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馮輝 甄文波
(會同縣水利局 懷化市 418300)
會同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其對策
向馮輝 甄文波
(會同縣水利局 懷化市 418300)
水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隨著會同縣城鎮化的推進,社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不足的矛盾將日益突出。文章針對會同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當地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參考。
水資源 開發利用 對策 會同縣
會同縣位于湖南省西南邊境,懷化市南部,地域范圍為東經109°26′~110°8′40〃,北緯26°40′20〃~27°9′30〃之間。全縣土地總面積2 258.72 km2,轄8鎮17鄉345個村12個居委會,總人口36萬。其中侗、苗等17個少數民族人口占65.1%。會同縣處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溪流密布,水資源豐富,渠水、巫水兩河流經全境,共有河流、溪流725條,流域面積100 km2及以上的有沅水、渠水、巫水、會同河、廣坪河等12條,流域面積(50~100)km2的有寶照溪、地腳溪、田家溪、馬鞍溪等11條。總長2 330 km,水域面積59.36 km2。過境客水多于境內產水,水資源總量18億m3。流域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264.5 mm,蒸發量1 148.2 mm,徑流深693 mm,年平均徑流系數0.52,徑流年內分配不均,4~7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71%,期間洪水發生次數較多,且具有來勢猛、歷時短、暴漲暴落等特點。
2.1 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2014年全縣總供水量10 082萬m3,農業灌溉用水量6 895萬m3,林牧漁畜用水量332萬m3,工業用水量1 143萬m3,城鎮公共用水量381萬m3,居民生活用水量1 230萬m3,生態與環境補水量101萬m3。
全縣水利資源豐富,渠水、巫水由南至北與沅江交匯。中小河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8.9萬kW,技術可開發量14萬kW。全縣境內已建100 kW以上的電站39座,總裝機容量11.707 0萬kW,已建電站年發電量37 830.6萬kW·h,河流水能資源現狀開發率為90%。“十三五”規劃擬新建小型電站1處(裝機20 MW),小水電以電代燃新建電站馬蹄灘1處(新建5 000 kW)和擴建電站蓑衣塘1處(擴容3 200 kW),增效減排小水電站7座(新裝機850 kW)。
2.2 存在的問題
(1)用水方式粗放,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灌溉用水量占全縣總用水量近70%,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在0.495左右,現有的灌溉工程、輸水工程、田間工程設施老化,灌溉技術落后、管理手段欠科學等問題,致使灌溉水量損失嚴重。同時,工業用水增長迅猛,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僅23%左右。城鎮的公共供水管網漏失率高達20%,跑、冒、滴、漏損失大,節水設施、污水處理回用未全面推廣,生活用水浪費現象普遍。
(2)城鎮化進程加快,用水量急劇增加。2014年縣城自來水供水量473萬m3,隨著會同縣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和經濟的持續增長,大量人口從農村向城鎮轉移,用水需求將顯著增加,現有的供水工程將不能滿足現狀發展對水質和水量的需求,城鎮污水處理廠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不足的矛盾將日益突出。
(3)水資源管理方式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水資源管理體系雖已初步建立,但配套的協調機制尚未完全建立,河湖及水利工程劃界確權工作滯后。未推進水務管理一體化,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多龍管水”、“政出多門”等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造成管理權分散,職責不清,相互掣肘,有限的水資源不能合理配置和統一監管。水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尚未完善,供水水價偏低,水利用效率不高,水資源浪費嚴重,不利于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節水和保護水資源的作用。
(1)加強輿論宣傳,樹立惜水意識。水涉及千家萬戶和各個領域,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使用中揮霍浪費,節水惜水意識相對薄弱,缺乏水資源危機緊迫感。因此,做好輿論宣傳,喚起全社會的重視,是做好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為了保證水量的穩定性和水質的優良性,充分發揮水資源的利用價值,應該深入持久地通過網絡、電視、報紙、廣播、畫報、手冊等工具,開展相關法規、水的國情和水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節水惜水愛水的責任感和自覺性,豐富人們的水資源知識,使公民認識到水資源的寶貴性,對水資源保護有正確的認識。
(2)加強水資源供應,為城鎮化提供保障。在努力倡導節約水資源的同時,還必須同時提高水資源供應能力。“十三五”規劃擬新建水資源配置工程、供水保障工程、節水工程等項目若干,包括集中式供水工程、分散工程、管網延伸、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質增效、縣城備用水源建設、新建水庫等,這些項目將全方位的加強水資源供應,為會同縣未來城鎮化、工業化和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安全、持續的水資源供應保障。
(3)改進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注重水污染防治。對全縣污染源要加強監督管理,對排污不達標和超標排污的企業,除勒令其限期整改外,還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推動并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工作,促使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采取節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
