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創“扶貧車間”就業模式

最近,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山東菏澤市調研時,對當地創辦的“扶貧車間”幫助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扶貧車間”的“造血式”扶貧路子,非常值得推廣。“扶貧車間”就業模式,就是通過組織貧困農戶開展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制作等生產活動,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打破貧困人口“不愿轉、不能轉”的困局。目前,山東省已探索出“廠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三種模式,新建或改建“扶貧車間”,數量達到2720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8.9萬人。
山東“扶貧車間”模式的“三個三”運行體系
扶貧車間的“三個三”運行體系
三種模式
廠房式“扶貧車間”
充分利用鄉鎮、村集體的老廠房、學校舊址等閑置土地、房屋,積極組織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鄉鎮、村創辦分廠或加工車間,引導周邊村貧困人口從事農產品初加工、來料加工制造等業務
居家式“扶貧車間”
在閑置的農家庭院、民居民宅設置分散加工式的居家式“扶貧車間”,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合作社式“扶貧車間”
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扶貧資金等入股,除年終領取保底金和分紅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到合作社務工,領取工資,一年有3項收入
樣本
菏澤市鄄城縣利用村小學舊址、原村級活動場所等設置就業扶貧點,讓貧困群眾就近就業,每人每月平均收入1000元左右,扶貧效果顯著
樣本
臨沂市以無法轉移、無法就業、無固定收入的“三無”貧困戶為重點,組織貧困人口從事飾品掛件、串珠鉤包、草編柳編、民俗制作等手工工藝品生產活動,為當地農村貧困人口居家就業創造了便利條件
樣本
棗莊市山亭區圍繞糧食生產、果樹種植、苗木花卉等產業,采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方法,經濟和社會效益良好。
三個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山東省制定出臺專門文件,對設立“就業扶貧車間”的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并簽訂勞動合同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同時,設立5億元左右的創業扶貧擔保資金,設立“就業扶貧車間”的企業按規定享受創業扶貧擔保貸款政策和貼息,并按招用符合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條件的人數,給予最高額度不超過300萬元的創業扶貧擔保貸款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山東省大力鼓勵扶貧任務重的縣(市、區)設立“就業扶貧車間”,“就業扶貧車間”與農村貧困人口簽訂承攬合同,并在12個月內給付達到當年省定貧困線標準以上報酬的,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扶貧車間”一次性獎補。省級人社部門聯合財政部門,對具有首創示范效應的菏澤鄄城縣給予了一次性資金獎補
加大培訓扶持力度
面向貧困人口推行“短平快”職業技能培訓,圍繞“就業扶貧車間”的技能培訓需求,對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并有培訓意愿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免費培訓項目清單制度,并組織開展“技能培訓田間課堂”、“培訓大篷車下鄉”等專項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市對培訓期5天以內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用技能型培訓,執行靈活的職業培訓補貼標準
三大作用
發揮當地“龍頭企業”輻射延伸作用
堅持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化運作,引導和扶持當地經濟效益好、示范性強的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布局設點。
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牽線搭橋作用
充分利用抓黨建促脫貧的契機,發揮駐村“第一書記”上下協調、外引內聯的作用,積極尋求“扶貧車間”的項目支撐
發揮輿論宣傳的吸引作用
利用新聞發布會、政策宣講會、產業扶貧推介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就業扶貧優惠政策,積極促進企業參與“就業扶貧車間”項目,為企業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能實現“家門口”就業的扶貧才更精準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精髓之一,就在于能夠摸清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就業需求分類施策,提供精準幫扶和精細服務。而衡量這種精準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家門口”。動輒把貧困人口一遷了之并不算真本事,只有讓更多的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才算是扶貧的長效機制。早在今年8月,人社部發布的《關于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做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工作的意見》,就已經在推廣山東“就業扶貧車間”模式上做了部署,鼓勵發展鄉鎮扶貧車間、村社代工點以及手工編織等居家就業和靈活就業形態,促進就地就近就業。“扶貧車間”就業模式的實質是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目標是貧困人員實現“家門口”就業,成功實現了老弱病殘和留守婦女等特殊貧困人口的有效脫貧,是一種多贏的脫貧載體和路徑。目前,江西等地也在積極推廣“扶貧車間”就業模式,并拿出真金白銀對場地租金、水電費給予不菲的補助。接下來,各地要成立專門工作組,圍繞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47號文,把“扶貧車間”模式與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創新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更好地激發農村從就業到創業的熱情,努力讓貧困人員實現體面勞動。
樣本
菏澤市鄄城縣通過規劃建設100億級的假發制品產業園,吸引國內外56家假發制品企業進駐,大部分企業在城區招工相對困難,便將部分工序放到貧困村“就業扶貧車間”,吸納就業4萬余人
樣本
山東省人社廳駐菏澤鄄城縣舊城鎮的“第一書記”從青島引進合資制鞋產業,改建6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提供就業崗位200個,平均每人每天收入50-70元左右,月工資約2000元
樣本
淄博市通過吸引芝麻開花居民服務有限公司參與“扶貧車間”建設,聯合打造“電商+扶貧車間”模式——“芝麻開花就業扶貧驛站”,實現了“就業扶貧車間”與電商經營的結合
省 市 速 遞
▲2016年12月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審查協作廣州中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駐廣州辦事處和國家商標品牌創新創業(廣州)基正式掛牌,國家工商總局并與廣東省政府簽署《關于廣東建設商標品牌強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從2016年12月1日起,《山東省農村住房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農村居民新建住房按照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進行抗震設防,并制定農村住房抗震技術標準和技術導則,并對于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農村自建住房給予財政補助。
▲2016年11月18日,財政部與亞洲開發銀行(ADB)簽訂協議,宜昌PPP項目獲亞行提供的5000萬美元貸款,還款期限26年(含5年寬限期),這是全國首筆國際金融組織PPP主權貸款。
▲近日,浙江省發布《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規劃設計引領、衛生鄉鎮創建等7個專項行動為重點,全面落實“一加強、三整治”18項工作任務,全面提升小城鎮生產、生活、生態環境質量,為全國小城鎮發展提供“浙江樣板”。
▲日前,四川省印發《創業四川行動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以“創業四川行動”為總攬,緊密對接實體經濟發展,實施創新創業“七大行動”,通過政府搭建、民營興建、企業自建、閑置改建等模式,促進全省普遍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到2020年,全省新增200家眾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