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新
藥學指導對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干預效果及改善情況分析
張新新
目的 探究藥學指導對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干預效果及改善情況。方法 選取實施治療的38例糖尿病患者,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藥學指導,并記錄分析2組患者的疾病認知率、用藥依從性的變化。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率高達94.7%,對照組患者僅有68.4%,2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4個月的跟蹤隨訪治療,對照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僅為57.9%,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高達89.5%,2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藥學指導,能夠顯著提升患者臨床用藥的依從性及對疾病認知率,有助于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的改善,值得推廣應用。
藥學指導;病情干預;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且嚴重者極可能引發更為嚴重的并發癥。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顯著增高,糖尿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常見疾病[1]。由于糖尿病需要長期治療更有甚者終身治療,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很缺乏,不能有效合理地安全用藥,因此患者的生活習慣、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依從性在糖尿病的治療成敗起到關鍵作用[2]。本研究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藥用指導,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中醫醫院在
2014年12月~2015年3月實施治療的38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他們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例。觀察組中,女12例,男7例;年齡34~81歲,平均年齡(57.0±5.4)歲;對照組中,女9例,男10例,年齡33~82歲,平均年齡(58.0±5.3)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2組患者均采取常規內分泌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包括口服糖尿病藥物、胰島素注射,對患者的用藥劑量、用藥次數、服用時間以及配合情況進行嚴格監察與記錄,為評估用藥的依從性提供準確依據。對照組患者僅進行普通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藥學指導,具體指導方法如下:(1)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令患者明確胰島素的使用方法及正確進行降糖藥的服用;(2)定期開設糖尿病相關科普知識專題講座,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減少患者對疾病的誤區,從而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及用藥依從性;(3)院內治療結束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指導及慰問,并不定期進行登門訪問,2組患者研究時間為4個月。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等檢測指標及患者的精神狀態、自我感覺和有無不良臨床癥狀等作為指標評判糖尿病有無療效的指標。(1)顯效:患者血糖控制恢復正常,精神狀態佳,自我感覺良好,無不良癥狀發生。(2)有效:患者血糖控制、自我感覺、精神狀態等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不良癥狀較少。(3)無效:患者血糖控制較差,精神萎靡不振,自我感覺較差,有不良的臨床癥狀[3]。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8.0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病認知率:觀察組患者的疾病認知率為94.7%(18/19),對照組患者僅為68.4%(13/19),2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依從性:通過4個月的跟蹤隨訪治療,對照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僅為57.9%(11/19),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高達89.5%(17/19),2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86,P<0.05)。
微生物感染、毒素、免疫功能紊亂等是糖尿病的主要發病因素,不僅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導致一系列棘手的并發癥,如腦血栓、繼發性感染、視網膜病變等,使患者的身體健康得到嚴重威脅,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療會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4]。由于糖尿病發病機理的特殊性,治療時不僅要求終身治療,還需在此基礎上進行飲食調節和運動相輔促進康復,以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老年人是糖尿病的多發人群,由于自身身體機能的衰退,記憶力和理解力也都隨之減退,導致老年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常會錯誤服藥或忘記用藥;有的糖尿病患者對于臨床治療效果報以過于理想的心態,一旦感到癥狀有所改善便不遵醫囑進行服藥,甚至停藥;有的患者僅憑自我感受,覺得治療效果不佳,擅自轉服其他藥品[5]。之所以這些情況不斷發生,都是由于患者沒有對藥物的作用形成正確認識。本研究通過對糖尿病患者提供藥學指導,患者用藥依從性為89.5%,采取常規藥物治療的患者用藥依存性僅為57.9%,由此看來,加強對于老年人的藥學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個人飲食習慣及不良嗜好均會導致血糖增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治療非常必要。控制血糖升高是治療糖尿病常用的治療方法,但仍不能完全治愈[6],本院對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藥學指導,具體如下:(1)讓患者正確了解與認識糖尿病,消除患者焦慮、恐懼及悲觀等不良情緒,讓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培養良好生活習慣。(2)向患者講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和不良飲食的危害,鼓勵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3)鼓勵患者進行適量運動,根據個人喜好定制合適的運動方案。在出院1年進行隨訪,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糖化血紅指標檢測以及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測試。患者的疾病認知率為
94.7%,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恢復正常。通過藥學指導,不僅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糖尿病,并且使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得到良好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7-8]。
本研究發現,在藥用指導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藥師需進行嚴格篩選,要求達到相應專業水平,能對患者進行詳盡的藥品指導,提高患者的用藥有效率及依從性,包括用藥劑量及服用注意事項,對于某些特殊或易過敏藥物,還要讓患者知曉其不良反應,降低患者在遇到突發狀況發生時過度慌亂和緊張。(2)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狀況,逐一為其合理選擇適合的藥物。(3)藥師不斷加強患者思想教育,消除患者的顧慮。
綜上所述,藥學指導對糖尿病患者治療有獨特效果,不僅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且安全性較高,可在臨床醫學工作中加以推廣運用。
[1] 陸菊明.糖尿病研究現狀及展望[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0,35(7): 777-780.
[2] 羅少莊,邱翠竹,朱倩華,等.糖尿病患者遵醫情況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0):1900-1901.
[3] 李華,馮振東,葉樹新,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與血糖監測指標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5):1763-1765.
[4] 張曉梅,李金姬,付春娟,等.2型糖尿病者微血管并發癥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13):72-73.
[5] 孫勝男,趙維綱,董穎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29-233.
[6] 楊群娣,李銳,阮曄,等.上海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0,27(6):333-336.
[7] 周琳,吳嬌芬,馬俐麗,等.實施藥學指導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臨床用藥的依從性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6):69-71.
[8] 唐曉娟.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和生活方式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3,10(7):158-15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78
江蘇 215221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中醫醫院(吳江區第二人民醫院) (張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