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偉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從文化負載詞看《牡丹亭》的文化傳譯
趙東偉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文化負載詞承載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信息,其恰當翻譯是衡量譯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本文對《牡丹亭》兩英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進行了對比和分析,闡明了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譯者應在譯語讀者所能接受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留漢民族文化色彩,在傳播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實現(xiàn)其概念意義與文化信息傳達的最佳效果。
文化負載詞;《牡丹亭》;文化傳譯
每個民族的語言系統(tǒng)都蘊含著許多該民族特定文化特征的詞匯,即“文化負載詞”,是該民族文化的獨特因素。“文化負載詞(culture-loadedword)是指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這些詞匯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起來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1]作為概念和文化意義的融合體,翻譯文化負載詞時,譯者不僅要準確完整的表達其概念意義,還必須了解語言文化間的差異并在目標語讀者所能接受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留源語文化色彩。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2]的代表作,它的翻譯涉及諸多方面,本文僅從文化負載詞方面探討其英譯問題。
《牡丹亭》包含數(shù)量眾多的文化負載詞,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負載詞分為社會文化負載詞,宗教文化負載詞,語言文化負載詞,生態(tài)文化負載詞,物質文化負載詞五個類別[3]。下文根據(jù)其類別,對美國柏克萊大學伯齊(Cyril Birch)[4]和國內著名學者汪榕培[5]兩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翻譯家的譯作進行比較分析,以探討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原則和方法。
2.1社會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社會文化負載詞是指承載一定社會習俗,社會生活和行為方式的詞匯或短語。
例1:原文“蓮步鯉庭趨”(第六出)
伯齊譯:Lotus feet in trippingmeasure.(p16)
汪譯:In buoyant footsteps to thehall.(p41)
“蓮步”描繪了杜麗娘步伐輕盈,婀娜多姿,使古代中國文化中的“窈窕淑女”躍然紙上。伯齊直譯為“Lotus feet”,對于并非熟知中國文化的譯文讀者來說,無法理解女主人公和“蓮花腳”有何關聯(lián),造成閱讀障礙。汪榕培意譯為“buoyant footsteps”,栩栩如生地將杜麗娘儀態(tài)萬千的身姿展現(xiàn)給讀者,讓讀者身臨其境,這種含蓄美使文章增添唯美的意境,更易被譯文讀者接受領會。
2.2宗教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宗教文化負載詞是指那些承載著特定語言團體的特定宗教傳統(tǒng)的詞匯和短語。
例2:原文“雖然為政多陰德,尚少階前玉樹蘭。”(第五出)
伯齊譯:Many are the unsung acts of gracemy government has accomplished.(p14)
汪譯:Forallmy contribution so supreme.(p30)
“陰德”即為善而不為人知,古人認為有了“陰德”將來就有好報。原文杜寶用“甘棠”自比是好官,做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善事。伯齊領悟原作的意圖,將“陰德”意譯為“the unsung acts ofgrace”,他跨越文化差異,既準確傳達原文的意義,又保留源語文化。而汪榕培將“陰德”意譯為“contribution”,雖簡潔精煉,但并沒有明示“不為人知的善舉”的含義。從功能對等和文化傳譯的角度看,伯齊的譯文略勝一籌。
2.3語言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語言文化負載詞多是以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習語成語隱語等形式出現(xiàn)的,承載著特定文化特征的詞匯。
例3:原文“柳夢梅不賣查梨。”(第二出)
伯齊譯:And Liu Mengmei,this“willow Dream-of-Apricot”has no“mountain pear forsale”no vender’scry,fullof false claims.
