效地防止并發(fā)癥及廢用綜合征的形成。王二爭等[23]探討芒針透刺督脈配合生物刺激反饋治療腦卒中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療效,發(fā)現(xiàn)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肌張力、肢體運動功能較治療前有明顯改變(P<0.01)。認為該療法對腦卒中痙攣性癱瘓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查天柱等[24]經(jīng)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穴位注射聯(lián)合中醫(yī)綜合理療治療對改善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有著較好的臨床效果,并能顯著提高偏癱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
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障礙的改善,主要以康復治療為主,中醫(yī)康復逐漸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量臨床實踐證實,體針、頭皮針對肢體功能的改善具有顯著療效,運動療法、作業(yè)治療、理療以及各項康復技術療效明顯。近幾年電子生物反饋治療不斷試用于臨床,其療效也得到了證實。
腦卒中后遺癥遺留的肢體功能障礙是腦卒中后遺癥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改善其功能狀態(tài),使其最大可能地提高生活能力,回歸家庭乃至重返社會,是整個醫(yī)療界最關注的要點之一。大量研究證實,針灸結合康復治療可減輕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生存質(zhì)量。筆者認為,可以將現(xiàn)代先進的康復學理念與中醫(yī)、針灸融合,以期最大程度地改善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狀態(tài)。例如中醫(yī)針灸與生物刺激反饋相結合,實現(xiàn)中醫(yī)康復與現(xiàn)代康復的結合,從而最大程度促進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其臨床療效有待于設計合理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來提供強有力的臨床證據(jù)。
[1]王維治.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14.
[2]張松青.補陽蟲藤飲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41例[J].吉林中醫(yī)藥,2012,32(8):795-796.
[3]楊迎民.活血通腑方治療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52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9,16(3):235.
[4]曾望遠,王雅純,紀新博.康復技術配合補陽化痰通絡湯治療腦卒中肢體運動功能障礙43例[J].河南中醫(yī),2016,36(1):59-61.
[5]陸霞.不同針刺頻率治療缺血性中風后運動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6,50(1):48-50.
[6]徐立新.頭皮針補瀉手法治療中風偏癱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學,2010,23 (12):4569-4570.
[7]姜方建,周武,姜小峰.頭皮針抽提法治療中風后遺癥32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8):598-598.
[8]宋玉娟,張殿全,趙宇輝.頭穴叢刺長留針間斷行針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醫(yī)藥學報,2015,43(6):69-71.
[9]趙衛(wèi)鋒,安軍明,任媛媛.方氏頭皮針結合體針治療中風恢復期肢體功能障礙30例[J].陜西中醫(yī),2013,34(9):1212-1214.
[10]吳常征,丁一,焦楊.頭皮針加體針透刺治療中風后痙攣性癱瘓42例[J].光明中醫(yī),2013,28(11):2269.
[11]葉忠,陳勇.頭皮針加腹針治療中風后遺癥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1(1):112-113.
[12]崔新坤.頭皮針加推拿治療中風偏癱56例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3,19(4):43-44.
[13]張洲偉,宋峰.頭皮針聯(lián)合體針治療中風后肢體活動障礙81例[J].陜西中醫(yī),2013,34(10):1406-1407.
[14]許林海,韓麗雅.功能強化訓練結合肌電生物反饋對急性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5,30(3):185-188.
[15]王陶黎,喬蕾,李擎,等.生物刺激反饋儀和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同步與非同步應用治療腦卒中偏癱上肢效果的比較[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0,4(6):866-868.
[16]寄婧,王寧霞.Bobath球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臨床薈萃,2016,31(1):81-84.
[17]邱雁飛.序貫化康復訓練對腦卒中肢體偏癱患者干預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4,18(2):391-392.
[18]王樸,郭毅,張君梅,等.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后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康復效果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1,11(5):529-539.
[19]楊葉珠,曹小英,陸茹,等.早期虛擬現(xiàn)實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5,14(12):1107-1109.
[20]張家良.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J].中國康復,2007,22(5):321-322.
[21]蘇誠歡.針灸結合Rood療法治療腦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3(1):35-38.
[22]于青,張志強,任亞平.體針聯(lián)合PNF療法早期干預對改善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24):1928-1930.
[23]王二爭,夏清,董赟,等.芒針透刺督脈配合生物刺激反饋治療腦卒中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yī)學,2009,30(12):1397-1399.
[24]查天柱,陳思宇,唐素珍.穴位注射聯(lián)合中醫(yī)綜合理療治療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6,37(1):105-106.
Research Progress on Integrated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emiparetic Dys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in Recent Ten Years
LIU HuiqingHOU AipingCUI Shasha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Jin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Medicine, Shandong, Jining 272000, China)
Hemiparetic dysfunction caused by stroke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the primary problem. The main treatment of hemiparetic dysfunction caused by stroke comes is from the Western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graduall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 author tried to analyze and organize 10 years’ literatures, and expecte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the future, reduce the rate of dis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trok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Reviews
山東省濟寧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康復科(濟寧 272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63
1003-8914(2016)-20-3044-03
?瑞震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