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菲 (河南工業大學 450000)
淺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楊虹菲 (河南工業大學 450000)
中國傳統藝術已經深入滲透在我們生活之中,它不僅是我國文化的一種象征、同樣是現代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是一種美和意的印記,它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有著深刻的影響力。加之現在國家領導人提倡將傳統文化注入商業,提升國家軟實力的號召,傳統藝術元素在設計領域的價值不言而喻,本文就淺析如何將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應用,從而分析傳統藝術元素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趨勢。
中國傳統藝術元素;包裝設計;和諧統一
中國傳統元素擁有悠久的歷史特點,涉及題材內容亦十分廣泛,如傳統繪畫、書法、建筑、民俗工藝等,它們都反映了我國祖先們巨大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經過傳承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它具有想象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例如吳道子的人物畫有“吳帶當風”之說。他的畫筆勢圓轉,衣服寬松,裙帶飄舉,優柔回環,別有風貌。米芾《畫史》說他“早年行筆言細,中年行筆磊落,揮霍如莼菜條。人物有八面,生活意動,方圓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其傳彩行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吳帶當風”也就是說吳道子的飛動的線條,有一種超越的精神;杜甫對公孫大娘的劍勢有這樣的描述“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氣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而我們從張旭的《古詩四帖》中,似乎可以揣摩公孫大娘的劍意;前人評價王羲之書法“飄若游云,矯若驚龍”,而我們在《快雪時晴帖》中可以體會到這種精神。還有就是它重“傳神”而忽略“寫實”、重“表現”而不重視“再現”的特點,王羲之曾說“實處就法,虛處藏神。”這個虛處藏神的四字箴言把中國書法的妙處說盡了,其實這也是一種“物我同一”的審美觀念。最后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系。例如“曲”它在美學中的獨特表達含義,自唐代之后許多文人在作品里都比較重視“曲”的表達,可以說這是在審美領域中文人意識的表現和反映。“曲”是中國園林的至上原則之一,所謂“景露則境界小,景隱則境界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造園是造曲的藝術。因此我們要恰當合理的運用中國傳統元素的這些特點,完美和諧的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去。例如勵忠發先生設計的“中國聯通”標志,表達了“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精神。也向我們表達了聯通公司的服務宗旨:通信、通心,聯通公司永遠與顧客在一起心連心。
藝術起源于模仿,設計亦如此,它是設計師創造新事物的一種手段。其中模仿也分為幾種:一是全盤接受直接挪用。例如三星堆的古酒包裝,直接照搬商周青銅器的紋樣,吸取挪用了純粹的傳統元素——青銅紋樣,切合主題。二是在中國傳統元素的亮點中提取應用,這時設計師就需要根據商品的自身特點去歸納、提煉和加以總結。具體繁復的圖案去簡單、秩序化,同時同時還要保證圖案的形式美這一原則不丟失。例如在色彩這一領域,中國色彩的代表性和西方的就大有不同,黃色是中華民族的中央色,備受推崇,象征著中央政權和國土,是歷代封建帝王所專用之色,清代帝王接受歷代五行觀念,服飾顏色由轉變為黃色,還規定皇宮的屋頂為黃色,王府的屋頂為綠色,庶民只能用灰色屋頂;在每個民族,又有著各自用色的民族風格,例如新疆的維吾爾族是生活在沙漠的民族,那里綠色植物稀少,因此他們喜愛把室內裝飾的五顏六色,將室內生活顏色與室外顏色進行互補。而服裝也多喜愛用綠色、玫紅、格黃等鮮艷的顏色來裝扮,玫紅是維族婦女最喜愛的顏色,這與維族人直爽、豪放、能歌善舞的性格極其吻合。在造型上,我們以書法為例去分析舉例。宗白華先生曾說,書法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形式。高妙的書法就是一個舞者,它表現出了發自生命深層的自覺力量。因此傳統書法無論是在現還是在意境的表達層面上都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比擬的,所以它在包裝設計中運用十分廣泛和常見。例如喜之郎果凍的商標,喜之郎的中文名字洋溢著喜慶、吉祥、歡樂、親切、活潑的氣息,它的電視廣告內容也一直切合這些主題;喜之郎的企業標志圖形里中英文造型對比鮮明強烈。“喜之郎”三個字的書寫律動極強,書法線條“舞”的優美典雅而又蒼穹有力,在視覺沖擊力上令人深刻難忘。英文字母為“ STRONG”,喜之郎的命名就是取其音譯。整個標志主要由紅色和黑色兩大色塊組成,分別代表的是健康與熱情、意志與力量。充分體現了喜之郎企業昂揚向上、奮力開拓的整體意志,標志圖形與中、英文標準字體造型有機結合,構成點、線、面交融的現代視覺識別系統。真實地向消費者傳達了“追求更強更好,共創健康快樂的明天”的企業精神,寄寓了“愛心、精心、責任心”“誠意讓消費者滿意”的經營理念,貼切地反映了產品營養、健康的屬性功能。
因此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商品找到其特性,在綜合各方面去提煉、歸整、創造,使包裝在當代時代下煥發特有的時代特色。
通過以上論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由于現在中國傳統文化被人們過分關注,導致一些產品被定位為“跟風”產物,毫無設計創新而言,怎樣去避免呢?首先,拒絕沒有任何文化內涵的表層化的模仿。這樣的設計產物只注重外在形式,忽略了元素中的文化內涵、寓意、歷史意義、人文價值,很容易陷入死板、空洞的誤區,解決方法就是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有機的結合,挖掘亮點。其次,拒絕對傳統元素的穿鑿附會,雖然對傳統元素我們常采用提煉抽象法或局部分割法,但是對于包裝外觀,最好設計就是“取其神,延其意,傳其神”,注重商品的精神功能。再次,就是要重視消費者們的認知能力,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審美喜好認可程度。
我們應在繼承祖先留給我們瑰寶的同時,也學會有選擇的對其進行創新。怎樣合理的創新?就是將時代前沿的文化精神與傳統的文化積淀進行提煉、分解、整合和創造。這則需要設計者的思維覺醒,正確的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設計領域。發展我們的人文優勢,賜予傳統圖形新的生命力。
[1]國貨專題:喜之郎企業介紹.中華商標超市[DB/OL]http://news. gbicom.cn/wz/6543.html,2009-12-25.
[2]張如畫,張嘉銘,李鵬.構成基礎[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3]迪人.世界是設計的[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4]朱良志.曲院風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5]程宇紅.淺談中國傳統設計風格的視覺表現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0(19).
[6]汪輝.肖瓊娜.民間剪紙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