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 丹
科研創新 再攀高峰
——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工作掠影
文_王 丹
“恩湃高科公司技術委員會為廣大專業技術人員搭建了良好的交流成長平臺,第一屆技術交流會又很好地促進了各專業間溝通了解,對科研創新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3月4日,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司學振評價道。
“電源專業工作分散于幾個專業所中,科研創新方面沒有一個聯合的體系。以往的跨專業合作也僅是‘點對點’,沒有形成有組織、有策劃的管理模式。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發展,電力市場需求加大,國家對節能、環保等領域的高度重視,電力科研創新迫切需要優質資源的融合和跨專業聯合。”說起委員會成立原因,恩湃高科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郭為民介紹道。
3月3日,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籌備半年之久的恩湃高科公司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主要負責電源專業技術發展規劃、科研項目管控、創新成果孵化、研發能力建設、內外學術交流等工作,為該院電源專業的科研創新提供了平臺,也為電網專業的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為保證委員會能從不同學術角度對科研創新工作實施有效指導,其成員選擇和職責設置都經過了謹慎評估。現在委員會的17名成員中包括主管科研工作的領導及專責、各事業部專家以及外聘專家;成員職責涵蓋規劃編制、項目管理、成果評估、實驗室考評、人才培育、學術交流等等諸多內容。
“今后委員會將以項目團隊自管理為主,我們只是把好最初的立項和最后的成果評估兩大關。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大型技術交流大會,不定期舉辦學術沙龍,增強各專業間交流合作,確保科研創新更好發展和重大項目落地實施。”說起委員會今后的發展方向,郭為民信心滿滿。
“這是我上班12年來,第一次參加院里這么大規模的技術交流會,很多都是獲得省部級獎項的項目,大家毫無保留地探討核心技術,令我受益匪淺。”捧著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該院自動化事業部科研人員王剛興奮地走出會場。
3月4日,恩湃高科公司技術委員會第一屆技術交流會落下帷幕,本次大會以“加強技術交流,實現知識共享”為主題,來自電科院科技部、鍋爐事業部、汽機事業部、鍋檢中心、環保事業部、自動化事業部、調試工程部、電氣事業部以及信息化事業部的技術骨干交流了42個科研創新專題。近100名人員參加了本次交流會,會場熱鬧非凡,會后大家依然熱情不減。
“我最感興趣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環保改造技術路線和驗收方法’這一題目,我記了三大頁筆記。”汽機事業部技術員賈偉激動地說。“以后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指標就可以鍋爐、環保、自動化幾個事業部一起做了。”一旁,環保事業部科研人員王峰濤和其他專業同事正熱火朝天地籌劃“低氮燃燒加脫硝系統優化”這一新課題的合作事宜。
“科研創新離不開人才,有了平臺,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才。以前大家忙于各自領域,現在我們通過交流會,向進一步實現跨專業聯合邁出了一步,進行最大化的資源共享。以后,委員會將根據不同的主題,再組織交流。”多年從事管理創新工作的恩湃高科公司技術委員副主任朱莉娜如是說。
多年來,電科院堅持“一體兩翼”原則,發展電源和電網專業科研創新。2015年,電科院科技創新工作在“十三五”規劃編制、重大項目立項、實驗室建設、生產支撐等方面亮點紛呈,成績顯著。在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工作會上,電科院被評為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并就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作了典型發言。
2015年,電科院新增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項目立項13項,省公司立項11項;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2項、發明專利受理82項、實用新型專利受理65項;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54篇;牽頭制定行業標準1項,企業標準3項;獲得省部級成果14項;獲得省公司科技進步獎共32項;“智能配電網優化運行與關鍵裝備聯合實驗室”獲得國家電網公司實驗室命名。截至目前,電科院已擁有4個國家電網公司實驗室、1個河南省工程技術中心和1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電科院電源專業發展秉持‘服務電源,支撐電網’理念。如今電網飛速發展,對電源支撐電網提出了更高要求,搭好科研創新平臺,加強優質人才融合,無疑是支撐網、源發展最有效的途徑。”談及創新管理,電科院科技部主任助理李強說。
“2016年,電科院將充分發揮恩湃高科公司技術委員會作用,緊密結合國家節能、環保等相關政策、市場需求和國內外專業技術發展趨勢,結合電科院‘十三五’科研規劃和公司發展戰略要求,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力度,提升技術能力,形成各個專業技術領域項目群,增加專業技術領域影響力。同時,加強內、外部學術交流,通過開展技術交流等學術活動,培育科技創新人才,鼓勵班組和員工的創新,響應國家‘萬眾創新’號召。”談及今后發展,恩湃高科董事長莊清臣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