從減少輸水損失和提高田間灌溉技術著手,提高農業水資源灌溉效率積極推廣農業節水技術,使農業由高耗低效的傳統粗放經營方式向低耗高效的現代化集約經營方式轉變。合理控制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和農藥施用量,禁用高毒和高殘留農藥,鼓勵能夠減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機肥的生產和使用。加強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控制,開展畜禽和水產養殖綜合防治示范,推廣畜禽和水產養殖糞污綜合利用和處理技術。
加大技術、資金投入。逐段更換年久失修、腐蝕老化、破壞嚴重的管道,降低主管道的滲漏,定期或不定期展開檢漏、修漏工作。加快建設和完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處理能力。厲行節約用水,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效率,鼓勵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4)提高水環境監測能力,完善水環境監測體系。盡量利用現有監測站點,監測水質、水量、水生態等水資源相關要素。水環境監測系統應獨立于地方政府機關,使其具有獨立的第三方公正性,為對水環境的變化、水污染的發生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提供保障。建立完善的水環境事件處理機制,確保在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危害性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逐步完善流域水質監測站網的規劃和建設,實現實時監測、控制水源地水質、水量安全狀況,為流域規劃、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科學的決策信息。
(5)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管理,加強執法監督。按照水務一體化原則,嚴格貫穿執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各項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以建立和完善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為重點,全面推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科學配置、節約和保護工作。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嚴把取水許可審批關,保證取水許可制度;實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合理優化配置水資源;切實做好水資源規劃等基礎性工作,實行水資源總量控制;健全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嚴格用水效率管理;建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維護河道健康生命。
做好執法人員培訓工作,確保執法人員素質和水平,不斷改善執 法人員裝備水平,創造高效、廉潔、公正的水行政執法隊伍。本著執法與監督并舉的原則,建立健全有效的水行政執法監督制約機制。接受廣泛的全方位的監督,建立水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水行政行為。
(6)完善水資源市場經濟機制,運用經濟杠桿保護水資源。水資源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商品,水資源具有公共性,必須在更廣闊的社會視野中穩妥考量水資源的調配,不能完全按照市場配置、定價。目前,湖南省水資源費定價偏低,投資不講回報,水資源浪費、污染現象嚴重。世界銀行或其他國際貸款機構一般建議居民用水價格成本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5%,我國平均比例不到1%。福利性的低水價既不利于水資源保護,也不能更好地促進使用者珍惜水資源。從適應經濟發展和保護戰略性資源的角度出發,水價需要調整。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真實反映出水作為資源性產品的價值、水資源的緊缺程度、水的供給和需求關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引導居民和企業自覺調整用水數量、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用水效率,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促進水資源保護。
水是整個國民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命脈,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如果不重視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整個社會的經濟與環境的發展將會陷入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用水量激增,加上水源污染、浪費嚴重、開采過量和缺乏科學管理等現實問題的日益突出,這將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態環境和社會秩序的穩定。針對如此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和諸多復雜的問題,必須通過行政的、法律的、技術的、經濟的等手段合理開發、管理和利用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這對保護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綜合效益,促進會同縣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節水型社會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
2015-10-22)
向馮輝(1976-),男,大學本科,主要從事黨務紀審工作,手機:1880745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