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蔓 (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鎮綜合文化站 246000)
基于群眾文化視角的廣場舞發展探微
唐張蔓 (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鎮綜合文化站 246000)
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群眾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如何豐富群眾文化內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文化站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廣場舞恰恰是群眾文化活動中最具基礎性和廣泛性的一項內容,其對群眾文化有著先鋒作用,能夠傳遞“中國夢”正能量,能夠提升城鄉文化層次,因此對建設基層群眾文化具有積極的作用。為此,本文將就其作用展開分析,并對群眾文化視角下的廣場舞未來發展展開思考。
群眾文化;廣場舞;作用;發展
文化站的職能與作用是促進當地群眾文化的發展,尤其是鄉鎮文化站,更是擔任著基層繁榮群眾文化的重要職責。那么如何充分發揮文化站的職責,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呢?基于鄉鎮群眾文化的特點,筆者認為利用廣場舞能夠很好地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為此,本文基于群眾文化視角對廣場舞的作用和未來發展展開思考,以供借鑒。
廣場舞對于建設基層群眾文化具有很多積極的作用,下面我們分三個層次展開探究。
(一)廣場舞對群眾文化有著先鋒作用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舞蹈作為一種基本的藝術形式貫穿了整個發展過程。因為舞蹈有利于人們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能夠使人們緩解現實壓力,通過與他人的舞蹈交流來豐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物質文化的極度豐富,人們對精神文化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群眾文化的發展需要有一個質的飛躍。而廣場舞則能夠活躍文化藝術氛圍,使越來越多的人積極參與到廣場舞等群眾文化活動中,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對克服社會關系冷淡化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群眾廣場舞蹈和群眾文化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群眾廣場舞蹈在群眾文化中起著先鋒的作用。
(二)廣場舞能夠傳遞“中國夢”正能量
當前,我國不斷宣揚“中國夢”的偉大構想,而“中國夢”是一個全民參與的偉大夢想,需要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文化部門、管理部門正能量的引導才能得以實現。而在這個過程中,廣場舞切切實實地讓人們具體實踐了文化參與。廣場舞由于是群眾自發性組織,這為群眾之間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個公共平臺,交流各自在參與過程中的感受,在這種潛移默化中使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得到改變,情感得到升。廣場舞是我國文化建設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雖然沒有“陽春白雪”式的高雅,卻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為人們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服務,引領了人們群眾對文明社會的向往,提升整個社會文明程度,使得廣場舞這種簡單的舞蹈形式讓人們向往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培養整個社會民族信心,增強社會凝聚力,更好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對于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廣場舞能夠提升城鄉文化層次
當前群眾文化的發展并非城市的特權,而是城市與鄉鎮、農村的統一需求。廣場舞能夠豐富城鄉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展示各地方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通過這種方式使更多的人都能參與進來,使整個地區都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通過廣場舞使每個人的才藝得到展示,使人們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廣場舞蹈的興起促使人們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去欣賞高雅的作品,增強了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使人們的整體文化藝術水平得到提高。廣場舞的興起對于縮短城鄉之間的文化差距,促進農村文化水平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對于城鄉文化層次的整體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城鄉人民的一致歡迎。
實事求是地看,廣場舞健身運動盡管有諸多的益處,不過其負面效應同樣不容忽視。現今國內媒體多次爆出各地廣場舞因過于擾民而引發的周邊群眾同廣場舞參與者之間產生尖銳的矛盾和對立問題。還有就是一些廣場舞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對于公共區域欠缺環保意識,在其盡興離開之后,留給場地的往往是大量的垃圾,給環衛工作者帶來困擾。此外,因廣場舞的音響音量過大,極易使周邊群眾在安寧權受到侵擾的情況下,采取過激方式進行對抗,進而破壞了社會的穩定。為了群眾文化的長遠發展,文化部門和城市管理部門應該加以聯合,同時要對廣場舞群眾加以教育引導,使得廣場舞現存的問題得以解決。
其實,之所以在對待廣場舞健身運動這一問題上,參與者和周邊群眾的看法截然相反,原因即在于雙方利益著眼點不同,而導致前述問題的原因表現為:第一,當前國內一些中小城市、鄉鎮地區在公共設施建設、規劃方面不夠到位,因而導致廣場舞健身運動參與者只能選擇在一些小區的公共區域進行活動;第二,相關部門未能對廣場舞健身運動進行科學的指導;第三,廣場舞健身運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欠缺公共意識,漠視他人權利;第四,周邊群眾同廣場舞團隊之間未能進行有效地溝通,因而慣常導致雙方劍拔弩張。
在筆者看來,對前述問題的規制,最為有效的方法乃是應當依托法律規則實現對廣場舞健身運動所引發問題的有效治理。首先,應當從立法層面完善相關立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都是規制廣場舞噪音問題的法律依據。在此基礎上,各地的人大與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廣場舞健身運動的開展實情,制定專門性的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通過權利與義務的方式實現對廣場舞健身運動組織者、參與者的責任明晰化;其次,各地建設規劃部門應當規劃出專供群眾進行廣場舞健身活動的場地,以便廣場舞參與者占用社區公共資源而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此外,各地對于現有場地資源應當進行優化配置,如利用寒暑假時間,將學校操場提供給廣場舞參與者使用,參與者和政府共同負擔場地維護費;最后,社區等基層管理組織應當充分參與到日常的廣場舞組織工作之中,以便對廣場舞健身運動實現科學的指導。
群眾廣場舞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以社會的、時代的文化意識為內核,是一種具有精神內涵的文化狀態,它以一種藝術樣式為外表,形成一種輻射面極廣、牽動人心極強、對社會生活無所不及的融精神性、文化性、審美性為一體的文化實踐活動。而群眾廣場舞蹈發展的歷史表明,群眾廣場舞蹈是人類文化的濃縮與人類文明的結晶。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文化部門提供更多思路,從而切實促進群眾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1]王卿.群眾文化建設及實現群眾文化發展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6(10).
[2]張怡.對群眾文化品牌建設的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6(12).
[3]角群升.淺談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繁榮[J].商業故事,2015(26).
[4]李萬興.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地位和素質研究[J].大眾文藝,2015(23).
[5]李晨.淺議群眾文化的三個轉變[J].寶雞社會科學,1997(Z1).
[6]謝如晶.發展群眾文化與文學,加強基層舞蹈輔導[J].世界文學評論:高教版,2016(1).
[7]王志穎.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中國民族博覽,2016(6).
[8]陶桂芬.試論縣區文化館對群眾文化的輔導培訓[J].中國民族博覽,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