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鳴
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熊 鳴
目的 探討肺癌全肺切除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方法 選擇60例肺癌全肺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和系統性的分析。結果 (1)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低血容量性循環障礙是肺癌全肺切除術的常見并發癥。(2)60例患者術后有59例患者治愈,痊愈率為98.33%,有1例患者因治療無效死亡,死亡率為1.67%。結論 肺癌全肺切除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進行并發癥治療極其重要。
肺癌;全肺切除術;并發癥;治療
肺癌全肺切除術是治療肺癌的常見手段,但該手術的預后性較差,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給其治療效果造成了較嚴重的不良后果[1-2]。本研究探討肺癌全肺切除術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5月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肺癌全肺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60例肺癌全肺切除術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46~77歲,平均(68.32±10.32)歲。其中有12例腺癌患者,3例鱗癌患者,1例腺鱗癌患者,23例中央型肺癌患者,15例周圍型肺癌患者,4例左側肺癌患者及2例右側肺癌患者;其中33例患者經手術后完全切除,27例患者不完全切除。患者的手術平均出血量為(400.32±250.03)mL。
1.2 方法
1.2.1 并發癥治療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對癥的臨床治療,治療之前對患者的病情及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注意患者的靜脈壓,必要時可給予患者呼吸機治療;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相應劑量的利多卡因、普羅帕酮、胺碘酮等藥物進行臨床治療,以控制患者的心律,維持患者體內的酸堿及電解質平衡;肺部感染患者給予相關的抗生素抗感染藥物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使用胸腔閉式引流管進行引流;低血容量性循環障礙患者給予適當的血容量,并在合理的范圍內限制晶體的入量[3]。
1.2.2 并發癥護理 醫護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對患者的心率、血壓、中心靜脈等臨床指標定時測量,詳細記錄后,將患者的病情情況及時反饋給主治醫生;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減少其治療阻力[4]。
1.3 觀察指標 對研究患者的術后并發癥類型及其發生率、術后并發癥治愈率進行觀察和分析。術后并發癥治愈率評價標準:患者經過臨床治療后,生命體征恢復到正常水平,且不會影響手術效果,待觀察一段時間后,即可出院。
全肺切除術后患者的常見并發癥有心律失常10例,占總比的16.67%;肺部感染8例,占總比的13.33%;ARDS 5例,占總比的8.33%;低血容量性循環障礙3例,占總比的5.00%。
60例患者術后有59例患者治愈,痊愈率為98.33%,有1例患者因治療無效死亡,死亡率為1.67%。
心律失常是全肺切除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概率高達14%左右,且發生時間一般在3~4 d內,導致該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術后心臟功能受手術治療的干擾,進而導致心臟功能代謝失償現象,在手術后的第2天,一般會出現右心功能顯著下降的癥狀,這意味著,護理人員在此階段,應該要加強對患者的體征變化的監測力度,并將患者的病情變化,如實反饋給主治醫生,而醫生應根據護士反饋的情況給予患者利多卡因、普羅帕酮、胺碘酮等藥物治療,以維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及酸堿的平衡,以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5-6]。
肺部感染是外科手術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手術后的機體免疫能力較差,在手術或術后護理處理不當的情況下,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蝕,進而導致感染,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熟練地掌握其專業護理技巧,并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護理工作,用高效率的護理工作,解決護理難題,同時應定時查房,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密切的監測,并將相關的臨床情況如實地反映給主治醫生。醫生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用藥過程中,需注意患者的用藥合理性,避免抗生素藥物的濫用和誤用,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加患者的耐藥性及經濟負擔[7]。
低血容量循環障礙給患者造成的影響性大,其多發生于手術后的2 d內,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手術的創傷性過大,腔內滲出的血量過大且速度過快,進而引發低血容量循環障礙。護理人員在手術后的前2天應進行密切的臨床監測,醫生可在術后的第2個小時為患者補充相應劑量的血容量。有相關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全肺切除術后給患者補充相應劑量的膠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術后的晶體補充量應控制在1 000 mL為宜,肺部靜脈的壓力情況與低血容量循環障礙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故對該項臨床指標也應該加以重視,根據患者的壓力情況,可給予適當的利尿劑和強心劑治療,以穩定患者的壓力水平[8]。
ARDS主要與患者的肺功能受損有關,在全肺葉切除術后,患者的肺血管、通氣容積、彌散面積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使肺通氣,換氣的功能受到一定的損害,使患者發生ARDS的概率加大,故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需時刻關注患者的呼吸變化,患者在呼吸發生異常的情況下,立即通知醫生對患者進行救治,醫生可給予患者呼吸機及胸腔閉式引流管治療。
綜上所述,肺癌全肺切除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常見的有心律失常肺部感染、ARDS、低血容量性循環障礙,因此做好術前監測、術后監護,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進行并發癥治療極其重要,是提高患者治療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保證。
[1] 武平.老年患者全肺切除術后心血管系統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9):2381-2383.
[2] 鄭貴蘭,姚英燕,徐丹,等.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急性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浙江臨床醫學,2012,14(7):886-887.
[3] 甄福喜,趙欣,張偉,等.肺癌全肺切除術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的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2,17(11):1006-1008.
[4] 吳秀華.12例高齡肺癌患者支氣管袖狀切除與全肺切除術后早期并發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3,3(9):209-210.
[5] 張競,王云喜,初向陽,等.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常見并發癥臨床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2,34(9):893-895.
[6] 孟亞熙.高齡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心律失常的因素分析及臨床護理[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4,12(3):250-252.
[7] 李佳麗,李文麗.68例全肺切除術后近期并發癥的預防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189-190.
[8] 尹海軍.肺癌合并胸膜轉移外科治療32例[J].當代醫學,2010,16 (19):22-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57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