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淼 (渤海大學 121000)
廷僨漯×勞敫瞵蒜桀潦囿躞蒜秧祺籠終
于 淼 (渤海大學 121000)
修拉是法國新印象主義畫派的創始人,他著名的作品《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他的油畫作品都是建立在客觀的條件上,對于他的色彩,是在他讀了化學家謝弗雷爾關于色彩的書籍,同時又借鑒一些印象派的繪畫作品,通過結合色彩配色原理,開創以人眼的視覺混合取代調色盤的顏料混合,又通過運用圓點的表現技法,提升整個畫面的色彩明亮度。本文主要就是對修拉的點彩技法以及他的調色技法進行研究的,由于他的繪畫特點不同于其他畫家,所以才引發了這個研究。
新印象派;修拉;調色盤
喬治·修拉是法國新印象主義的重要的代表人物。新印象主義興起于1880年以后,是印象主義的一個分支,但是卻把印象主義繪畫的色彩展到一個極端地步。此后他認識了保羅·西涅克,他們共同研究油畫中的色彩理論。他們一致認為,印象主義用來表現光色效果的方法,不夠嚴禁化和科學化,由此他們通過大量的研究得出不在調色盤上進行調色,而是將原色的色點排列或疊加在畫面上,讓觀眾通過自己的眼睛感受調色,這種方法使得畫面效果完全由各種原色的點子所繪畫。
修拉的用色方法有著一種科學化的特點,將色彩的運用以科學理論為主要依據,不斷的研究點描和分光的繪畫技法。在當他臨摹安格爾的素描時,不斷地吸收古典線條的繪畫精華,他還仔細的分析了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的油畫。不僅這樣他還讀過龔古爾兄弟的書籍,研究過謝弗雷關于色彩調配的科學論著。修拉把他繪畫的色彩限于謝弗雷劃定的四種基本色,以及它們的中間色。他運用白色和這些顏色進行調和,為了保證不失去顏色本身的光彩和色澤,他堅決不運用色于色之間調和。
修拉的繪畫方法簡單來說:他把自己畫面上的顏色,大體的分為固有色和可見色,每一個可見色,馬上由它的補色進行描繪,目的是為了增添它本身的色彩強度。舉例說明黃色,如我們看見的散布在整個畫面的黃色的色點,這些黃色被藍色色點包圍而顯得明亮,以此類推,綠色相鄰的顏色是紫色,紅色對應的則是綠色,黃色相對應的青色,紫色則會使得黃色更加的明亮耀眼,而且運用明暗相交的構圖方式進行布色的話,此時補色的色彩就會凸顯出一種折射的光,這樣的繪畫方式使得艷麗的顏色更加的艷麗通透,暗色就更幽暗。如果橙色的光在陰影,這個陰影就必然會出現藍色,紅色的色塊就必須要和綠、藍來結合繪畫,黃色則使用紫色來搭配會顯得更加明艷。
(一)修拉的調色盤
依據謝弗勒爾和魯德的著作,他構建了自己的“調色盤”。修拉將光譜上的基本色和互補色放置在一個圓形的環中。從原點到邊緣,每一種顏色逐漸變淺,直到變為一個白色的環,才可以變為一個色盤。同時這個色盤不僅能夠表現所有的色彩,還能直接的查到畫面所要用的基本色和中間色。根據色彩對的原則,每一個顏色在和它的互補色相鄰時,顏色就會達到色彩的最大強度。然后,在調色盤上與基本色相對立的就是他的互補色。修拉堅持用他的調色盤來實現光度和亮度,對于印象主義畫家只能通過繪畫的實踐來表現這個效果。
修拉的調色盤和其他的畫家截然不同。修拉色彩的處理在調色盤上就已經開始了。查看修拉留下來的調色盤,在第一排布了11種最為基本色彩,這些色彩是除去泥土的顏色,在下一排是這些顏色與白色混合的顏色,在第三排,則是點出來的純白色筆觸。只有相鄰的或者是類似的顏色可以相互調混,而并非補色之間的相互調混。如果是互補色相互調混,豐富的補色色澤就會遭到破壞。通常與白色混合的色彩小圓點,用來繪畫整體畫面的遠景,能繪畫出灰蒙如薄紗的朦朧感。點描派的技巧在交接遠景與近景時特別顯示效果,能激起一種色彩的顫動。
(二)德拉克洛瓦的調色盤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義的色彩大師,他主要的成就是在色彩的運用上面。他在畢生的繪畫方面一直秉著一個原則,色彩是引導整個畫面的重要因素,在開始繪畫時候第一個要考慮的。對于德拉克洛瓦繪畫的色彩,他注重進行分析和找尋色彩中的科學規律,在繪畫的過程中發現了,運用兩種顏色并排繪畫,可以營造出畫面有一種透明的顏色。從他遺留下來的調色盤可以看出來,色盤上總共分為三排來布色。第一排22個顏色,都是近似于黑色的顏色;第二排30個顏色,顏色基本上都是和他畫面相近的高級灰顏色;第三排24個顏色,同樣也是有較多的高級灰。雖然德拉克洛瓦的繪畫色彩上應采用了色彩對比的方式,但是從他的畫面上還是可以看出來他的整體顏色和他調色盤的布色接近。
(三)莫奈的調色盤
莫奈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畫家,他不斷的實踐和研發印象派的理論。莫奈最為擅長的就是對環境的光與影的表現技法。在他的畫作上很難看清楚事物的輪廓和事物的陰影。此外,莫奈對于色彩的使用相當豐富,莫奈的畫作可以明顯的看出,他曾長期在一個位置,畫一個物體,粉不同的時間進行對于不同時間,相同地點光色的變化,運用豐富的色彩來表現瞬間變化的光影。在他的調色盤上來看,沒有明確的主要顏色,一般都是根據自己主觀的體會進行調色,通常調出的色彩名都較高,顏色較為鮮艷。對于調色盤上顏色的分布來看,喜歡在調色盤的尖端部分調和明度較低的重顏色,在調色盤的尾端常常調和明度較高的亮色。調色盤和畫面的筆觸都是細碎的,就想拼貼的馬賽克一樣。
(四)凡高的調色盤
凡高的油畫技法非常特別,使用點彩畫法和線條畫法。他早的繪畫畫面色彩不像后的繪畫,全部是因為他早期學習傳統油畫的繪畫技法,后期畫面的顏色艷麗,是受新藝術流派的影響以及個人藝術特點的產生。同時凡高又在巴黎結識了一些印象主義畫家,從那之后他的調色板上的顏色就變明亮了。這個時候他發現了最深愛的東西,那就是輝煌的、未經調和的、明艷的色彩。仔細觀察凡高的調色盤,上面分布的顏色和他畫面上的顏色頗為相似,就連筆觸都是驚人的相似,不經意看還會把調色盤誤看成畫面。
綜上所述,提到的莫奈、德拉克洛瓦和凡高,他們的調色盤和修拉的調色盤進行對比,很顯然,修拉的調色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調色盤”,他的調色盤只是他繪畫時候的一個輔助的工具,修拉的調色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畫面上完成。而其他三位畫家的調色盤就是用來的調色的,在調色盤上調和出自己需要的顏色,在畫到自己的畫面上。
[1]陳英德,修拉,何政廣主編[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保爾·西涅克,從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閔叔塞譯.[M]人民出版社,1986.
[3]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弗朗蘇瓦馬蒂,印象派畫家[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于淼,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渤海大學,研究方向:美術學(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