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佳 (武漢大學 430072)
彝族文化的網絡傳播
王玉佳 (武漢大學 430072)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少數民族的文化進入網絡社會中,它如何在網絡社會中獲得傳播,本文對彝族文化在網絡中的傳播情況進了調查,主要是彝族文化在網絡世界里的表現形式,以期對彝族文化在網絡中的傳播力有所了解,為其它少數民族文化傳播提供借鑒。
傳播力;彝族網站;彝族貼吧
在互聯網時代,利用信息網絡傳遞文化已經被普遍認可。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各有其燦爛的文化,在越來越多的民族人口走出部落,走向城市的時候,牽系他們的是各自文化的根。在互聯網時代,少數民族也在不斷擴大在互聯網世界的領地,傳播各自的文化觀,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其中彝族文化在網絡中的傳播是比較活躍的。
(一)彝族網站建設
1.彝族網站建設
彝族網站是關于的彝族,宣傳彝族的,面向大眾的網站。這類網站將向大眾普及彝族文化作為目標,是當前網絡彝族文化傳播的一股重要力量。通過對彝族網站的查找,找到正在運行的彝族網站共7個。這七個網站分別是彝族青年網,彝族人網、中國彝族網、彝語在線、云南楚雄彝文化網、楚雄市彝族畢摩。
通過對網站的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從主辦者方面看,網站的主辦者有2類,個人團隊5個,政府組織2個。網站的資金來源有兩類,一類是政府支持,一類是會員捐贈,只有一個網站即中國彝族網站里有廣告收入。從網站運行地域來看,這些網站主要以四川為主,其余的是云南和北京,這樣的分布一方面符合民族的地域分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地域對網站發展的限制。彝族人網和彝族文化網是分別北京和四川的一個網站。北京與四川涼州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在版塊設計,內容更新,用戶的交流上,彝族人網都比彝族文化網更豐富。
2.個案分析:彝族人網
(1)網站簡介
彝族人網(www.yizuren.com)于2001年7月19日由黃平山創建,網站聚知識性、學術性、大眾性于一體,旨在通過平實的視角,以豐富的圖片文字展示彝族文化和彝族地區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光人文。宣傳新社會的彝族人,展示新彝鄉的發展。建站以來,經過五十多次大小改動和升級,彝族人網以海量內容、鮮明的特色贏得了極高的社會反響和人氣粘滯力。
(2)版塊設計與維護
彝族人網是一個民辦的宣傳彝族文化的網站。彝族人網目前由彝族企業家協會提供支持,由Beley工作室負責具體維護工作。Beley,是彝族撒尼語“朋友”之意,Beley工作室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利用業余時間建設和維護網站,旨在宣傳彝族和彝族文化,展現新社會中的彝鄉發展。點擊進入彝族人網首頁,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簡單、明快。在網站中,主要設計有首頁、彝族概況、傳統文化、彝學、人物、文藝、文學、旅游、視頻、攝影、書苑、社會、博萃、論壇、特別專題等版塊。首頁里精選了各版塊的最近更新的內容,更新速度不快。彝族網站的內容均取材于彝族文化生活各個方面,他們時刻關注各地彝族信息動態,這樣便有源源不盡的素材。
(3)內容結構分析
彝族人網里的各個版塊內容的更新時間不一,有的版塊多,有的少,大量原創作品反映出網站的宣傳理念、制作風格及制作水平。
彝族概況版面介紹的是彝族的基本知識,包含彝族文化概述、彝族大事記、彝族歷史、彝族枝系、彝族的分布、彝族人的居家住行、彝族現狀等方面,特別專題板塊里是一些相關協會,文化小組的鏈接。這兩個板塊的內容可更新度比較低,大多時候都是發布之后就保留現狀。在其他板塊里,文學和社會更新內容是最多的,文學主要是彝族文學作品介紹和彝族同胞在網站上寫的散文詩歌,連載的小說等內容,作品都是原創,而且是網站會員自己上傳的內容。社會版面的內容包括要聞、教育、焦點、彝鄉發展、公益等內容,少部分是轉載了別的新聞網站對彝族相關新聞的報道,大部分是彝族人網里的記者從各地上傳的地方新聞報道。
對網站內容的梳理也可以看出,網站的內容詳實豐富。豐富的內容可以讓網友了解到彝族發展的各個方面,也可以讓彝族同胞找到自己關注的內容,不僅有對彝族文化深入研究的彝學,而且網站里的社會報道貼近受眾的生活,獲得了大量好評。在表現形式上,網站結合了圖片、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網站內容。
(4)互動連接
