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康 胡淵龍 崔玉瑩 李玉坤
?
【教管論壇】
大學生對中藥知識的了解運用情況分層研究*
羅偉康胡淵龍崔玉瑩李玉坤
目的了解大學生對中藥知識的了解與運用情況,為大學生藥物知識教育提供依據。方法運用自編問卷,對265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橫斷面調查。 結果中藥學專業、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非醫藥類專業識藥數量得分分別為(1.89±0.84)分、(1.81±0.81)分、(1.30±0.61)分。中藥知識了解情況為中藥學專業中及格29例(65.91%)、不及格15例(34.09%);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中及格96例(66.21%)、不及格49例(33.79%);非醫藥類專業中及格29例(38.16%)、不及格47例(61.84%)。 結論大學生對中藥知識的了解與運用情況不容樂觀。
大學生;中藥認知;橫斷面研究;教育
中藥基本常識包括保存方法、服用方法、服用劑量、飲食禁忌等,正確運用中藥常識可以更好地發揮中藥的治療、保健作用,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報道[1]稱大學生對常見藥物知識的正確回答率為60.21 %,不良用藥行為率為37.25 %,可見大學生藥物知識的匱乏。本研究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橫斷面調查,了解大學生對中藥知識的了解與運用情況,旨在為大學生藥物知識教育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2015年11月,采用整體隨機法抽取某校265名在校大學生,包括中藥學專業,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非醫藥類專業。
1.2研究方法
1.2.1判定方法采用橫斷面調查,所用調查工具為自編《大學生對中藥知識的了解與運用情況調查問卷》,共21題,包括專業基本情況和了解運用情況兩部分。了解運用情況部分分為4個因子:服用方法、功效主治、中藥文化、用藥禁忌。
1.2.2判定標準識藥數量的調查,我們如下處理。對于菊花、石膏、大青葉、蒲公英、巴豆、茯苓、青皮、萊菔子、芫花、黃芩10味中藥,認識1~5味得1分,6~8味得2分,9~10味得3分。中藥知識情況調查,每題1分,計算總分。以12.4分為分數分界點(效標組預測法-對照組法判定分數分界點),若>12.4,則判定“及格”;若<12.4,則判定為“不及格”。中藥知識情況4個因子以每因子總分的65%作為分數分界點。
1.3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在校大學生,包括中藥學專業、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非醫藥類專業;②獲得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在調查過程中因故未能完成問卷,或填寫極不認真而勸說無效者;②每題答案都相同者。
1.4統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3.1軟件雙錄入數據,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運用t檢驗進行各組間數的比較,運用χ2檢驗進行各組間率的比較分析,以P=0.05作為顯著水平。采用效標組預測法-對照組法[2]判定分數分界點。
2.1一般人口學資料共發放問卷268份,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98.88%。中藥學專業44例,占16.6%;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145例,占54.7%;非醫藥類專業76例,28.7%。
2.2不同專業大學生識藥數量與中藥知識認知情況
2.2.1識藥數量情況比較識藥數量的調查結果為中藥學專業平均得分(1.89±0.84)分,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平均得分(1.81±0.81)分,非醫藥類專業平均得分(1.30±0.61)分,中藥學專業與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7,P>0.05),中藥學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t=4.03,P<0.05),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t=5.19,P<0.05)。見表1。

表1 識藥數量情況表 (頻數,%)
2.2.2中藥知識情況比較中藥知識的調查結果為中藥學專業中及格29例,占65.91%;不及格15例,占34.09%。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中及格96例,占66.21%;不及格49例,占33.79%。非醫藥類專業中及格29例,占38.16%;不及格47例,占61.84%。中藥學專業與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P>0.05),中藥學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χ2=8.59,P<0.05),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χ2=15.97,P<0.05)。見表2。

表2 中藥知識情況表 (頻數,%)
2.3不同專業對不同中藥常識了解情況
2.3.1中藥文化中藥學專業與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P>0.05),中藥學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4,P>0.05),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χ2=15.13,P<0.05)。見表3。

表3 中藥文化因子得分表 (頻數,%)
2.3.2功效主治因子中藥學專業、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非醫藥類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4,P>0.05)。見表4。

