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平
(雙峰縣水資源管理局 婁底市 417700)
雙峰側水河流域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
肖永平
(雙峰縣水資源管理局 婁底市 417700)
文章提出雙峰縣側水河流域存在水資源匱乏、防洪能力低、水生態環境脆弱的問題,就已開展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效果分析,并提出下階段推進側水河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可供相關部門決策參考。
側水河流域 水生態文明建設 思考
雙峰縣地處湘中腹地的衡邵干旱走廊,地形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崗平相間的立體輪廓,整個地勢自西南向東北漸傾。縣境內發育有湘江一級支流漣水和涓水,分別占全縣流域面積的 87.6%和11.85%。漣水一級支流側水河(縣城犁頭嘴以上稱湄水河)占全縣總面積的80%以上,是雙峰的母親河。側水河及其主要支流湄水、四安埠河、迷水河、沙河、金溪河等河流呈扇狀自西南向東北在杏子鋪鎮江口村匯入漣水。側水河枯水期徑流量偏小,流域有效水資源總量短缺,水質狀況整體偏差,特別是縣城段水質和水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喪失了應有的使用價值。加快雙峰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把側水河流域水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講,側水河流域代表著雙峰的水生態總體水平,因此,加強對母親河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是雙峰縣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所在。
(1)水資源匱乏。
雙峰縣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12.19億m3,其中側水流域平均天然徑流量為10.68億m3,全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1 300 m3,僅為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 500 m3的52%,為全國人均的61%,為世界平均值的17%;畝均占有量1 822 m3,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流域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汛期水多易澇,非汛期干旱缺水。水資源與耕地、人口及經濟布局不相匹配,加之長期以來蓄水工程建設滯后、用水浪費和水污染,使缺水矛盾進一步加劇。目前,雙峰縣正常年份缺水量近1億m3,水資源匱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縣域水生態文明建設進程。
(2)防洪能力低。
長期以來由于水利建設欠賬較多,側水河防洪體系尚不完善。目前縣城市防洪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部分堤防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隱患,側水河及其主要支流河道淤積嚴重,降低了防洪除澇能力,攔河建筑物老化失修嚴重。受全球性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時間明顯增多,旱澇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不可預見性日益突出,加之雙峰縣防災減災設施薄弱、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足,防洪減災能力低,對水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3)水生態環境脆弱。
側水河流域水環境狀況呈階段性、脆弱性特點,河流水質波動較大,部分區域污染仍很突出,特別在
枯水期和平水期水質難以穩定達到要求的水質目標,枯水期縣城河段水質和水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基本喪失使用價值。流域主要骨干河道僅在豐水期能達到Ⅲ類以上的水質目標,主要污染物濃度距離水功能區劃要求差距較大,特別是流域畜禽養殖污染協調處置困難,城區生活污水和流域個別企業工業廢水直排,農業面源污染等因素給雙峰縣的供水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1)水資源調控能力不斷增強。
一是建設以南沖、群力、峽山塘、燕霄等4座中型水庫和26座小(Ⅰ)型水庫為代表的蓄水工程,增強了側水流域水資源調配能力;二是治理疏浚部分河道,提高了防洪減災能力;三是建設燕霄供水工程,提高了縣城供水保障能力;四是建設農村集中和分散式供水工程,解決了大部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2)水環境保護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建設污水處理工程,2009年建設縣城市污水處理廠,入廠污水處理率達到100%,目前正在加緊實施縣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改造工程,日污水處理能力從2.5萬t提高到3.75萬t。二是加強地下水保護,停止審批城區自備取水井,有效遏止了地下水超采,淺層地下水采補基本平衡。三是大力開展城鄉環境和非法采砂洗砂專項整治行動,最大限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四是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實施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態保護工程。
(3)生態景觀建設效果明顯。
依托中小河流治理和堤防改造工程,建設了縣城西岸沿河風光帶和親水平臺,規范入河排污口審批,建立水利環保聯席會議制度,推行多部門聯合執法,加強流域水環境整治工作。
(4)水資源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一是初步構建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建立縣鄉鎮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嚴格“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管理和責任考核。二是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從嚴控制新增取水許可審批。三是嚴格計劃用水管理,逐步將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工業、農業、生活、生態等行業,編制取用水戶用水計劃,實行年計劃、月調度、季考核。四是建設節水型社會,流域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47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用水總量呈下降趨勢,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
(1)建設可持續利用的水資源體系。
一是完善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框架體系,嚴格“三條紅線”“四項制度”指標管理。二是進一步完善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建立規模取水計量實時監控體系、計劃用水指標管理體系、考核問責制度體系。三是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繼續建設節水型農業、工業、機關、社區、學校,積極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四是優化水資源配置,編制《雙峰縣水功能區劃》、《雙峰縣城市規劃水資源論證報告》、中長期供水計劃和水量配置方案、城鄉供水應急預案和備用水源實施方案、防洪減災應急預案,確保城市防洪和城鄉供水安全。
(2)建設健康優美的水生態體系。
一是實施水系治理與修復,主要入河排污口、主要納污河道建設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提高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二是建設截污治污工程和水系連通工程,拓展城區河道水面,美化自然景觀,河庫水質符合水功能區水質標準,實現河流、水庫、塘壩、溝渠等水體全面健康。三是建設入河排污口遠程在線監測系統,嚴格污水達標排放。四是科學劃定水功能區保護范圍,設立保護區域和保護標志。五是建設水系林業生態保護帶工程,沿側水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每側規劃建設主干林帶。
(3)建設安全集約的供用水體系。
一是以中型水庫為依托,加強涵閘、堤防、水庫建設與河道治理,構筑防洪、供水安全工程,保障生活、生產、生態用水。二是建設農村生活地表水供水工程,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飲用同網、同質、同價的自來水。三是強化水源地保護,建設水源地水質實時監測系統,建立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理和水廠應急處理三位一體的飲用水水源應急保障體系;優化飲用水水源地及側水河周邊環境,減輕農業面源對側水河流域水質的影響,確保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四是建設中水回用工程,加大非常規水源的利用量。
(4)建設先進特色的水文化體系。
一是探索公開選聘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士作為河流代言人,建立河長制。由側水河及其主要支流所在鄉鎮行政主要負責人任河長,創新河流生態的行政管理與公眾參與的聯合保護模式。二是加快何家水庫和城東防洪堤建設進度,推進縣城多樣化親水平臺和設施的建設,為市民提供更多的親水便利,使市民在親水活動中認識水、利用水,從而愛護水、節約水。三是深入發掘側水河特色水文化,通過塑造雙峰紅色人文景觀和進一步開發洛陽灣、江口等流域自然景觀,使人們品位母親河深厚的歷史積淀與湖湘文化,充分體現側水河水文化特色。
(5)建設高效有序的水資源管理體系。
一是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成立側水河流域管理委員會,實現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二是推進城鄉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組建縣水務局,對城鄉供水、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環境治理和防洪排澇等實行統籌規劃和實施。三是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立行政區域和流域管理相結合的事權清晰、分工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2015-09-30)
肖永平(1963-),男,大學專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水資源管理工作,手機:1397384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