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樹
(宣漢縣芭蕉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達州 636150)
畜禽產質量品安全與人類健康
黃德樹
(宣漢縣芭蕉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達州 636150)
本文以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為研究對象,著眼于人類健康,對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與衛生做出簡要分析,闡明了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影響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的因素及保護畜禽產質量衛生安全應采取的措施,旨在為今后相關工作研究與生產實踐提出科學的理論依據。
畜禽產品;質量;衛生;人類健康;科學理論依據
畜禽產品指的是由牲畜和禽類生產的肉、奶、蛋、皮、毛等供人們食用的物質和使用的加工產品,畜禽產品是人類膳食中最主要的選擇,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畜禽產品,可以說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本文對其作詳細的解析。
1.1 飼料
飼料是牲畜和家禽生存和生長的基礎性物質,在自然養殖環境下畜禽可以根據自身營養需求和適口性選擇不同的物質保證畜禽生存和生長需要。在圈養、栓養條件下,人們則根據畜禽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對營養物質需求的不同進行配制不同成分的飼料,為此,飼料的質量衛生安全直接影響到畜禽的生產性能和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優質衛生安全的飼料產品能促進畜禽生產性能的充分發揮,使畜禽達到最好的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態。飼料霉變、微量元素超標、玉米等物質質量不達標或假劣飼料等不僅抑制畜禽的生長發育、造成畜禽因霉菌、微量元素中毒,還會在畜禽體內蓄積,當人們食用了這些畜禽產品后,將會直接影響到人類身體健康。
1.2 藥物添加劑
畜禽養殖過程中,為了促生長,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品質色澤常常在飼料中添加添加劑,但在使用藥物添加劑時存在著嚴重的誤區。如為了提高生豬的瘦肉率,在飼料中添加鹽酸克羅特、萊特多巴胺、沙丁胺醇等“瘦肉精”,為了增加禽蛋產品色澤在飼料中添加“蘇丹紅”生產“紅心蛋”;為了增加生鮮乳蛋白質在生鮮乳或液態奶中“三聚氰胺”。當人們食用了含“瘦肉精”的豬肉、含蘇丹紅的“紅心蛋”,含“三聚氰胺”的毒奶后,這些毒物質會在人體內不斷蓄積,可能導致人類患難以醫治的疾病,如泌尿系統結石,致畸、致癌、致變性,甚至因蓄積過量中毒而死亡。
1.3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
在規模養殖場,為了提高養殖效益,出于治療、預防疾病和促進畜禽生長的需要都要給畜禽做“藥物保健”,在做“藥物保健”過程中養殖業主,不使用比如用雙黃連、蒲公英、黃芪等中藥做的制劑,而是為了防止雞生病,多產蛋經常在飼料里添加紅霉素、土霉素預防,肉雞全程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球蟲藥;為了給豬牛做“藥物保健”直接添加抗生素原藥在飲水、飼料中或“很隨意”使用抗生素;加之近年來畜禽調運頻繁,畜禽疾病復雜、診斷難度的加大,也造成一些養殖戶為畜禽“下猛藥”,是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首要原因。個別養殖戶為了給畜禽治病還將人藥獸用;同時部分養殖戶飼養管理水平較低,“憑感覺用藥”。這樣不合理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由此造成了畜禽產品抗生素殘留超標,不僅威脅人類健康,也制約著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1.4 獸藥最高殘留限量和休藥期難以執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和有關部門針對解決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的問題做了大量工作,如制定《獸藥殘留標準檢測方法》,制定“獸藥最高殘留限量和休藥期”的標準,發布《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開展獸藥殘留監控和檢測工作,打擊、查處在動物生產中使用違禁藥物等措施。但目前這些措施難以完全限制“有抗畜禽產品”上市。如肉牛目前價值高,一但病了經過幾天治療未痊愈,個別養殖業主會及時出售,病豬頭天晚上剛注射抗生素,第二天早上就在屠宰場屠宰后上市銷售,按要求肥豬出欄前要停喂飼料,停喂藥物添加劑,但是經過我們調查99%以上的養殖場和養殖戶均未做到。在具體的畜禽產品生產、銷售環節也尚沒有嚴格的監控和限制,難以完全解決肉、蛋、奶抗生素殘留問題。
1.5 無害化處理難度大
在養殖過程中部分養殖戶對養殖過程中病死的畜禽,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把尸體拋棄到河中、茺野、森林、路邊,或者掩埋深度不夠,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病死畜禽肉出售給小餐館做抄手、包子,甚至有些不法商把病死畜禽肉加工成肉松、香腸、香酥雞等產品銷售,人們食用了這些利用病死畜禽產品加工的食品后將會引發各種疾病,甚至導致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流行。
1.6 二次污染嚴重
目前城市和大的鄉鎮,畜禽屠宰是在規定的定點屠宰場中進行,在屠宰過程中對畜禽胴體及附屬產品衛生有保障,但是屠宰場往往離銷售市場遠,運輸過程中不是肉食品專用運輸車,而是采用開放式的車輛,在運輸過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農村廣大農民往往是在自己家中屠殺畜禽,沒有安全的衛生防污染設施設備,更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當人們食用了二次污染的畜禽產品,后果十分嚴重。
