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包頭市房地產產權管理處
芻議城市規劃與文化遺產保護
王春雷
包頭市房地產產權管理處
隨著我國城市規劃建設速度的加快,人們逐漸加強對了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產對于發展現代化城市的必要性。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一方面是判斷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另一方面也是建設美好城市的快捷路徑,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前提。所以研究城市規劃中的文化遺保護具有較高的價值和意義。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文化遺產是城市歷史發展的見證。所以說保護城市文化遺產等同于保護人們對城市的記憶。一個城市的發展就如同一個人員成長,會經歷出生、成長、消亡的過程,城市文化遺產正是記錄了這個過程。不僅體現了各個時期的特別風貌,而且表現出不同時代人們的遺物和生活足跡。
(一)城市文化遺產能夠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對于城市來說,文化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對于許多大城市來說,文化都是促進地方和諧發展、社會均衡、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見證了城市發展的文化遺產資源,在多個方面都具有資源效應,在建設和諧居住環境、建設生態環境、文化身份認同、維系鄉土情節、推廣歷史文化、宣傳城市形象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價值。我國在“十五”期間對于文物系統的撥款達到了當時GDP的0.018%,但是全國文物系統對國家經濟的貢獻大概是GDP的0.123%,對經濟的貢獻是當時財政投入的八倍多,可見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1]。
(二)保護城市文化遺產是發展城市特色的前提
城市的特色指的是其外在和內涵不同與其它城市的個性特點。城市特色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生命,是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部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一方面要有時代的活力,同時還需要具備歷史文化傳統,并且形成自己的獨特記憶。比如說起海口,就會想到騎樓古街;說起北京,就會想到故宮;說起杭州,就會想起六和塔和西湖;說起蘇州,就會想到那里的古典園林建筑。對于一個現代化城市來說,具有自己的個性和品牌,就是一種財富,就是建設和創造現代化城市的前提。那些輕視本地區、本民族歷史文化遺產、隔斷歷史的態度和思想,都是文化虛無主義的體現。我們需要珍惜前輩所留下來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僅要進行精心的保護,同時還有加強研究和學習,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推陳出新,建設現代城市的特色。
(一)應用有效的城市文化保護措施
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上進要發展新區,還需要做好對舊城的保護,要加強對城內傳統建筑的修復、并且積極改善其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通過動員各方面資金,以自助的方式來改造和整治。對于城市的重要文化遺產,需要建立保護緩沖區,并且做好對周邊建筑高度的管控,實施控高計劃,進而維護城市原有的形態,保持完整的城市景觀。在道路建設和舊城改造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原來路網格局的保留,加強對具有歷史價值街巷肌理的保護,防止出現大規模相仿的街巷。避免城市快速路的穿越,進而保護原來的路網格局。
(二)明確城市定位,確保地區的協調發展
當前,城市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上,同時也體現在文化上。將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將變成文化之間的競爭。因為文化是城市品牌的核心內容,所以如果缺少了城市文化,城市的生活和經濟將無法長遠的發展。在城市文化中,城市文化遺產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實施區域規劃措施,進而確保城市的定位、功能具有符合城市戰略發展路線。具有豐富文化遺存和文化底蘊的城市需要從工業中心、經濟中心向著文化中心發展,關注對城市特色的發揚和保持[2]。
(三)維護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公共形象
保護文化遺產是一個公共事業,所以需要注意外在的公共形象嗎,并且讓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惠及廣大的人民群眾。在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不能把文化遺產單獨的孤立出來,使其遠離社會。而是應該利用這些文化氛圍和文化氣息來為人們帶來啟迪、熏陶和愉悅。推進博物館的免費開放,推廣“文化遺產保護日”,擴充社會大眾參加文化遺產保護的渠道,加強相關宣傳力度,進而發揮出社會組織和普通民眾的積極作用,最終形成整個社會愛護、關心文化遺產保護的氣氛,促進文化遺產保護社會監督機制的形成。
(四)完善當前的法制體系
我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是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其中涉及到環境保護、村鎮發展、城市建設、人文歷史和自然山水等多個方面。所以在保護過程經常會出現多個部門交叉管理的問題,產生了管理混亂、利益沖突、權限不清等局面,這些問題都阻礙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所以,在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需要文物、城建、園林、規劃等多個部門的合作與努力,彼此之間需要相互協調、加強溝通[3]。
(五)同時重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人民大眾是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的動力和源頭,因為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人民大眾的基本利益息息相關,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所以在保護文化遺產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民眾的收益權、監督權、參與權和知情權,促進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的發展、融入人民的生活。在進行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的過程中,需要深層的發掘文化遺產的內在文化內涵,發揮其社會價值,促使文化遺產融入現代城市民眾的生活里。
綜上所訴,城市文化遺產具有巨大的價值,是創建現代化城市中必須重視的一個部分。同時,文化遺產事業并不是政府的財政包袱,而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備的事業,對子孫后代的生活有較大益處。城市需要保護并且利用好文化遺產資源,通過文化遺產資源帶動相關產業,將其轉化為經濟生產力。
[1]梅聯華.對城市化進程中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1(01):68-69.
[2]張林鵬,王新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遺產旅游可持續發展初探[J].絲綢之路.2010(24):75-76.
[3]周劍虹,張妍.淺談文化遺產的利益相關者——以曹操墓為例[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