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瑩
(興仁供電局貴州 興仁 562300)
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與基礎管理研究
婁瑩
(興仁供電局貴州 興仁 562300)
在整個配電系統中,供電可靠性和基礎管理至關重要,是保證配電系統能夠安全運行的關鍵。對此,本文首先介紹了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管理基本內容,然后對配電系統供電基礎管理措施進行了分析,并且對配電系統供電技術管理措施進行了詳細探究,以期提高配電系統運行可靠性。
配電系統;供電;基礎管理
現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對于電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的重要性也日漸突出。在配電系統日常工作中運用了很多保障設備和安全控制裝置,但是還是會出現一些電力故障,影響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因此,必須加強配線系統基礎管理,提高供電可靠性。
供電可靠性指的是一個配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的能力。供電可靠性是電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體現配電系統對用戶的供電能力。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戶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電力部門必須提高供電可靠性,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需求。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就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率是衡量配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的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具體指的是統計期間內配電網對用戶有效供電時間總小時數與統計期間小時數的比值,記作RS-1:
配電系統供電可靠率=(1-∑(每戶每次停電時間)/總用戶數/一年的小時數)×100%。
如果不計外部影響時,則記作RS-2,RS-3是不計系統電源不足限電。
因此,不斷提高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是供電企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也是保證對用電用戶可靠、安全、穩定供電的重要前提。能否做好配電系統用戶供電可靠性管理是供電企業衡量自身電網建設程度堅強與否、穩定與否的重要衡量標尺,也是供電企業踐行優質服務,承擔社會責任的最好體現。
3.1 加強基礎管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在配電系統供電基礎管理中,應該嚴格依據供電可靠性要求,加強基礎資料的積累和完善,對所有生產運行基礎資料、所轄線路及設備做詳細統計和梳理,加強日常性運行管理工作運行資料的管理,基礎數據每月度更新一次,及時登帳,保證數據準確性,注重營銷與生產資料之間的銜接與關聯性,建立資料流轉制度,避免各班所在上報運行數據錯報、漏報,做到可靠性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營銷管理系統、農電生產管理系統和實際現場數據“四統一”。
3.2 加強供電可靠性分析,有效指導生產
對供電可靠性工作要進行專題分析,不能簡單停留在數據統計匯總與上報,要分析上月、上季可靠性完成情況及影響可靠性完成的主要因素,提出在可靠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改正措施,并根據上月、上季可靠性完成情況及時調整指標,制定合理的停電計劃。不僅需要分析供電可靠性指標、計劃檢修、協調停電、故障停電和重復性停電情況,而且還需要對故障原因、故障設備以及調度、運行操作、檢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使其能夠貫穿于整個生產檢修與停電管理之中,在整個生產管理體系中能夠切實發揮指導性作用。
3.3 開展專項治理,減少故障停電影響
根據近年來數據的統計分析,影響故障停電的兩大因素主要是自然災害和用戶設備故障。自然災害主要靠我們不斷完善配網架構,提高線路的絕緣化率、提高運行搶修水平來降低影響。
其它按照故障責任原因影響,開展以下專項治理:
(1)加強運行維護人員技術培訓,更要加強各相關人員的溝通,提高事故分析判斷能力,對故障停電原因準確定性。減少“查無原因”比例。
