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記者 王海峰 郭媛丹 姜潔
10日,民進黨代表前往臺“總統府”,與馬英九一方商談5月20日蔡英文就職典禮事宜,5·20交接正式起跑。相比典禮的形式和細節,分析人士更在意的是“內核”——蔡英文會在就職演說中談什么,怎么面對兩岸關系?島內輿論注意到,大陸正在召開的兩會上,高層官員連日來密集就臺灣問題表態,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有人大代表直言,臺灣新領導人應該公開大度地對“九二共識”問題作出明確回應,而不是采取“閃躲動作”。面對民進黨即將執政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包括馬英九在內的臺灣多方人士呼吁蔡英文新政府接受“九二共識”。有人警告,蔡英文就職若不提“九二共識”,雙方可能“一翻兩瞪眼”。臺灣《旺報》刊發社評說,現在該是“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夢醒時分了,也是綠營支持者拋棄不切實際幻想、面對現實的時候了。民進黨若不調整兩岸政策,受害的將是臺灣兩千三百萬人,就職演說一定要努力點亮兩岸關系。
“就職演說是重大關鍵”
“5·20交接起跑,政權交接倒數!”臺灣東森新聞臺這樣評論民進黨代表率隊進“總統府”談典禮細節的消息。10日上午,民進黨副秘書長廖錦桂等人赴“總統府”溝通5·20就職典禮籌備安排。會議對就職典禮禮節、活動規劃、預算、工作分組等進行討論,達成多項結論:就職典禮慶祝大會將在“總統府”前舉辦,不施放煙火,改以光雕投射“總統府”,“國宴”在臺北舉辦,僑宴5月21日舉行。
面臨交接可能帶來的變數,島內要求蔡英文正視“九二共識”的呼聲越來越多。臺灣“中央社”報道稱,針對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有關“‘九二共識’應該叫做‘九二諒解’”的言論,臺陸委會主任秘書楊家駿10日表示,“九二共識”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意義重大,各界必須客觀看待“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中國時報》稱,馬英九9日下午出席“海基會25周年回顧與前瞻論壇”時,呼吁蔡英文新政府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以維持臺海現狀。馬英九稱,“‘九二共識’是由我方主動提出,大陸當局決定接受的共識,并非陸方強加于我方”。
在馬英九之前,國民黨主席參選人黃敏惠、洪秀柱等也紛紛向蔡英文喊話,要蔡英文表態支持“九二共識”,認清兩岸的敏感關系。黃敏惠說,2008年國民黨執政秉持“九二共識”,兩岸人民期待和平發展,彼此要有政治互信基礎才能推動,兩岸要和平發展,才能讓兩岸人民更安心。
“蔡英文就職演說是重大關鍵”,臺北論壇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的表態尤其受到輿論關注。“美國之音”稱,中共領導人在“兩會”期間連番發表涉臺講話,強調“九二共識”。前不久,臺灣智庫臺北論壇基金會的7名成員前往大陸各地訪問,其間會晤了大陸涉臺官員、智庫學者。這些臺灣前政界人物和學者回臺后發表了一份“大陸訪問報告”。報告中提及中共希望臺灣“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或之前提及“九二共識”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否則雙方可能“一翻兩瞪眼”,形成“火車對撞”。臺灣《聯合晚報》此前援引蘇起的話稱,兩岸已沒有“拖”的選項,不是“和”、就是“斗”,關鍵就在蔡英文的就職演說,一定要說出“一中”,或是接受“九二共識”,若是沒有,大陸不可能一切照舊。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事情不是“不是一,就是二”那么簡單,蔡英文如果不用“九二共識”這個表述方式,用其他語言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要義講清楚也可以。我們關心的是“九二共識”背后的深刻意涵,不糾纏于具體字眼。當然,耍滑頭創造新名詞,比如民進黨主政時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提出的“九二諒解”,回避核心含義,就不能解決問題。劉國深表示,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對兩岸關系來說當然很關鍵,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背后的深刻意涵,兩岸就沒有交往基礎,兩岸合作的形勢就將不復存在。“那樣當然很危險,會出現蘇起所說的那種情況。”
“兩岸和平發展關鍵:‘九二共識’與反‘臺獨’”,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9日以此為題發表社評說,過去民進黨一直堅持“臺獨黨綱”、也從不承認“九二共識”,這是民進黨讓人質疑是否能發展兩岸關系的關鍵所在。如今民進黨即將在5月20日成為執政黨,這個議題恐怕是無法逃避,一定要做出回應,否則兩岸關系很難維持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現狀。蔡英文在當選后,對兩岸關系陸續釋放出一些善意,包括“溝通、不挑釁、不會有意外”“維持兩岸現狀”等。希望蔡英文切莫輕忽大陸反“臺獨”的紅線,要審慎處理“九二共識”這個議題,讓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現狀能維系下去。
兩會密集表態觸動島內
