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榮春書 王銀萍 張冬梅
130117 長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徐鵬(碩士研究生)];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榮春書),腎病科(王銀萍),科研辦公室(張冬梅)
?
·名醫心鑒·
王健教授治療重癥肌無力經驗拾萃
徐鵬榮春書王銀萍張冬梅
130117長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徐鵬(碩士研究生)];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榮春書),腎病科(王銀萍),科研辦公室(張冬梅)
【摘要】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一種病癥,其形成原因頗為復雜,病情纏綿難愈,屬于難治病。中醫對該病病因病機的認識大多宗“獨取陽明”。王健教授通過對痿病病因病機的深刻剖析,以稟賦與虛損立論,探究該病的發病機制,并且提出了健脾益氣補髓法治療該病,遣方用藥緊扣該法,同時注重患者的人文關懷,“七分治三分調”,取得良好療效。
【關鍵詞】王健;痿證;稟賦論;虛損論;經驗拾萃
重癥肌無力屬于神經內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現代醫學屬于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復雜,纏綿難遇,屬于難治病,中醫學將之歸為痿證。王健教授從事中醫腦系疾病研究20余載,師從國醫大師任繼學教授,別具一格的以稟賦和虛損立論指出痿證的病機關鍵,探尋此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在繼承和發展古代醫家治療痿病理論的基礎上,不拘泥于古,多法合參或是臨證靈活變化運用。
王健教授在治療該病的臨床實踐過程中,立足“先天稟賦論”“虛損論”,明辨痿病之緣由,提出了健脾益氣補髓法,調理臟腑以平為期,如《醫宗金鑒·虛勞》說“夫人之虛,不屬于氣,即屬于血,五臟六腑,莫能外焉。而獨舉脾腎者,水為萬物之源,土為萬物之母,二臟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1],同時重視患者兼證的變化。現將王健教授臨床診治該病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道。
1病因病機
1.1從稟賦立論
中醫稟賦理論可追溯到《內經》時代,《靈樞·天年》:“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則死,得神者生。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奇舍心,魂魄必具,乃為成人。”稟賦為胎始之本源,即先天之本,受之于父母,與人的遺傳信息息息相關,誠如國醫大師任繼學教授所述:“其原委是:一者男之天癸內育此病之根,二者女之天癸內孕此病之基,兩者居一即為先天成病之源。”[2]王健教授認為先天稟賦不足,五臟功能失調,則氣虛津液生化乏源,氣血不足,肌肉失充,進而表現為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等主要臨床癥狀。如陳復正云:“胎弱者,稟受于氣之不足也。子于父母,一體而分,而稟受不可不察。如稟肺氣為皮毛,肺氣不足,則皮薄怯寒,毛發不生;稟心氣為血脈,心氣不足,則血不華色,面無光彩。稟脾氣為肉,脾氣不足,則肌肉不生,手足如削;稟肝氣為筋,肝氣不足,則筋不束骨,機關不利;稟腎氣為骨,腎氣不足,則骨節軟弱,久不能行。此皆胎稟之病,隨其胎氣而求之。”另一方面,王健教授認為先天稟賦不足,還往往影響后天疾病的演變和預后。如《醫宗金鑒》云:“人感受邪氣難一,因其形藏不同,或從寒化,或從虛化。”同時體質在其中起到決定作用,其中往往也是稟賦占主導地位。預后則如張子和言:“人之所稟,有強有弱。強而病,病而愈,愈而后必能復其舊矣;弱而病,病而愈,愈而后不必復其舊矣。”
1.2從虛損立論
虛損,是以臟腑虧損,氣血陰陽虛衰,久虛不復為病機,主要表現為五臟的虛損。王健教授認為病變植根于“肌肉”,表現為“無力”,即痿證的病變部位在于一身“筋脈肌肉”“筋脈”的先病,繼而引起“肌肉”的發病,但根柢于五臟的虛損。王健教授認為五臟虛損中以脾腎虛損或是脾腎陽虛居多。脾在體合肉、主四肢,因此人體肌肉的豐腴健壯與否與脾運化功能的強弱息息相關。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藏精,精血同源且相生,精虛則不能灌溉四末,血虛則營養肌肉筋骨。腎損者,腦髓不足,則精氣被奪,精氣奪者漸而形體壞,出現四肢筋骨痿廢無用;同時,脾腎互為先后天的關系,脾腎虛損致痿者多皆陽微陰乘之患和土冷命門火衰之苦。王健教授指出所謂“陽微陰乘”是指脾腎虛損者,陽氣虧虛,一身上下陰邪盤結,筋脈痹阻,陽愈虛,陰愈乘,如此惡性循環而成痿;所謂“土冷命門火衰”者是指脾土開啟化源、豐腴筋骨肌肉的機能,依賴于腎陽命門火的溫煦,二者互為滋生。虛為損之漸,損為虛之極。王健教授認為“脾腎虛”的累積而成“脾腎損”,因此王健教授主張臨證時以運動的思維去審病求機,脾腎虛損,四肢肌肉百骸無源以稟、筋脈不濡、髓虛骨枯,是導致痿病難治難愈的關鍵。
2治療特色
2.1以溫補立方,用藥動靜相宜
