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凌
貴州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鐵路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的研究與探討
梁凌
貴州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施工、運營,都對環境造成污染,只不過程度大小不同,影響深淺不一。現就鐵路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的研究,做具體的分析。
鐵路;環境保護;竣工驗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為加強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監督落實環境保護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投產或者使用,以及落實其他需配套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要求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的建設項目,需編制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編制的報告書(表)是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保護驗收的依據,鐵路工程建設項目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國所有的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均需要進行環境保護驗收調查,編制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書(表)。本文就鐵路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進行工作探討。
(一)基本情況調查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驗收調查主要內容是分析主要工程、輔助工程及公用工程等內容,明確主要工程量、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試生產工況、建設項目實際建設的工程內容與環境影響評價時期設計內容的變更,特別是鐵路項目的線路擺動、取土場、棄土場位置變更等問題。依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文件(環辦[2015]52號)《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判斷建設項目是否涉及重大變更,分析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環境影響評價時期未調查的環境問題。
(二)調查重點
調查范圍:生態環境主要指車站及鐵路外側軌道中心線兩側區域;聲環境主要指車站及鐵路外側軌道中心線兩側區域;水環境主要指針對車站污廢水排放口;電磁環境主要指電視受影響調查范圍為距線路外軌中心線兩側區域;振動環境主要指線路兩側距離鐵路外側軌道中心線受影響的區域。
調查因子:生態環境主要調查水土流失情況、防護工程及其效果;綠化工程及其效果;建設期取、棄渣場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聲環境主要調查:廠界周圍敏感點及聲環境影響調查,等效連續A聲級LAeq。振動環境主要調查:線路兩側距離鐵路外側軌道中心線受影響區域內敏感點環境影響調查。水環境主要調查:車站污廢水,車廂清洗廢水等。
調查重點:本次調查的重點是中心工程建設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水環境影響、大氣環境影響、聲環境影響、固體廢物影響,以及環境影響報告書及設計中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其有效性,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環境保護補救措施。
生態環境影響:重點調查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調查施工期間臨時占地情況、生態恢復措施及恢復效果。(2)調查移民搬遷和治理計劃。
大氣環境影響:重點調查措施是否達到要求:(1)調查施工區間的除塵措施及效果。(2)調查棄渣場的抑塵措施及效果。
水環境影響:重點調查生產和生活廢水處理是否按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落實:(1)調查生產、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情況(2)本項目排水對地表水水環境的影響。
聲環境影響:重點調查工程影響區內聲環境敏感點、廠界噪聲、鐵路邊界噪聲的達標情況,是否按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及批復落實減振降噪措施:(1)調查區域內聲環境敏感點分布、達標情況。(2)調查廠界噪聲的達標情況。(3)調查鐵路邊界噪聲的達標情況。(4)調查主要減振降噪措施。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重點調查棄渣場的建設和處置措施是否按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及批復落實:(1)調查棄渣場的建設和處置措施。(2)生活垃圾的處理措施。
(三)保護目標
調查范圍內是否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世界文化、基本農田保護區、重要濕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富營養化水域等環境敏感區域,鐵路線性工程與環境敏感區域的距離,施工期取料場、棄土場、臨時施工便道的設置對環境敏感區域的影響等。
(一)準備階段和初步調查階、階段: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審批文件等基礎資料,組成驗收調查組,組織進行現場初步勘查。
(二)編制實施方案:根據現場勘查結果,編制實施方案。其主要工作程序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確定調查范圍、因子、執行標準、采取的技術方法;二是設置調查專題,確定專題調查方案,如鐵路項目可重點水土保持調查、噪聲環境影響等專題;三是確定調查方法,提出方案組織實施措施。
(三)詳細調查階段:主要工作是根據調查方案確定的專題內容進行調查。一、依據生態影響調查與分析工作中常用的調查方法,如列表清單法、遙感調查法、文件資料核查法等進行調查。二、環境保護措施和設施運行及效果檢查。三、環境質量與污染源監測:根據建設項目特點和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選擇性進行污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監測工作。四、公眾意見調查。五、制定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制度及營運期監測計劃。六、環境風險調查: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及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的制定及演練。
(四)編制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主要內容是主要針對調查情況進一步分析,對監測數據統計分析,判定其環境影響是否達到有關環境標準的要求,含生態影響調查,污染影響調查,公眾意見調查,補救措施與建議等。分析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環保措施的落實情況及其有效性,給出驗收調查結論與建議。
社會在不斷進步,交通設施的現代化進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我國的鐵路網建設,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鐵路為主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量大,涉及面廣,每個項目的施工,都對環境造成污染,甚至破壞植被,引發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重大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過環境保護驗收,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造福百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姜海波.鐵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內容及存在問題的思考[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2009,05:247-250.
[2]白曉軍,呂冬梅,孫健.鐵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中應關注的問題[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2007,05:223-227.
[3]田貴全.煤礦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方法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08,01:36-38.
[4]魏建方.鐵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探討[J].山西建筑,2010,09: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