之所以紛紛向蔡英文發出呼吁或警告,是因為島內人士和輿論透過大陸方面近來的密集表態認識到這一問題的迫切性。臺灣《聯合報》10日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發表涉臺講話后,大陸高層官員連日來相繼喊話,重申習近平的談話精神及“九二共識”。大陸國新辦9日邀請兩會涉臺代表和委員舉行記者會,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臺研院院長李義虎表示,蔡英文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述,關鍵是必須體現“兩岸同屬一中”的意涵。大陸已重申對臺政策底線,若臺灣新領導人執政后在“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上再與大陸周旋、閃躲或未做回應,日后兩岸關系發展將受到很大影響。
“5·20前,民進黨應釋善意”,臺灣“中央社”稱,大陸人大會議臺灣省代表團10日開放媒體采訪,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表示,從現在到5·20,民進黨領導人及民進黨在兩岸關系上,應該較多地對大陸“領受善意和釋放善意”。他表示,大陸注意到,臺灣新任領導人要在“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系,但這中間好像有矛盾,因為民進黨的“臺獨”黨綱仍在,其中就包括“制憲”,隨時可制定“新憲法”,這是讓人“不能放心的一件事”。
臺灣《旺報》10日稱,大陸全國政協委員、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接受采訪時表示,海協會與海基會的交往必須要堅持“九二共識”,未來相互溝通要視5·20情況而定,大陸對此“不存幻想也靜盼佳音”。“中央社”9日稱,從臨近兩會、特別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5日發表對臺談話后,北京對蔡英文的壓力“排山倒海”,每天播講話、出評論,甚至安排專場記者會,主軸全放在“九二共識”。到了堪稱“每日一‘九二’”的密集地步。北京目的無他,就是表明立場,要求兩個多月后將執政的蔡英文及民進黨明確回應對兩岸關系的定位。
全國人大代表、臺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李碧影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平時接觸到的臺商都贊成“九二共識”,因為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兩岸的和平發展,才有賺錢的機會。李碧影說,兩岸的和平發展是對兩岸同胞都是有好處的,大陸是很明確的態度,“臺灣的新領導人也要為臺灣同胞謀福利,不能拉后腿,否則臺灣人也不會支持你的”。
最近大陸游客減少在島內引發擔憂。臺灣中天電視網絡酸辣湯節目主持人黃智賢認為,如果蔡英文執政后仍不承認“九二共識”,那不僅是觀光業,臺灣整個經濟前景都將由于“兩岸和平大門即將被關上”而喪失一切發展的可能與信心。
“中共對臺基本方針固然不會改變,但是政策靈活度和最高領導人的作風并非一成不變,兩岸只要建立起互信,還是可以創造雙贏,尤其是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大開大合的作風,其實是兩岸關系的大好機遇。”臺灣《旺報》9日刊發社評表示,兩岸近年一系列突破都讓我們看到習近平大開大合勇于突破的性格。蔡英文及其支持者也應務實調整自己,在就職演說中展現智慧,正視“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對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非國與國關系作出善意響應。
臺媒:“冷和平”可能性最大
5·20后,兩岸關系何去何從?《聯合報》10日稱,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認為,兩岸可能進入“冷和平期”。洪奇昌9日表示,兩岸關系將從過去8年和平發展的機遇期進入“冷和平期”,政治、經貿關系將暫時停頓,尋求可能性的基礎,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磨合時間。
“中時電子報”則列出兩岸可能面臨的三種局面。文章稱臺北論壇基金會日前率團至大陸訪問,返臺發布新聞稿表示,大陸希望蔡英文正面表述“一中”,大陸對臺政策已定,現在“球在臺灣那邊”。對此,兩岸關系評論家預估5·20后可能出現三種不同局面,分別是“維持現狀”“冷和平”和“地動山搖”,尤以出現“冷和平”的可能性最大。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會導致兩岸出現“冷和平”。屆時,兩岸協商將中斷,交流合作的環境將被限縮。如果民進黨更進一步,推動“法理臺獨”“文化臺獨”等等,則最壞情況“地動山搖”勢難避免。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島內學者就“九二共識”向蔡英文喊話,這代表著臺灣一部分人的憂慮,其中有警告蔡英文的意思。“我個人認為,蔡英文最終很可能拿出一個有善意的表達,但又模糊、留有余地的表述。”王建民認為,民進黨執政后,兩岸關系很可能“矛盾、摩擦增多”,“我們要保持更多警惕”。
10日,在臺灣團開放日上,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在回答臺灣領導人更迭后兩岸關系的問題時,笑稱這個問題回答不好是“坑爹”的。汪毅夫表示,兩岸關系會有怎么樣的變化,要看新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會做什么表態,目前還無法預測。他同時強調,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不會變遠。▲
環球時報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