表4 功效主治因子得分表 (頻數,%)
2.3.3服用方法因子中藥學專業與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χ2=9.29,P<0.05),中藥學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5,P>0.05),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χ2=6.28,P<0.05)。見表5。

表5 服用方法因子得分表 (頻數,%)
2.3.4用藥禁忌因子中藥學專業與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P>0.05),中藥學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χ2=7.42,P<0.05),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有顯著差異(χ2=32.44,P<0.05)。見表6。

表6 用藥禁忌因子得分表 (頻數,%)
中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3]。現今,公眾對中藥及中成藥的認可程度越來越高,但卻缺乏相應的中藥知識。只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用藥才是正確與安全的,但調查發現大學生對中藥知識的認知情況卻不容樂觀。
對于識藥數量的調查,從結果來看非醫藥類專業的平均得分與其余兩專業的平均得分具有顯著差異,并且平均得分小于其余兩專業。77.63%非醫藥類專業大學生僅僅只認識1~5味常見中藥,而學習過中藥學這門課的兩個專業的大學生也有相當一部分(40.91%,44.14%)只認識1~5味中藥。對中藥知識認知程度調查發現,非醫藥類專業大學生不及格率高達61.84%。以上結果顯示了在校大學生中藥基本常識的匱乏。
功效主治的調查結果顯示中藥學專業、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非醫藥類專業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4,P>0.05),但三者的的不及格率都很高。原因可能是非醫藥類專業學生平時并不接觸中藥學知識,并且電視廣告和宣傳冊子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中藥知識的重要途徑[4],但電視廣告和宣傳冊子充斥著大量的虛假信息,以至于大學生獲得的中藥知識并不正確。中藥學專業和非中藥學醫藥類專業都以中藥學為專業課,但不及格率依然很高,可能是學習方式只是死記硬背,而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服用方法的調查顯示三專業在服用方法知識掌握方面表現良好。
2000—2008年12月國內一次文獻報道的中藥不良反應的總例數為933例[5],與1989—1999年6月中藥不良反應例數(2747例)[6]相比具有明顯改善。在本次調查中發現,非醫藥類專業在用藥禁忌方面依然有著55.26%的不及格率。大學生對用藥禁忌仍然重視程度不高。
中藥不僅僅是一種治病的手段,它還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應該弘揚與傳承的。但從對中藥文化的調查結果來看,中藥學專業與非醫藥類專業的不及格率接近50%,說明了對中藥文化的不重視。
綜上所述,大學生對中藥的認知程度依然不容樂觀,非醫藥類專業對用藥禁忌不能引起足夠重視,不能用正確的中藥理論知識來指導用藥;以中藥學為專業課的中藥學專業和非中藥學醫藥類雖然學習了大量的中藥知識,卻不能很好的應用于實踐。
[1]鄧湘寧,谷來有. 大學生用藥知識態度行為調查[J]. 中國校醫,2013,27(9):649-650.
[2]戴海琦,張峰,陳雪楓.心理與教育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186.
[3]鐘贛生.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
[4]徐冬英,楊靜,周琪范,等.廣西居民中藥知識認知現狀調查[J].中國校醫,2010,24(9):695-697.
[5]趙文,陸軍,藺濤.我國2000~2008年中藥不良反應文獻綜合分析[J].中國藥房,2009,20(6):461-463.
[6]唐鏡波,吳蓬.近20年國內中藥不良反應報道分析[J].華西藥學雜志,1999,14(6):377-380.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by College Students
LUO WeikangHU YuanlongCUI YuyingLI Yuku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Ji’nan 2503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itu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by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education of medicine knowledge for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265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ross-section study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 ResultsDrugs quantity scores of pharmacy specialty,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specialty and general specialty was (1.89±0.84), (1.81±0.81) and (1.30±0.61), respectively. In the aspect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harmacy specialty, 29 case passed (65.91%), 15 cases failed (34.09%), in the pharmaceutical medicine specialty, 96 cases passed (66.21%), and 49 cases failed (33.79%), in the general specialty, 29 cases passed (38.16%), 47 cases failed (61.84%). ConclusionThe situ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n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is not optimistic in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Situation on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Cross-section study; Education
山東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SRT)項目(No.2015445)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濟南 2503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56
1003-8914(2016)-20-3026-03
?加鋒
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