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亮,周永生,李 強,王會娟,陳新偉
(許昌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許昌 461000)
一起生豬注水案的案例分析
王群亮,周永生,李強,王會娟,陳新偉
(許昌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許昌 461000)
1.1案件來源及立案審批
2016年5月24日某縣動監所接群眾舉報,稱三縣交界某村莊有人給生豬注水,所領導高度重視,向某縣畜牧局領導匯報后,決定立案查處,成立“利劍行動專案組”,制定了詳細的行動方案,明確責任分工,武裝辦案設備,派出2個執法中隊進行先期偵查,經過1w的摸排,對注水點的主要人員、地理位置、周圍環境、注水時間、行走路線等情況掌握清楚,決定于2016年5月31日收網,考慮到三縣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某縣畜牧局領導與該縣公安局積極協調,抽調30名特警分乘2輛中巴跟隨個執法中隊強力協助執法。
1.2案件偵辦過程
2016年5月31日中午12點35分到達現場后,一隊特警先進行外圍布控,防止注水嫌疑人跳墻“逃跑”,清路障,以便于查處后能夠順利轉移注水嫌疑人、生豬及車輛,另一隊特警進到場院控制注水嫌疑人,兩個執法中隊負責搜集證據,對場院、注水工具、生豬及車輛進行拍照,清點生豬頭數,由于措施得力,3名嫌疑人員正在實施注水,特警當場控制住3名人員,執法中隊發動汽車,轉移生豬,保存證據,外邊布控的特警接應,整個行動過程不超過10min,雖然場院門口有不明真相群眾阻撓執法,但有特警在現場維持秩序,注水嫌疑人、生豬28頭、中型貨車2輛及注水工具進行先行證據登記保存,順利帶離現場。當天下午對生豬進行隔離觀察、靜養,安排飼料保障生豬正常飲食,同時,實施專人看護,確保安全。
1.3調查取證及處理
經對3名注水嫌疑人分別詢問,所有證詞能夠互相印證,同時有錄像資料、照片及注水工具兩套為證,張某于2016年5月31日對23頭生豬實施注水,閆某對5頭生豬實施注水,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詢問得知張某的23頭生豬貨值40140元,閆某的5頭生豬貨值9550元。
1.4案件處理意見
此案作為重大案件進行了集體討論,邀請市縣兩級相關領導、執法辦案人員,并聘請律師全程參與,鑒于目前畜牧系統未出臺《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行政處罰裁量標準,考慮到上述違法行為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危害性,經集體討論研究,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張某5月31日對生豬注水行為違反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依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擬給予以下處罰:一、沒收注水生豬23頭;二、罰款200700元(貨值金額40140*5倍=200700元)。
閆某5月31日對生豬注水行為違反了《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依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之規定擬給予以下處罰:一、沒收注水生豬5頭;二、罰款47750元(9550*5倍=47750元)。2016年6月2日分別向張某和閆某下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1.5生豬變賣過程
按照《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財政廳關于印發河南省畜牧獸醫執法罰沒物品管理辦法的通知》第十八條對鮮活罰沒品由畜牧獸醫行政執法機關按照規定變賣,該縣畜牧局采取在網上公告、張貼公示等方式發布了“關于對沒收生豬進行變賣的公告”,提請競買人持有效證件到該局提出書面申請,競買價格依據當前生豬市場平均價格計算,財政局、物價局價格認定中心等全程參與競買過程。經過4d靜養于6月3日競賣,在競賣過程中,張某和閆某全程在場,張某的生豬因應激在5月31日當晚死亡1頭,6月1日凌晨死亡1頭,死亡的生豬均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有無害化處理場死亡生豬交接單),剩余23頭,經稱重21頭生豬凈重1790kg(附磅單),競買人任某出價每千克17元,1790*17元=30430元,閆某生豬5頭稱重490kg,490*17元=8330元,26頭生豬合計收到競買人貨款38760元,張某和閆某均對生豬頭數和拍賣款項無異議,當場開具了《河南省罰沒物資統一票據》,立即將變賣款上交該縣國庫。
1.6向當事人下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
鑒于對張某和閆某處罰數額巨大,分別向張某和閆某下達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張某和閆某均表示對違法行為深感后悔,不需要申請行政聽證。
1.7行政處罰決定
根據調查情況,掌握的證據及張某閆某陳述情況,經重大案件集體討論意見,給予張某如下處罰:一、沒收生豬23頭,二、罰款152150元(30430*5倍);給予閆某如下處罰:—、沒收生豬5頭,二、罰款41650元(8330*5倍)。
2.1領導的高度重視是確保該案順利進展的有力保障
該案的成功查處來自于畜牧局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及鼎力支持,通過與縣防暴大隊以及事發地派出所的積極協調,緊密配合,聘請律師全程參與,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多個預案應對事態的發展,該案的成功查辦,就得益于公安機關等部門的協作機制。
2.2主要證據的獲取對該案的定性至關重要
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以及有關司法解釋不能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①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證據材料;②以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獲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證據材料;③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證據材料;④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證人提供的證言;⑤不具備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其他證據材料。顯然,在摸排期間該縣執法人員獲得的錄像資料不能作為該案唯一的定案依據,而張某的收購生豬賬本被該縣執法人員快速獲得,上面清晰記載有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多少頭生豬,是否注水,這些關鍵的證據為以后的處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1注水肉的檢測標準過低,執法難度大
目前,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畜禽肉水分限量》(GB18394-2001)、《肉 與 肉 制 品 取 樣 方 法》(GB9695.19-1988),參照水分含量不超過77%為合格的判定標準,在現實執法工作中明知生豬有注水嫌疑,如果屠宰后取肉樣去檢測,還會出現水分含量低于77%的規定標準,還會引起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使執法部門在辦理此類案件時處于尷尬處境。在各地查處注水肉案件中,都是通過現場發現正在實施注水進行查處,而不法分子選擇注水大多在非常隱蔽的高墻大院內,如果沒有有效舉報線索很難將其查獲,執法難度大。
3.2生豬的貨值計算問題
生豬的貨值是行政處罰的依據,生豬作為活體動物,在證據保存過程中,貶值較大。例如本案中,貨主張某購買生豬貨值40140元,經過4d靜養,應激死亡2頭,加上其他損耗,變賣時貨值30430元,依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計算生豬貨值進行處罰時,爭議較大。如按照40140元計算貨值,僅憑張某口述,證據比較單薄。查詢《行政處罰罰沒物品管理規定》未對活體動物拍賣有明確規定,經重大案件集體討論小組研究決定,一致認為按照30430元計算貨值。
3.3司法銜接問題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依據《刑法和司法解釋在屠宰執法活動中的適用問題》,注水的生豬依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在該案中與該縣公安局移交案件時,該縣公安局法制科堅持銷售金額15萬才夠立案的標準,現有證據達不到以刑事立案條件,這也是本案未能成功移交司法機關的原因。
S851.34
B
1004-5090(2016)10-0027-02
(20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