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凱
保定市滿城區質量技術監督局
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研究
李文凱
保定市滿城區質量技術監督局
在進行計量的過程當中,計量標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計量標準的重復性試驗以及穩定性考核一直都是實驗當中所需要關注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中時常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使得計量工作的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本文從現階段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中存在的問題著手,探究有效的解決方法。
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穩定性考核;問題;解決方法
一直以來,計量標準都是把計量基準的量值逐漸傳遞到貿易、生產以及技術等眾多領域的連接紐帶,是確保產業量值得到實現的統一的必要基礎。為了能夠確保計量標準能夠處于長期穩定、可靠的狀態,需要加強對計量標準的重復性試驗以及穩定性考核。然而,在實際的試驗考核過程當中,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計量標準缺失,對試驗以及考核結果的準確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利于計量工作的順利實施,因此,在新時期的背景下,需要加強對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以及穩定性考核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解決現存的問題。
計量標準的重復性主要是指在測量條件相一致的前提之下,對同一被測量進行重復的測量,計量標準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而計量標準的穩定性則指的是計量標準在保持計量特性的基礎之上,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恒定不變的能力。
在進行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的過程當中,會引入一定的不確定度,這是實驗測量結果當中不確定度的分量,從原則的角度而言,對于計量標準并沒有一定的要求,在重復性試驗中僅僅要求測量結果擴展的不確定度能夠滿足相關的要求即可。計量標準的穩定性則主要是對計量標準裝置所提供的標準量值長期變化情況進行衡量,其中包含量值長時間的慢漂移以及在使用不當之時所發生的意外變化等。在新建的計量標準穩定性考核當中,需要在進行考核申請之前組織開展證明自身計量標準穩定性的工作,在計量標準的復查考核環節當中,對于穩定性考核的實質有著明確規定,要求建標計量檢定機構需要定期的對計量標準裝置進行檢測,確定其是否能夠在檢定周期范圍內出現超預期變化的狀況。計量標準裝置當中,穩定性考核的重點環節是計量標準器,如果建標計量鑒定機構在進行考核檢測中,確定其穩定性能夠滿足計量標準考核規范的相關要求,而且沒有在表面當中發現量值的變化,那么在一定有效期限之內,計量標準裝置可以繼續進行使用,而當穩定性考核檢測結果與標準不相符合之時,需要及時向上反映,并做好再次檢測工作。
在進行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的過程當中,為了得到能夠在大多數檢定中可以使用的不確定度,在使用單相電能表檢定、三相電能表檢定以及電壓互感器檢定等相關裝置的過程當中,應該盡可能的選擇常規性的檢測對象,所需選擇的對象的穩定性不能夠較為突出。而一些計量檢定機構在進行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的過程當中,所需選擇的測量對象,有部分是與穩定性考核中的對象相一致,而有部分則是與期間核查當中的對象完全相同,這種選擇的方式存在較大的措施,在實際的考核當中通常會被確定成為缺陷項。因此,在針對重復性試驗對象進行選擇的過程當中,需要從日常工作生活當中批量檢定的單相電能表、三相電能表以及電壓互感器當中進行選擇。
而在進行計量標準穩定性考核之時,其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能夠盡可能的掌握好計量標準自身所存在的計量特性是否能夠在檢定周期之內存在恒定性。計量標準往往是由計量標準器以及相應的配套裝置共同構成,這就說明,計量標準穩定性需要包含計量標準器的穩定性及其配套裝置的穩定性。而在穩定性檢測之時會無法避免的將一部分對被測對象穩定性造成影響的因素引入其中,為了盡可能的降低這一影響因素,需要做好測量對象的選擇工作,選擇較為穩定的測量對象,以便于應對考核測量中的突發狀況。在實際的工作環節當中,一部分計量鑒定機構在進行計量標準穩定性考核之時,通常會選擇常規性被測對象,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一定的錯誤,經常會導致考核結果的失準。而要想提高考核結果的準確性,就需要選擇正確的核查標準,為考核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計量標準中的重復性以及穩定性一直以來都是兩項較為重要的計量特性,也是計量標準考核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因此,在實際的檢測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試驗以及考核的方式,科學選擇測量的對象,提升試驗以及考核結果的準確性。
[1]王茜.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中應注意的問題[J].鐵道技術監督,2011,(4):20-21.
[2]李秀杰,吳大偉,劉宏寧等.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及穩定性考核工作中常見問題辨析[J].吉林電力,2015,(6):49-50,53.
[3]蘇文衡,王莉.對計量標準重復性試驗和穩定性考核方法及要求的看法[J].中國計量,2013,(11):41-43.
[4]孫曉莉.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考核與重復性試驗[J].上海計量測試,2013,(6):61-62.
[5]李曉燕.淺淡計量標準考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5,(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