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撫養這些事
媽媽:余麗亭
態度:理性看待,盡量自己帶
要感謝我的媽媽和婆婆在我上班后接手照顧當時正1歲半的寶寶。盡管我已經給寶寶養成了很好的生物鐘,但對于剛過更年期的她們其實照顧這么活潑的寶寶也還是挺累的。
首先,婆婆認為自己帶過孩子,很有經驗,但她很多“所謂的經驗”如“小孩子睡覺不能親,脾氣會壞”之類的,真是不能接受。其實許多80后媽媽雖是初為人母,但通過對育兒書籍和心理學的大量學習,在育兒科學性上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其次,婆婆喜歡拿寶寶跟別人比,比如人家寶寶怎么怎么樣,人家寶寶都怎么帶的。實則,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都不一樣,完全沒有可比性。第三,她總是對于寶寶不應該做的事情說:“奶奶也想XXX,但這是媽媽不允許你做的。”也許她并不是故意這么說,但這必定會影響母子感情。
我媽媽比較愿意接納我的意見,我指出的問題她都很愿意改,但她太溫柔了,我通過觀察,發現寶寶和她在一起,自我主見非常大,且不容易妥協,而寶寶和我在一起時,則會相對比較聽話。
時間久了,我發現兩位長輩雖然文化程度都不低,但畢竟當年的育兒觀點已經不符合時代,所以她們對于幼兒教育既缺乏科學性的規劃,也缺乏興趣性的引導。孩子的智力和性格,從出生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錯過這個黃金發育期,真的非常可惜。
因此,不得不說,雖然長輩帶孩子很負責,而且比我們更有耐心,但受眼界和知識的限制,長輩對孩子的照顧多限于“身”而照顧不到“心”。如果寶媽們有條件,真的還是應該到3歲才放手。
我的好媽媽
媽媽:彤彤媽
態度:積極溝通,虛心請教
彤彤出生后,作為新手媽媽,面對這樣一個稚嫩的小寶寶,我總是手足無措,生怕一個不小心弄疼了她。我媽媽為了讓我月子里休息好,就認真地向月嫂學習,然后再給我做具體指導。怎么換尿不濕,怎么沖奶,怎么給彤彤洗澡,怎么做撫觸,怎么剪指甲……每項工作媽媽都認真向月嫂詢問,詳細做筆記,每天跟著月嫂身后細心觀察,積極實踐,然后把自己的心得告訴我。有了媽媽在身邊貼身指導,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和媽媽配合起來也得心應手。媽媽自己還有點藝術細胞,照顧彤彤的時候,媽媽就一直哼唱她年輕時候經常哼唱的歌曲《映山紅》、《唱支山歌給黨聽》、《洪湖水浪打浪》……彤彤都特別喜歡聽,只要聽到姥姥的歌聲,彤彤就馬上安靜下來,然后慢慢進入了夢鄉。
當然,在照顧彤彤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有分歧,但是我都很尊重媽媽的意見。老人就怕孩子冷,怕穿少了孩子感冒了,在家也給彤彤穿上背心,有時候給彤彤捂了一身汗。我知道孩子不應該捂,小寶寶怕熱不怕冷,可我說了幾次媽媽都沒有接受,我就把育兒雜志上寫的相關內容給媽媽看,媽媽還是挺與時俱進的,也能接受新事物,看到雜志都這么寫了,就不給孩子穿太多了。之后媽媽也喜歡上看育兒雜志,自己戴上眼鏡看。這樣照顧彤彤不但細心,還很科學。媽媽一說起自己照顧彤彤的事就特別自豪,說把寶貝照顧的健健康康。我也常常在人前肯定媽媽的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