(2)加強用戶管理。規范用戶設備的定期檢修、試驗,防止因動物引起故障停電;用具有快速切斷故障功能的開關設備,防止越級故障停電。運用電力法規和行業技術標準去約束規范用戶設備的安全標準。做好用戶故障隔離措施。315kVA及以上用戶,在中壓架空配電線路與用戶分界點處,安裝具有隔離用戶側相間短路故障、切除用戶側單相接地故障功能的斷路器作為第一分界開關裝置。
(3)增強配電設施抗風雨能力,落實防風防雨措施,在提高配網主干線絕緣化和電纜化裝備水平的同時,提高分支及用戶分支線路的絕緣化率,完善臺變高、低側導引線絕緣防護,在設備運行維護上,提高線路通道安全水平,以此提高設備安全運行水平。
(4)提高事故應急措施方面的能力,加強備品備件的管理,建立健全故障搶修和外力損壞設備糾紛處理機制。
(5)完善二次設備功能,加強備自投,接地選線功能的完善,提高供電可靠性。
(6)規范設備巡視力度,建立設備“病例檔案”提高設備故障停電原因的準確度。
(7)進一步改善設備運行狀況(設備嚴重老化、過熱、設備質量差、低壓線路和居民表箱低壓開關故障)。
3.4 強化供電運維計劃的管理
當前造成用戶供電中斷的主要原因便是線路的檢修,因此,做好計劃檢修管理至關重要。做好計劃檢修管理必須依據實際運行情況來科學、合理的進行分析、探討、安排檢修作業、優化檢修方式是合理、高效利用停電時間,是減少停電范圍的關鍵環節。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做好停電計劃管理工作,實行一條龍檢修,精細停電過程開展設備的在線監測、狀態預試、帶電測試、狀態檢修等,從而將設備檢修和預試的時間減少;②在檢修工作中,緊密結合可靠性管理和生產計劃管理,采用的設備最好是免維護或者少維護,以延長設備的檢修周期;③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夜間檢修作業,并提高施工和檢修的質量。
4.1 完善技術措施,采用先進設備
①逐步強化技術措施,全面推廣新產品。如在電網改造工作中,大力應用絕緣導線與高壓電纜,最大限度降低供電故障,提高供電可靠性;將針式絕緣子換成棒式絕緣子,因為針式絕緣子,整體耐壓能力較差,特別是在雷雨季節,容易被擊穿,引發單相接地,不易找尋故障點,拖延停電時間,若是應用棒式絕緣子,就可很好的避免這些問題;將油斷路器換成真空斷路器,將閥式避雷器替換成金屬氧化物避雷器,以提升線路避雷與抗過壓能力;使用全密封變壓器,從而在減少成本的同時,減少變壓器事故。②引進先進設備,推進配網自動化。在日常工作中,供電站需充分發揮出數據通信技術、現代計算機技術與自動控制等技術,把配網運行情況、供電設備與電網結構、用戶等信息全部集成在一起,進而實現對配電網供電運行情況的信息化與自動化管理,以此來確保配電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同時,通過科學選擇同本地情況相符合的綜合自動化系統方案,從而在實現動態監控的基礎上,實時采集電網的運行狀態、負荷等情況,全面實現配電的網絡管理,并具體結合情況,制定優化方案,以此來不斷提升供電的可靠性。
4.2 積極開展集中檢修、標準化作業
采取檢修消缺計劃和配網新建和改造工程相結合的辦法,強調多部門相互配合,對配網線路進行集中施工、消缺,提高線路和設備的運行可靠性,有效降低跳閘率。通過配網大修、技改資金的投人,有步驟的開展更換重要用戶的頭道更換、電纜線路維護、桿塔基礎加固等工作,提高線路和設備的可用率。另外,還應該選取一條故障率高,設備運行狀況差的線路進行可靠性提升的專項治理改造,提升設備健康水平,降低故障的發生幾率。
4.3 提升配電網規劃建設水平
加快配電網的改造,從軟件和硬件方面入手,即采用先進技術和新設備,使電力裝備水平整體提升。對于老舊設備的更換,應根據當地電網的實際運行情況,有計劃地更換。推進輸電線路的絕緣化改造,向架空線路發展,在設備的選擇上,應采用可靠性高、方便管理和維護的設備。為提高供電設備的健康水平,使其安全穩定運行,應注重配電網接線的合理性,并減少網點的負荷輻射。另外,還可以通過增設線路避雷器、增加絕緣子、采用15kV的電壓等級的線路瓷瓶等方式,提高配電線路的絕緣化程度,使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獲得提高。
綜上所述,供電可靠性,作為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就供電方面言,必須逐步改善其管理措施,引進新技術,合理規劃,逐步優化配網結果,從而有效提升配網系統供電的可靠性,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提供更為穩定的電能資源。
[1]殷栢輝.探討我國電力系統中供電可靠性的技術管理研究[J].投資與合作:學術版,2014(11):303.
[2]葉晶.供電可靠性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J].電子制作,2015(10):36.
TM732
A
1004-7344(2016)16-0071-02
?電網供電可靠性管理淺析[J].科技展望,2014(19):73~74.
201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