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業要加快轉型升級
【智庫觀察】 為加快金融業轉型發展,更好發揮金融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撐保障作用,9月19日,山東省發布《金融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推動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發展壯大新興金融業,探索金融對外開放新模式。同時,山西、浙江等地也正加快金融業改革步伐,拓展發展新路徑。
三年前,山東出臺《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被業界形象地稱為“金改22條”。三年來,山東持續推進金融改革,加大風險防控力度,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全省金融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億元,增長超過61%。
今年以來,山東省金融業改革頻放大招。其中,從7月1日開始施行的《山東省地方金融條例》,開創了省級地方金融監管立法的先河,而就在為地方金融監管立法之前,山東已經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地方金融監管體系。
此后,9月19日,山東省出臺《金融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提出以促進金融服務現代化、便利化、普惠化為目標,從六個方面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激發金融創新活力,促進經濟金融平衡、穩健、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緊接著,11月初,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聯合山東省金融辦、山東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印發《關于山東省金融業統一征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成為全國首個推進金融業統一征信體系建設的地方文件,以此全面推動山東省金融業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用信息資源整合,建設完善山東省域征信服務平臺。

作為晉商故里,中國現代金融業萌芽之地,金融業的振興一直是山西人揮之不去的“鄉愁”。去年5月29日召開的金融振興推進大會,打響了“金融振興”的第一槍。同年6月8日,出臺《關于促進山西金融振興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末,山西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使金融業成為全省基礎性和關鍵產業,將“金融業”提升到“金融產業”。今年3月,山西省出臺“金融振興”15條,加大馬力助推經濟轉型。4月19日,省金融辦確定將清徐、定襄等23個縣(市、區)作為山西金融振興重點聯系縣。在10月31日開幕的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駱惠寧強調,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發揮金融業作為關鍵性、基礎性產業的作用,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山西省金融振興新舉措新成績

浙江是金融改革創新的前沿要地,為加快金融業發展,去年出臺的《浙江省金融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五大金融產業、四大金融平臺、三大區域金融布局的“大金融”產業格局。今年10月21日,由19家浙江法人金融機構共同組成的“價值連城”戰略合作聯盟成立,旨在整合區域金融資源,增強金融凝聚力。11月4日,我國首個金融科技協會——浙江省金融科技協會正式揭牌。
溫州民營銀行作為浙江金融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已取得不俗表現。作為我國首批5家獲準籌建的民營銀行之一,溫州民商銀行3月24日公布的運營一年的“成績單”顯示:實現凈利潤1018萬元,不良貸款為零。
浙江省“五四三”“大金融”產業格局
▲打造具有特色優勢的五大金融產業:做強做優持牌主力金融;著力發展浙商總部金融;大力發展私募金融;創新發展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草根金融
▲建設四大金融產業平臺:打造直接融資平臺;打造產業基金平臺;打造地方交易市場平臺;打造金融控股平臺
▲推進三大區域金融布局:打造杭州、寧波金融核心區域;打造區域金融特色城市;打造一批金融特色小鎮
官方微博
(2016年12月8日14:52)
(2016年12月1日09:30)
(2016年12月2日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