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蓮
(甘肅省臨夏縣黃泥灣鄉畜牧獸醫站,甘肅 臨夏 731800)
初探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方法
王化蓮
(甘肅省臨夏縣黃泥灣鄉畜牧獸醫站,甘肅 臨夏 731800)
目前,畜牧業作為大農業轉型升級成敗的關鍵,其發展情況直接影響農業產業化進程,尤其羊產業作為畜牧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助力產業、富農惠農的重任。但隨著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羊只患病率不斷攀升,直接危害到產業根基。本文僅以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方法做一探討,以供參考。
羊傳染性胸膜炎;臨床表現;防治方法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統計,羊的主要疫病達54種,包括35種傳染病,在我國西北地區,對肉羊養殖危害最為嚴重的傳染病有羊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梭菌病、羊痘、羊傳染性膿皰(羊口瘡)、羔羊痢疾和羊腸毒血癥6種。傳染性胸膜肺炎俗稱爛肺,是由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致死率高的呼吸道傳染病,近年來,該病發病率上升態勢明顯,嚴重危害到羊產業健康發展。
1.1病原菌特性活躍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體由于其細小、多變的生物特性以及借助空氣和飛沫傳播的途徑,注定了其感染范圍廣、速度快、不易根治,是發病的首要因素。
1.2養殖場管理疏忽
因養殖業主防患意識差、疏于管理,販運人員的任意進出成為隱性病原體,加之新引進羊只沒有嚴格執行隔離留觀制度,引入病羊沒有及時被發現。
1.3防疫免疫不到位
我國除現有的用絲狀支原體山羊亞種制造的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氫氧化鋁苗外,近期又研制成綿羊肺炎支原體滅活苗,但由于一些養殖場尤其是小規模散養戶防疫意識不強,免疫工作不到位,也是該疫病流行發作的原因之一。
羊潛伏期5~30 d,平均約20 d。根據病程和臨床癥狀,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2.1最急性
從確診患病到死亡僅3 d,初期羊只體溫迅速升高,最高可達42 ℃,病羊食欲不振、極度萎靡,直至后期呼吸急促、咳嗽,伴有帶血鼻液,最后臥地、顫抖、呻吟、窒息。
2.2急性
急性羊傳染性胸膜炎最為常見,病羊5 d左右時與最急性初期大致相同,偶有腫脹或腹瀉,甚至出現潰瘍、皮疹,瀕死前體溫回落,病程大致7~15 d。
2.3慢性
夏季多發,癥狀較輕,羊只初期呈現間歇咳嗽和腹瀉,若加以治療能逐漸康復,但因外因導致自身免疫力降低時,病情加重或將激發并發癥而死。
對病羊尸體剖檢胸部器官病變明顯,胸腔積有大量淡黃色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物,胸膜充血、晦暗、粗糙,附以纖維素凝結,肺胸膜與肋胸膜發生不同程度粘連;支氣管與縱隔淋巴結腫大、充血、出血;心包積液,心肌松軟;肺部有彌漫性點狀出血網,呈現鮮紅色或紫紅色,肺隔葉大面積出血、壞死;肺實質有紅、黃、灰等不同時期的肝樣病變區,呈大理石樣外觀。
發現病羊和可疑羊應立即隔離,更換墊料,對羊舍徹底消毒、通風,限制外來人員進出。對病羊的治療可根據自身條件采取以下措施:
4.1接種預防
對假定健康羊用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氫氧化鋁疫苗接種,6月齡以下羊只皮下或肌肉注射3 mL,6月齡以上羊注射5 mL。注射后兩周產生抗體,免疫1年。
4.2注射治療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可選用新胂凡納明(914)、氟苯尼考等。用新胂凡納明靜脈注射(注射前半小時須先注射強心劑),按每公斤體重成年羊0.4~0.5 g控制注射,5月齡以上幼羊0.2~0.4 g,羔羊0.1~0.2 g,每3 d注射1次;1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公斤羊體重0.05 mL肌肉注射,每天1次;每100 kg飲水中加入5 g支原凈(泰妙菌素)給羊自由飲水,連用7 d,治愈率達92%。
其次,也可用泰妙菌素治療,每公斤羊體重用泰妙菌素10.2 mL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5 d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期間間隔3 d,用藥1個療程后病羊發病癥狀全部消失。
最后,另一種治療方法也被廣泛應用,每公斤羊體重用20%長效土霉素注射液、30%氟苯尼考注射液各0.1 mL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續注射3 d后,在飲水中加適量鹽酸多西環素和氟苯尼考可溶性粉,連用1周,治愈率達93.8%。
在治療病羊的同時,對同群羊進行預防性治療,藥量減半,連續用藥5 d,預防效果良好。
5.1加強養殖場日常管理
在甘肅省很多農村,養殖經營業主多為留守老人或婦女,養殖只是作為補貼家用的手段,沒花更多的心思經營,在消毒方面更有惜金現象,導致防護措施不到位、疫病疫情愛上門的情況時有發生,要加強此方面的宣傳,動員養殖戶火堿、生石灰、草木灰等較廉價的消毒物品。其次是鼓動養殖場備好藥,養殖場對常見疫病藥品儲備上也少之又少,尤其散養戶,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來回耽誤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最后,嚴格執行門禁制度,杜絕販運人員進出自如的現象,一定程度降低疫病發生幾率。
5.2加強防控體系建設
肉羊疫病防控體系是預防和控制肉羊疫病的主體,要進一步加強和充實。縣級主要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提高肉羊疫病診斷、疫情監測和預警預報水平,加強對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大戶監管,提高肉羊健康養殖水平和畜產品安全保障水平。鄉鎮一級主要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增鄉站人員,提高疫病診斷水平和防控能力。村防疫員隊伍建設上主要是增加工作報酬,穩定基層防疫隊伍,加強技術培訓,增強肉羊疫病防控實操能力,實現疫病防控體系對養殖戶的全覆蓋,確保肉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5.3加強養殖戶培訓指導
針對養殖戶防疫意識淡薄,沒有防疫設施和防控技術的實際,政府和畜牧部門要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引導養殖戶科學養殖、科學防疫,建立健全消毒室、消毒池、藥浴池、隔離舍、獸醫室、糞污處理設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等防疫設施;健全防疫制度、消毒制度、羊只調出調入制度、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制度;健全生產記錄、免疫記錄、消毒記錄、用藥記錄。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和衛生防疫措施,凈化養殖場區環境,爭取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及時診治一般常見病,降低肉羊發病率和病死率,保障養殖戶獲得更大效益。
(編輯:高真貞)
S858.26
B
1006-799X(2016)16-0077-02
王化蓮(1965-),女(土族),甘肅積石山人,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