1.7 養殖污染大
隨著養殖從散養向規模養殖轉變,一些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畜禽排泄物中有大量有機等有害物質,一是造成土壤污染,農作物等植物中毒和水質惡化,另一方面增加了氨、硫化氫等臭氣的濃度,嚴重污染了人類和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大氣,從而誘發人類與動物疫病,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身體健康。
2.1 直接影響
養殖過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劑、霉菌飼料、抗生素、違禁藥品,造成藥物、霉菌殘留在畜禽產品中,從而導致人們食用這類畜禽產品后引起嘔吐、腹瀉、中毒等多種疾病。如人們長期食用含有氨基糖苷類藥物殘留的肉食品,極有可能造成食用者產生抗藥性和耐藥性,甚至出現慢性毒性作用,危害健康;長期食用含有違禁藥物的肉類,因違禁藥物具有一定抗原性的屬性,可能導致部分食用者現局部或大面積過敏反應。
2.2 間接影響
國內外大量臨床研究報告顯示,含有抗生素藥物的畜禽產品長期被食用,會導致食用者腸道正常菌種及菌群分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出現體內細胞癌變、孕婦嬰兒致畸、變性,與此同時,相關致病性菌,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菌類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對人體健康危害性十分巨大。
3.1 強化飼料生產,嚴格監督管理
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飼料與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允許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禁止在飼料與飲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建立健全飼料監控體系,確保飼料質量安全。推廣使用環境型飼料,減少畜禽排泄物對環境、水質的污染,在畜禽養殖過程中日糧中降低蛋白質和磷的含量,以解決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同時添加氨基酸、酶制劑和微生物制劑來減少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放量。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獸藥監管體系
嚴格執行國家《獸藥管理條例》、《獸藥使用準則》,建立健全畜禽產品獸藥殘留安全監測體系,積極發展生物用藥,降低并淘汰殘留高的獸藥,強化鄉村獸醫用藥管理,嚴格執行處方用藥,加大執業獸醫培訓和知識更新;獸藥管理部門要加大市場監管,以查處違禁藥品為突破口,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不法行為,保證獸藥市場安全穩定。
3.3 加強獸醫知識更新培訓
加強獸醫人員和養殖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切實提高獸醫人員和養殖技術人員業務素質、綜合技能水平,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減少用藥量,增強藥物效力;要交叉用藥,改變單一用藥產生的抗藥性,降低耐藥性菌株的發生率;合理選擇投藥方式,減少藥物損失。
3.4 大力發展健康養殖
畜禽健康養殖是從養殖場(戶)開始,控制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的關健,杜絕不安全因素的出現,為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生產創造最佳的外部環境條件;在養殖場周圍、生產區、道路旁建立綠化帶,糞污嚴格無害化處理,達到零排放;養殖過程病死畜禽按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標準處理,嚴禁亂丟亂棄;日用飼料中添加有益菌和微生物,減少氨氣和硫化氫等臭氣的排放;做好畜禽免疫接種工作,做到應免盡免,提高畜禽整體防疫水平;建立養殖檔案,實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制度;養殖選址設計要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算辦法》。
3.5 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監管體制
根據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要,按產前、產中、產后標準相配套的原則,采用與國際接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養殖,實行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市場準入制,禁止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建立健全畜禽產品安全生產檢測檢驗體系,強化畜禽產品安全生產監管;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方位監管,做好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禽產品認證和標識管理;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可相互追溯追查原則,豬、牛等動物免疫標識管理,推行產地與銷售地、基地與市場、養殖與屠宰的對接與互認,建立畜禽產品質量衛生安全承諾制,實現畜禽產品質量可追溯制。
[1]何金華.堆肥對畜禽養殖廢物中磺胺類藥物的降解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2(06):78~79.
[2]段海強.我國動物性食品安全的現狀及其保障體系的構建[D].山東農業大學,2015(07):28~29.
[3]李桂芹.集約化畜禽養殖動物福利的研究與探討[D].山東農業大學,2009(06):29~30.
S851.2
A
1004-7344(2016)16-0230-02
20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