王健教授在治療痿病時以脾腎為中心,溫補脾腎時,當注意調理脾胃的重要性[3],處方多用入脾胃經的溫補之藥,其基本藥物組成:黃芪、黨參、柴胡、白術、當歸、升麻、炙甘草等。方中重用黃芪,取其藥性甘溫補脾益氣。同時,根據東北氣候以燥為特點,結合患者體質,三因制宜,適當的減少白術的用量,密切注意診治過程中寒熱轉化及輕重之變化,如見口干喜冷飲、面赤身熱、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等,及時調整處方用藥,切忌因溫藥太過導致耗陰傷血,加大黨參用量,共奏補氣生津之功;用當歸以養血生氣;脾虛氣陷,故用升麻、柴胡等升提之品鼓舞脾胃之氣,即“引胃氣上騰而復其本”,阻斷濕濁之邪,使不再下流乘肝腎[4],少佐陳皮以理氣消滯;甘草和中,調和諸藥。王健教授認為治療上不僅要扶后天之本脾,還要溫先天之本腎,即考慮患者的稟賦。振奮腎陽,以除陽微陰乘之患,脾陽得助,水谷得運,精微得布,則痿證可愈[5]。朱丹溪在《金匾鉤玄·濁》中直言“虛勞者,用補陰藥,大概不利熱藥”,乃取陰陽互根互用之宗義,更能益腎之真元虛損[6]。
2.2知犯何逆,密切注意兼夾證變化
復視、眼干澀者,加入枸杞子、菊花等,養肝明目;腰膝酸軟者加巴戟天、菟絲子,杜仲等,交替使用以補肝腎,強腰膝;頸部強直,轉動不靈或項背疼痛者加葛根以滋津潤燥,緩和筋脈拘急;畏寒肢冷者加干姜、肉桂以溫補腎陽;不寐、多夢者加酸棗仁、首烏藤以養心安神;胸中煩熱者加入梔子、淡豆豉清熱宣郁;內有濕、熱、瘀等實邪者,酌情給予薏苡仁、茯苓等清熱利濕,祛邪而不留滯。發熱、惡寒等外感表證者,先祛除表邪,后繼續治療本病,因為治本病方藥多屬溫、熱性藥,防止閉門留寇。
2.3中西合璧,以人為本,能中不西
現代醫學治療重癥肌無力多采用抗膽堿藥物和激素治療,患者就醫前多服用溴吡斯的明等西藥。運用激素治療雖有短期效果,但它是通過透支人體精血而使癥狀得以暫時緩解,長期使用會耗竭人體肝腎精血,會使氣血虧損,使病難愈難治[7],因此王健教授在診療的過程中,不建議患者突然完全停用西藥,基于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臨床絕對評分法[8]對患者進行階段性的評價,具體從眼肌、咀嚼肌、四肢肌肉等方面來評測患者的實時療效,依據評價的結果制定西藥調整方案,直至完全停用。
2.4從“心”論治,調養并存
《醫門法律》曰:“肝主筋,肝病則筋失所養,加以夙有筋患,不覺忽然而痿矣。”《臨證指南醫案·痿》亦云:“蓋肝主筋,肝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筋骨拘攣。”因此,王健教授注重肝脾同治,配合心理疏導療法,激發患者恢復積極的生活態度,增強信心,以藥物治療的同時注重“三分調理”,另外指導患者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增強體質,內外兼顧,從而提高療效。
3體會
痿病一直是臨床難治病,其病因病機復雜,治療病程長,纏綿難愈,治療效果不一,也缺乏統一、有效的治法。筆者長期跟師出診,整理王健教授治療痿病醫案400余例,大多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有的甚至痊愈,王健教授師古而不泥古,在該病的發病機理上以稟賦論和虛損論立論,提出了健脾益氣補髓法,遣方用藥時也靈活應用上述大法,有的放矢,以補脾益腎為首,輔以祛邪、理氣,治養并重,氣血得充,筋脈肌肉得養,肌力恢復,則痿病自除。另外,王健教授注重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讓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指導患者循序漸進地進行肢體功能恢復鍛煉,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謙.醫宗金鑒[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1060.
[2]任繼學.任繼學經驗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5.
[3]馬生奇.淺談調理脾胃在痿證治療中的作用[J].當代醫學,2010,16(9):151.
[4]周俊,葉蔚.淺談李東垣對痿證的認識[J].江西中醫藥大報,2014,26(2):25-26.
[5]何小剛.從脾腎陽虛論治痿證[J].中醫藥學報,2014,42(3):129-130.
[6]馬桂琴. 臨證探討“虛損”的論治[C]//《中華中醫藥雜志》社.第八次全國中醫藥傳承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2009:114-115.
[7]陽濤,周欣欣,劉小斌.鄧鐵濤教授函診治療重癥肌無力用藥特點淺析[J].新中醫,2011,43(4):134-135.
[8]許賢豪.神經免疫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124-126.
(本文編輯: 董歷華)
(收稿日期:2015-04-29)
【中圖分類號】R74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3.018
作者簡介:徐鵬(1987- ),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內科學(腦病方向)。E-mail:drxupeng@sina.com通訊作者: 張冬梅(1985- ),女,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肌無力。E-mail:zhangdongmei1124@126.com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吉教科合字2012第62號);吉林省教育廳“十一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吉教科合字2010第54號);吉林省科技廳支撐計劃(201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