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潘 展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332000)
探討江西客家傳統文化與竹器具之間的相關性
劉 莉 潘 展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332000)
客家是漢族中的一支,他們經過了長期的遷徙生活,具備了勤勞勇敢、團結協作和堅忍不拔的品質。這些優秀的品質不僅能夠在客家人自身中體現出來,還能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反映出來,特別是客家人普遍使用的竹器具。這些竹器具體現了江西客家人豐富并獨特的情感追求和審美趣味,很好的表現出了竹器具的審美價值。本文講述了江西客家傳統文化和客家竹器具的特點,并對江西客家傳統文化與竹器具的相關性作出了分析。
客家文化;竹器具;關聯性
江西客家人制作的竹器具不僅功能合理,而且造型較簡潔、別致,滿足了江西客家人生產生活的需求,與江西客家人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同時江西客家人制作的竹器具也是一項藝術品,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無論是竹器具的造型,還是其中包涵的客家精神,都體現出了江西客家的傳統文化。
客家歸屬于漢族,河南洛陽是他們的起源地。廣大中原地區的部分居民因為饑荒和戰亂等原因,離開了原本的居所,經過了多次遷徙,與當地的少數民族融合,最后在臺灣、粵閩贛地區安家落戶。由于粵閩贛地區的四周有崇山峻嶺,山脈完全隔開了該地區和外界,該地區逐漸形成了以百越族為主的居民。唐宋期間,北方發生戰亂,大量人民流離失所,向南方遷徙,進入了這個被山脈遮蔽的地區,與當地居民逐漸融合,在當地形成了不僅有漢唐風韻,還有本地土著文化的融合性文化,所以說客家文化是具有移民性和地域性的文化。
由于客家人是因為戰亂離開家鄉的,所以對原有的文化比較留戀,在后來融合的文化中會體現出較強的尋根意識和鄉土意識。而且客家人在經過長期的遷徙,歷經艱辛才到達了居住地,但居住地本身就有土著居民,他們只能去更加偏遠、荒蠻的地區開拓家園,過程十分艱辛,使客家人形成了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勤勞質樸的優良品質。客家人在生產生活的過程中只有勇于與當地土著抗爭,才能得到生活的必需資源,在居住地站穩腳跟,這也使客家人還具有不屈不撓、愛國愛鄉、堅強的反抗精神。
竹子在江西贛南的家家戶戶隨處可見,人們普遍喜愛竹制品,無論是飲食中還是飾品中都有竹子的身影。江西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都能體現出竹子的價值和作用。不管是人們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還是藝術品和房屋建筑都普遍應用到竹子,可以說竹子已經完全融入了江西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江西客家竹器具的種類較多,大概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竹制生產器具,一種是竹制生活用具,還有一種是竹制家具。江西客家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制作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生產器具,由于竹子具有可塑性較強的優點,不管是簡單的生產器具還是復雜的生產器具,竹子都是最重要的制作材料。例如用來采茶曬茶的竹背簍、播種時用的竹鋤和農業灌溉用的水車等。江西客家人制作的竹制生活用具有很多種,比如蒸籠、竹傘、扁擔、雞籠、竹衣架等等,其中竹編用具是最普遍的,光是“竹籃”就有一百多種不同的編法和功能。竹子的表面比較光滑、透氣性強、質地比較堅韌,江西客家人非常喜歡將竹子制作成家具使用。江西客家傳統的竹家具有竹椅、竹床、竹柜等。
江西客家竹器具具有一定的審美和欣賞價值。竹子是一種天然材料,它擁有翠綠的色澤和自然的紋理,帶給人們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雖然客家人制作竹器具時會對竹子進行加工,但會最大程度的保持竹子原有清新淡雅的特點,使竹器具的美感較強。另外,江西客家人還會在竹器具上進行雕刻,雕刻出裝飾圖案來裝飾竹器具。在竹器具上進行雕刻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透雕、線雕和浮雕等。文字、花卉、蟲魚和人物是裝飾圖案的主要構成部分。在竹器具造型的設計方面,江西客家人別具匠心,設計出的造型十分獨特。例如挑具中的竹摞子和腳盆等。
江西客家人對竹子情有獨鐘,竹子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使用,他們使用的大量竹器具都和客家人的傳統文化有關。江西客家人在長期的遷徙生活中,無法帶走生活器具,當他們在江西南部定居之后,發現了竹子這種植物。竹子質樸淡雅、堅韌挺拔,符合 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意識和審美趣味,再加上竹子干燥性較強,不容易腐爛,易于加工,江西客家人就憑借自身的勤勞智慧,通過自身靈巧的雙手制作出各式各樣的竹器具。他們制作的竹器具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一直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改良,去除了多余、復雜、不必要的結構和裝飾,剩下的都是最美觀、清新、簡樸的形態。
在進行竹器具的制作過程中,江西客家人秉持著節約資源的觀念,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竹子的浪費。正因為客家人在長期遷徙時,缺衣少食,深刻認識到物品、材料的珍貴性,所以在自己制作竹器具時,會對竹子進行合理的利用,最大程度的減少耗材,并盡量減輕竹器具的自身重量。除此以外有很多竹器具都是使用穿插或編制工藝制成的,這些竹器具破損之后是可以修補的,即便無法進行修補了,也可以用來燒火做飯,最后燃燒完的竹子還可以用來滋養莊稼,完全實現了物盡其用。
客家人遷徙到江西南部與當地土著融合之后,對于原本的中原文化仍然有較深的留戀,他們把這種留戀融入了竹器具的制作中。在竹器具上雕刻的裝飾圖案寓意深刻,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例如年年有余、二龍戲珠、松鶴延年等,都體現了非常中原文化的特色。
江西客家人將當地土著的手工技術與中原的傳統技藝相融合,形成了他們獨有的新的手工藝技能。這種手工藝技能充分體現了江西客家人在異地接受并融合異族文化的聰明才智,以及江西客家人較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在江西客家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江西客家竹器具文化,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江西客家人通過制作竹器具傳達自己適應自然、尊重自然的觀念,并通過竹器具反映了江西客家的傳統文化。
[1]鄭麗萍.民間生活器具造型與現代產品設計發展[J].包裝工程,2012 (8).
[2]肖文艷,曾敏.淺談贛南客家的歷史及其文化特征[J].中外企業家,2012(6).
本文為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江西客家傳統竹器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YS134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