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朝良
農村繳費“一卡通”
文_王朝良
2015年12月18日,筆者來到位于宜陽縣南部山區的董王莊供電所采訪,只見偌大的院子靜悄悄的,微機員方軍輝端坐在電腦前認真整理文檔。值班室內,農電工吳新法一邊值守電話,一邊看書學習。我打趣道:“好清閑喲!其他人呢?”
“所長帶領大家到茨古洞村安裝變壓器去了。”接著,吳新法向我簡要介紹起供電所的情況,“我們這里說是一個供電所,其實就我們9個人。董王莊鄉地處宜陽南部貧困山區,地廣人稀,當地百姓以種地為生。供電所雖小,卻管理著68個農混臺區,涉及8760個居民用戶和8個企業專變用戶,年供電量大約600萬千瓦時左右。”
“從事農電事業多年,你認為最近五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吳新法脫口而出:“近五年,我們積極爭取資金,加快電網改造,使農村電網煥然一新。新改造過的臺區,僅采用絕緣導線一項,就有效解決了樹線矛盾,讓我們不再為清理樹障發愁。加之全縣大部分低壓配電臺區都安裝了紅外智能電表和遠程負控電能采集系統,把大伙兒從繁重的抄表收費工作中解放了出來,工作比以前輕松多了!”
“就說說這抄表收費吧。五年前,每月抄表時,我們兩人一組,走村串戶,搬著梯子爬高上低的,還要一人看表,一人記錄,一天從早到晚,忙忙碌碌,也抄不了幾個臺區。遇到雨雪天氣,大家更是苦不堪言,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耗在這上面了。2014年以來,我們供電所80%以上的臺區推廣安裝了智能電表和遠程負控電能采集系統,現在不管刮風下雨,我們足不出戶,坐在電腦前,只需輕點鼠標,不到3個小時,即可輕松采集全鄉所有配變和智能臺區的電量信息,省時省心,準確無誤,還能有效避免人工抄表不到位﹑估抄﹑漏抄﹑錯抄等現象發生。你說這高科技美不美?” 方軍輝說道。
提起“十二五”期間農電的新變化,他們滔滔不絕。“近年來,我們還開通了網上銀行﹑支付寶﹑‘一卡通’以及POS機自助繳費等多種繳費方式,讓用電客戶自主選擇,就近繳費。” 方軍輝說。
“尤其是2014年3月至今在縣城和各鄉鎮推廣使用的‘一卡通’繳費,首次發放5萬張,就以操作簡單﹑攜帶方便﹑繳費快捷等優點,受到了轄區居民和用電客戶的普遍歡迎。與其他繳費方式相比,這種被群眾俗稱為繳費‘一卡通’的用電客戶信息卡,采用磁卡加密技術,內含客戶名稱﹑編號﹑電話﹑用電地址以及電量﹑電價﹑電費等相關消息,用電客戶只要在供電營業廳﹑自助繳費機和社會代收點的刷卡機中輕輕一劃,不用再輸入戶號﹑編號和電量,就可實現輕松繳費,既解決了收費員辦理業務慢﹑勞動強度大,用電客戶排長隊的問題,又有效地縮短了繳費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反映良好。”吳新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