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娥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與彩超診斷的對照分析
楊高娥
目的 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與彩超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近幾年來的乳腺癌患者30例臨床資料,患者術前均行彩超診斷,并對比活檢術結果,以此分析患者具體情況。結果 穿刺活檢敏感性89.5%,特異性為95.5%;彩超診斷敏感性為90%,特異性為100%。穿刺活檢與彩超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前哨淋巴結轉移多位于結門中央及周圍,見不均質低回聲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界不光滑,血流最大流速為1.20~34.75 cm/s,RI超過0.65;無淋巴結轉移者,多位于結門淋巴輸出位置,呈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緣光滑,淋巴結門部回聲為規則肥厚形,最大流速為0.72~18.12,RI<0.60。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采取彩超診斷,操作簡單,可準確鑒別淋巴結良惡性,判斷腋窩淋巴結是否受累,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彩超;活檢術
通常對前哨淋巴結通過采取連續切片、免疫組化及活檢術等,以此來判斷前哨淋巴結的微轉移。但是連續切片法及免疫組化需對所有淋巴結進行檢測,工作量大[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檢測。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成為提高乳腺外科治療水平的主要措施,因此本文對30例患者為例,采取彩超診斷,對照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乳腺癌患者于2013年9月~2015年8月期間到撫州市婦幼保健院接受診斷,患者均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并行術前彩超檢查;均為女性;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51.6±6.7)歲;右側16例,左側14例;浸潤性導管癌23例,黏液腺癌3例,浸潤性小葉癌1例,乳頭狀腺癌1例,髓樣癌2例。
1.2 診斷方法 30例患者術前均行彩超診斷,采用西門子G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患者取仰臥位,行逆時針掃查,自外上象限開始掃查至外下象限,以此明確病灶位置。并準確詳細記錄腫塊位置、大小、體積、形態,記錄腫塊髓皮質厚度比值。同時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圖(CDE)判斷淋巴結血流情況,觀察并記錄血流信號、血管分布狀態,測量動脈血流頻譜、動脈血流最高流速及RI指數。
患者行穿刺活檢時,完善各項檢查準備,無仰臥位,明確包塊位置并充分暴露,準確確定穿刺點,取局部2%利多卡因予以麻醉,在超聲監測下準確調整進針角度,使活檢針位于腫塊外緣,激發活檢槍,待槍響后立即拔針,將槽內組織條放置濾紙上,若標本長度>0.5 cm,則表示取材成功,并采取10%甲醛溶液固定,送往病理科檢驗。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x±s”在比較時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在比較時采用χ2,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30例患者淋巴結轉移診斷情況分析 30例乳腺癌患者分別經彩超、穿刺活檢診斷,經穿刺活檢診斷,淋巴結轉移19例,構成比為63.3%;無轉移11例,構成比為36.7%。彩超診斷淋巴結轉移20例,構成比為66.7%;無轉移10例,構成比為33.3%。根據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后病理診斷,30例患者淋巴結轉移18例,穿刺活檢檢測17例轉移,1例無轉移,彩超診斷18例均為淋巴結轉移。因此穿刺活檢敏感性89.5%,特異性為95.5%;彩超診斷敏感性為90%,特異性為100%。穿刺活檢與彩超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乳腺癌腋窩淋巴彩超具體情況分析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經彩超診斷,腺體層內見不均質低回聲結節,形態不規則,邊界不光滑,呈“偽足”樣生長,邊緣見毛刺樣突出物,后方伴衰減。結節內部劍多個細小強回聲光點反射。結節周圍有粗大血管環繞。淋巴結轉移多位于結門中央及周圍,血流最大流速為1.20~34.75 cm/s,RI超過0.65;無淋巴結轉移者,多位于結門淋巴輸出位置,呈橢圓形或類圓形,邊緣光滑,淋巴結門部回聲為規則肥厚形,最大流速為0.72~18.12,RI<0.60。
前哨淋巴結是乳腺癌在轉移過程中最先遇到淋巴結,通常在累及前哨淋巴結后,其余淋巴結才會被轉移。通常在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時,如診斷前哨淋巴結為陰性,則無需采取腋淋巴結清掃,以免發生患側上肢水腫及功能受限[2-3],同時也促進了保乳手術的順利實施。因通過前哨淋巴結,可有效判斷腋淋巴結轉移情況,判斷有無腫瘤轉移。因此在乳腺癌診斷時,需采取合理的診斷技術判斷前哨淋巴結是否被累及。前哨淋巴結穿刺活檢術是臨床常用診斷技術,在判斷前哨淋巴結是否轉移取得一定促進效果。
彩超是目前臨床診斷乳腺癌的常用診斷技術,超聲可準確清晰顯示乳房內各層軟組織結構,準確鑒別乳腺腫瘤的良惡性,確定腫瘤的位置和性質,并能夠鑒別腋窩及胸廓旁淋巴結腫大,確定腫大淋巴結的性質。在彩超檢測前哨淋巴結時,通過觀察淋巴結形態、淋巴門、淋巴結皮質;同時評估淋巴結彩色血流情況,觀察淋巴結血流分布模式及血流阻力,以此判斷是否為前哨淋巴結轉移[4-5]。由此次研究可見,彩超與穿刺活檢均可有效判斷前哨淋巴結是否轉移,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且彩超操作簡單,無創性,可重復操作,更具有應用價值。在彩超具體表現可以看出,前哨淋巴結轉移與無淋巴結轉移彩超表現各不相同,邊界不光滑,且血流流速快,血流阻力高。因此通過彩超可準確鑒別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是否轉移。對于前哨淋巴結微轉移患者,無需采取腋窩淋巴結清掃,避免腋窩解剖結構的破壞,減輕了手術創傷,效果顯著。總而言之,對乳腺癌患者采取彩超診斷,操作簡單,可準確鑒別淋巴結良惡性,判斷腋窩淋巴結是否受累,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1] 李慧芳,劉景萍,趙亞婷,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和彩超診斷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8):91-93.
[2] 朱瑩,張麗娟.彩超定位乳腺微小病灶切除活檢術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3):22-23.
[3] 權毅,付華,左懷全.彩色超聲結合鉬靶X線攝片標記定位對無體征乳腺腫塊的定位價值[J].華西醫學,2012,27(8):1209-1211.
[4] 馬利亞,倫淑玲,葉旭輝,等.高頻彩超、鉬靶及二者聯合應用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當代醫學,2010,16(16):145-146.
[5] 蔡賢護.鉬靶聯合彩超在未捫及腫塊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4):4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49
江西 344000 撫州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 (楊高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