彝族人網里有專門的論壇版塊,提供給會員們進行互動。彝人論壇給彝族同胞和關心彝族及彝族文化的各界朋友提供一個相互溝通和交流學習的網絡場所,希望以此加強對彝族和各民族文化的宣傳。該論壇注冊會員有22550人,雖然查看數遠遠大于回復數,但總體來看,會員活躍度比較高。除論壇以外,彝族人網還推出了彝族人網全國QQ群,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來傳遞彝族文化。
(二)彝族貼吧
雖然網站建設比較系統全面的介紹了彝族的文化知識,及時更新彝族相關新聞,但是在傳遞彝族文化,增強彝族凝聚力時,在互聯網世界里,彝族的貼吧也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檢索,獲知彝族相關的貼吧有彝族吧、彝人吧、貴州彝族吧、云南彝族吧等。在這些貼吧中,雖然名稱中有地名的限制,但是吧內內容是不僅僅局限在地名地域范圍內的。貼吧對彝族的歷史,文化,習俗對進行了探討,而且不同的貼吧在定位上都尋求差異化,給受眾呈現不同的內容,追求貼吧的獨特性,彝族吧甚至在發帖公告里呼吁不要在彝族人吧發已經在其他貼吧或論壇發過的帖子。鼓勵發布原創性、學術性的內容。
除了內容上的宣傳,各貼吧在發帖數量上,關注人數上也表現出了貼吧對彝族文化宣傳的用心。比如彝族人吧共有主題數1564個,貼子10556篇,關注人數807人,彝族吧共有主題數26894個,貼子667997篇,關注人數11145。
(三)其他方式
除了比較典型的網站,貼吧外,彝族的文化還以微博,博客,QQ群等多種方式在互聯網社會里傳遞,雖然現在可能博客沒有那么熱門,但是在彝族人網的博萃專欄里,列出了69個和彝族相關的博客,這些博客見證了早期的彝族人對自己文化的認知和對外傳遞。彝族人網,中國彝族網,彝族青年網都推出了供彝族同胞和網友交流的QQ群,甚至還細分到了地方群。比如中國彝族網推出了中國彝族網(全國)群以外,還推出了昆明、北京等地方群,基本上與彝族人口的分布向吻合。除了QQ以外,微博和微信也是彝族文化宣傳的平臺。
彝族文化在傳播過程中也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是網站資金問題。由于彝族文化傳承屬于大眾化和公益化性質,物質保障如果完全依靠網站市場化運作獲利運營,是很難維持下去的,資金的薄弱限制了一些網站內容的更新和對網站的維護,在查找彝族網站過程中,一些曾經的彝族網站已經無法打開,有的打開后信息更新最近的時期是2013年。在民辦網站中,資金主要來源是會員捐贈或者是彝族企業協會的支持,在政府主導的網站中,資金來源有政府的支持,但是網站主要凸顯的是地方特色,網站內容除了彝族的基本概況,大多也與政府政策,政府主要活動相關。在彝族網站的建設的過程中,技術支持、框架設計、推廣應用等方面,都需要專業的團隊,而有一半的彝族網站的技術支撐都是靠第三方。
再者雖然彝族文化不是現在社會的主流文化,但是對于這800多萬的彝族人來說,彝族文化是他們的跟,在進入網絡社會的年代里,卻只有區區6個參差不齊的網站,來宣傳其內容,顯然這對彝族文化的挖掘和宣傳都還不夠。這些網站和貼吧不僅僅是出現就是宣傳了民族文化,他們還需要設計合理,更新及時,讓受眾有更好的體驗,最為重要的是,受眾需要知道這個網站的存在,并且樂意點開其中的連接,也就是說,這些網站和貼吧可能由于民族性會吸引到專門的人群,但是這些網站也需要和更多的其它類型的網站競爭,留住用戶,讓用戶能夠真正的體會到其中的精髓,真正的實現對民族文化的傳播。
彝族文化源遠流長,彝族同胞們以多樣的方式在傳遞著自己民族的價值和意義。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彝族同胞們以網站,貼吧等方式再次把彝族同胞聚集在一起,一起向世界傳遞著聲音。彝族網站,彝族貼吧對于彝族文化傳播和彝族同胞相互聯系溝通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民辦網站和貼吧中,都有彝族公益的內容,號召彝族朋友進行公益,助人為樂。彝族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除了在形式上采用多樣方式以外,在內容上也有很高的追求,通過對彝族人網的梳理,我們看到了其內豐富的內容和及時的更新和維護。在彝族貼吧中,各貼吧從多方面傳播彝族文化,加大彝族同胞們的交流,而且在貼吧之間相互連接比較緊密的同時,各貼吧又自覺追求著自己的獨特性??梢姡妥逦幕诰W絡世界里以多樣的方式傳播著自己多樣的文化。
[1]鄭保衛,黃河.努力提升少數民族地區的信息傳播力[J].新聞前哨,2011(3).
[2]張春華.傳播力"評估模型的構建及其測算[J].新聞世界,2013(9).
[3]劉建華.全媒體傳播的發展趨勢及傳播力指標體系構建[J].傳媒,2013(11).
[4]奇飛.新媒體對文化傳播力的影響與提升策略研究[J].新聞傳播,2015(2).
王玉佳,學生,學校: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網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