(Note:Pursuinghissequence of blossoming trees,the author here refers to a Yuan play,Baihuating,in which a vender ofmountain pear claims that itwill bring happymarriage,the cure ofall ills and so on.)(p4)
汪譯:ILiu Mengmeiwillnevermakeaboast.(p7)
“賣查梨”是空口說大話的意思。伯齊的譯文多處采用直譯加腳注,闡述習語的來龍去脈及內涵,保留了源語文化,但造成句式冗長,打亂了讀者思路的連貫性。汪榕培的譯文不拘泥字面意思,基于對原文深刻領悟的基礎上,傳達其隱含意義,意譯為“make a boast”。“boast”牛津大字典中釋義為“自夸自擂”,多為貶義。再加上“never”一詞,更折射柳夢梅的求實忠誠,是可信賴的人。此譯文恰如其分的傳神達意,符合目標語文化,易于被譯文讀者接受,實現(xiàn)“接受者和譯文信息之間的關系,與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間的關系基本上相同”[7]。
2.4生態(tài)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生態(tài)文化負載詞是反映某一語言團體中自然、地域環(huán)境等特色的文化詞匯,主要包括植物、動物、天氣、地理等詞匯。
例4:原文“卻也無奈了,浪桃花當一科,池里無魚可奈何!”(第四十一出)
伯齊譯:Butwhat am I to do?Here the exam inations furnish a strong tide,butwhat ifnomighty fish enters the stream?(p273)
汪譯:I can hardly do anything about it—The annual test is fair and square.
Butnotagenius comes in sight.(p592)
魚在我國文化中象征著吉祥喜慶,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原文中,魚指“及第的人”。英語單詞“fish”指人時多作“家伙、東西”講,含有貶義。伯齊直譯為“fish”,盡管譯出了原文的意境,但對中西方文化中“魚”的象征意義考慮略有欠缺。汪榕培用“genius”將“鯉魚”代表的“才子”意譯,既忠實原文,又實現(xiàn)文化傳譯,有利于目標語讀者理解。
2.5物質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物質文化負載詞是指那些特定語言團體日常所用能反映其日常生活的物件,工具,設備和產品的文化負載詞。
例5:原文:“并不曾受人家紅定回鸞貼”(第二十二出)
伯齊譯:“No red-wrapped pledge in return,for horoscope on bride-to-be,didmy parentsyet receives”.(p183)
汪譯:“No one hasofferedme hishand”.(p400)
舊俗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放在紅漆木盤等器皿內,稱為“紅定”。女方收聘禮后,將寫了女兒生辰的“回鸞貼”回給男方。伯齊揣摩原文蘊含的文化含義,“red-wrapped”描述聘禮的喜慶顏色和形式,“horoscope”譯出“回鸞貼”的內容,詳實地將中國特定的婚約禮數(shù)呈現(xiàn)給目標語讀者,使目標語讀者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汪榕培的譯文摒棄形式,注重詞曲的舞臺表演,“offer one’shand”精悍地譯出原文的意思,達到了功能對等的效果,但文化傳播效果與伯齊的翻譯相比略顯不足。
《牡丹亭》中的文化負載詞舉不勝舉,本文僅分析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伯齊和汪榕培的譯作都是極為成功的作品,但在文化負載詞的處理上,兩位譯家多處采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伯齊注重文化“傳真”,多用直譯以忠實于源語文化,盡可能地保留中國戲劇的深厚內涵。汪榕培多用意譯,通過借用、替代、仿譯等方法,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信息內容與形式功能的對等。因此,其行文往往措辭短小精悍,傳神達意。
從兩譯作可看出,翻譯文化負載詞時,譯者要時刻牢記目標語讀者,靈活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既傳達其概念意義和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信息,更要讓目標語讀者接受,以達到傳播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1]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232-246
[2]湯顯祖.《牡丹亭》.徐朔芳,楊笑梅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3]袁臣.道德經中文化負載詞英譯對比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1):127-129.
[4]Birch,Cyril.The Peony Pavilion(Translated)[M].Boston:Cheng&TsuiCompany,1994.
[5]Rongpei,Wang.The Peony Pavilion(Translated)[M].Changsha:Hunan Peop le's Publishing House,2000.
[6]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Sixth edition)[Z].商務印書社,2000.
[7]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 Brill.196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