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
廣東省惠州市實驗中學附屬學校
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課滿意度的方法
王俠
廣東省惠州市實驗中學附屬學校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出現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種種不感興趣、對語文課堂不滿意的的表現。對于老師而言,應找準原因,對癥下藥,本文旨在解決中學生如何愛上“語文課”進而提高對語文學科的滿意度。
語文課堂;滿意度;方法
滿意指意愿得到滿足;符合心愿。學生學習滿意度是每個學生依照自己選擇的生活標準對自己大部分時間或持續一定時期生活的總體認知評估,是衡量學生校園生活質量的重要參數。
目前,初中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淡,對語文課堂越來越不滿意,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久前,筆者在轄區內對100名初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問題“你對語文課是否滿意?有45人回答“不”。38人答“一般”、“興趣不大”,回答“滿意”的僅僅為17人。對不滿意的原因的問題,有66人認為是課文“離現實遠”、“老師講課沒意思”、“工具性太強”造成的;另有19人認為語文課堂比較枯燥,老師講課千篇一律;僅有7人是因為從小就喜歡文學而喜歡語文課。在調查中,不少學生表示,教材應與時俱進,除了應增加時代感較強的內容外,還應增加小說單元,讓學生多接觸古今中外有底蘊的名小說;不少學生表示,語文課應讓學生做主角,要給學生說話、討論的機會,要讓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觀點,老師不要總講標準答案,有的學生表示,語文課也應該接地氣,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領學生去接觸大自然,進行美景知識競賽等,也應該將書本上的知識和現實中的實際生活甚至實時熱點結合起來,讓學生去評新聞、評影視作品,這樣既能開闊眼界,又能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
著名教育理論專家葉瀾教授在她的《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才有真正的生活。按照葉教授的觀點,我們不妨這樣說:“快樂課堂”其實就是師生雙方共同煥發出生命活力的場所。實踐與研究表明,教師的熱情和學生學習效果相關,情商高的教師、對學科滿懷激情的教師容易在教學中營造起群情激越的“場”,并感染在場的每一個人。學生的積極“響應”既可以相互感召又可以為教師的“熱情”“充電”,從而形成良性情感互動機制。因此,“愛教”和“愛學”是成功教育的前提,這樣的課堂學生就會喜歡。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在如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語文老師,只有愛戴每一個學生,寬容每一個學生,信任每一個學生,用寬厚仁慈的態度善待每一個學生,運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每一個學生,使學生善于并敢于表達自己的心聲,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還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一碗水端平,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平等與真誠。語文老師要學會用微笑、善意眼神的交流來表達你對學生的喜愛之情,讓每位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和情感的支持。比如我在教授小說《變色龍》時,在展示教學目標時我就找了幾個班上平時最不愛發言的同學來分角色扮演。上課一開始,先由“變色龍”這種動物引入新課,展示有關“變色龍”的圖片。由于“變色龍”這一動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善于變換皮膚的顏色,適應周圍環境,以保護自己,因此開始就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讓學生帶著激情與活力,快速默讀全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就是巡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事件,以此理清小說的整體脈絡。進行到這里,似乎與“變色龍”這種動物并無關系,讓學生暫且帶著疑惑,稍后解密。這樣在教學中,我們如能達到忘我的境地,設身處地地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和學生同齡的孩子,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學生一同去感知,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這樣學生才能自由閱讀,自如表達,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我相信這樣的課堂,肯定能抓住孩子們的心,這樣的語文課才能進入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曾經有一位中國學者在日本,問在日本的中國孩子:“你的日語不好,上課發言還那么積極,就不怕出錯?不怕別人笑話你?”孩子說:“不怕,老師說過,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錯,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正確的答案從哪里來呢?讓老師一個人講才是最糟糕的。”我想,教室的確也應該是“學生展示才華甚至是出錯的地方”,教師也是平凡人,也經常出錯,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容忍學生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呢?至于什么時候讓學生有自由思考與探索的機會,并沒有被更多的老師們思考并引起注意。豈不知課堂上學生思考與探索的樂趣源于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總是由老師包攬一切的學習肯定無疑地會扼殺學生積極探索的天性和沖動,更談不上有創新,而沒有了創新精神的學生到頭來只能成為知識的復讀機。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從語文教材的設計和編排上,也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學生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具有“學生意識”,即在教師心目中要有學生,要以學生為主體。我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工具——思維導圖學習法,在教授《出師表》在自主學習環節我做了下面的設計:
1、請同學們用思維導圖制作一張《出師表》的故事梗概。
2、請自主學習檢查員同學檢查同學的學習成果,互相評價,互相找出優點及不足。
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課的滿意度,讓學生真正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創新與實踐教學中來。不斷找尋更好的方法,將是我們語文教師不懈的追求。
[1]黃國威.課堂教學中如何尋找語文魅力的探討.語文教育期刊,2006年9月
[2]楊似萍.淺談如何讓語文課充滿魅力.網上論文集,2009年3月
[3]王尚文主編.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