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
婦科腫瘤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分析
王黎明
目的 分析探討婦科腫瘤手術之后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原因和護理方法。方法 選擇36例實施婦科腫瘤手術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采取抗凝和溶栓聯合的治療方法,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手段改善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癥狀。結果 36例患者經過7~10 d的治療之后均自覺癥狀減輕,疼痛程度變弱,疼痛評分從(6.2±2.7)分降低為(2.2±0.1)分,水腫現象明顯消失,且未出現新的的血栓以及肺栓塞。通過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發現廣泛側支循環,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結論 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探討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是改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途徑。
下肢深靜脈血栓;腫瘤手術;臨床分析
深靜脈血栓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在深靜脈中發生異常凝結[1],多發生在手術之后,患者臨床表現為下肢腫脹或者疼痛、行走具有較大的困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性在與栓子脫落之后可能出現致死性的費栓塞,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相關資料顯示,婦科腫瘤術后發生深靜脈血栓的比例在7%~45%,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本研究對36例婦科腫瘤術后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案,對于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山東省龍口市人民醫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36例實施婦科腫瘤手術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患者均為婦科腫瘤,其中子宮加雙側附件切除手術9例,子宮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結清除手術14例,全子宮切除手術13例,對所有患者行經腹手術,時間2~7 h,平均(4.1±0.2)h;患者年齡40~68歲,平均(51.2±3.7)歲。患者的臨床癥狀為患肢發生腫脹和疼痛、腹股溝出現明顯的壓痛,皮膚溫度高于健側,站立和行走的過程中疼痛會加劇,均結合臨床癥狀、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放射性核素檢查確診。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抗凝療法,對患者使用普通肝素5000 IU或者80 IU/kg進行靜脈堵住,以1300~1500 IU/(kg·h)的速度維持,使用肝素的第1天要根據患者的臨床體征進行調整,每間隔6 h對患者進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的檢查,將其保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溶栓療法:使用尿激酶50萬U加入到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給藥1次,在患者的情況穩定之后逐漸減少藥物的使用量,持續7~10 d,一旦患者確診下肢深靜脈血栓,一定要近況進行溶栓治療。
1.2.2 護理方法 (1)心理護理:患者在手術成功且即將出院的期間發生深靜脈血栓,對患者來說是較大的打擊,認為手術失敗,病情加重,從而產生焦慮和恐懼的心理[2]。護士在這一期間一定要做好解釋和安慰工作,向患者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婦科腫瘤手術的成功性,介紹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和安全性,多余患者進行溝通,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3]。(2)體位護理: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急性期囑咐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并盡量高于心臟平面20 cm,在足部和大腿墊軟枕,促進血液回流,防止發生靜脈淤血。適當降低下肢靜脈血,以緩解水腫和疼痛的癥狀。在船上活動期間注意動作幅度不要太大,禁止按摩,以防止血栓脫落。隨著治療的加快病情好轉之后可以下床活動,穿戴好彈力襪,以及避免長時間的站立。(3)抗凝治療的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測量下肢的周徑,觀察皮膚的溫度、顏色等體征。如果患者的疼痛程度變弱、腫脹小腿且皮膚溫暖則說明治療起到一定的作用,反之則表示治療效果差。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新的血栓。同時,在抗凝期間還要觀察是否出血,如牙齦出血、血尿和黑便等現象。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將患肢太高并制動,將膝關節屈曲10°~15°,放松髂內靜脈[4],幫助血液回流,患者由于血栓形成造成的疼痛。不要進行冷熱敷,因為熱敷會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的耗氧量,對患者沒有益處。而冷敷會引發血管收縮,導致疼痛癥狀變得嚴重。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飲食以低鹽、高蛋白為主要原則,防止水腫癥狀的進一步發展。定時更換患者的受壓部位,以免出現壓瘡。患者在出院之后應當繼續穿戴彈力襪,避免長久保持站立和蹲姿,多喝水,禁食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
36例患者經過7~10 d的治療之后均自覺癥狀減輕,疼痛程度變弱,疼痛評分從(6.2±2.7)分降低為(2.2±0.1)分,水腫現象明顯消失,且未出現新的的血栓以及肺栓塞。通過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發現廣泛側支循環,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是血液的流動速度變緩、處于高凝狀態以及靜脈血管壁發生損傷[5-6]。婦科腫瘤手術之后由于反復穿刺、麻醉作用以及患者臥床休息等原因出現血栓。一旦發現血栓,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抗凝和溶栓治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手段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做好安慰和溝通工作。同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皮膚溫度和脈搏變化等,掌握治療的進度,預防肺栓塞的發生,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7-8]。
本研究中,36例患者經過7~10 d的治療之后均自覺癥狀減輕,疼痛程度變弱,疼痛評分從(6.2±2.7)分降低為(2.2±0.1)分,水腫現象明顯消失,且未出現新的的血栓以及肺栓塞,說明良好的護理配合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其疼痛和水腫癥狀,有助于并發癥的預防,值得推廣。
[1] 姜雪芹,張新穎,臧紅霞,等.下肢運動操預防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護理學雜志,2014,29(20):28-30.
[2] 史玉琴,潘瑋華,郭愛玲,等.68例婦科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西醫護理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2,25(8):103-104.
[3] 王宏麗,張云.婦科盆腔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凝血功能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1):4875-4878.
[4] 劉延宏,李詩光.婦科盆腔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31):29-30.
[5] 王新波.婦科腫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7例患者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13):25-26.
[6] 傅坤.護理干預對預防婦科腫瘤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2,29(10):2041-2042.
[7] 張清,邢向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療[J].當代醫學, 2011,17(30):19-20.
[8] 孫美農,李湛,趙娜,等.婦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因素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9):617-6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56
山東 265701 山東省龍口市人民醫院(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