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靖妍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廣西南寧市武鳴縣 530014)
淺析大明山森林生態資源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陶靖妍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廣西南寧市武鳴縣 530014)
森林生態資源是涵養水源、凈化水質、提供清新空氣、創建優美環境的源頭和根本,這個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保護都在林業工作的職責范圍之內。為總結分析森林生態資源保護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研究并提出如何更有效地保護大明山森林生態資源的治本之策,筆者于近期進行了專題調研。
大明山;生態資源保護;對策;建議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中部偏南的南寧市武鳴、上林、馬山、賓陽四縣交界處,總面積16994hm2,其中實驗區4259hm2,緩沖區4358hm2,核心區8377hm2,林地權屬均為國有。主要保護對象為保護北回歸線上豐富多樣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域內豐富的物種資源及其基因及保護桂中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森林覆蓋率是93.28%。有維管束植物209科、764屬、202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2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17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有10種。在2007年的大明山生態本底資源調查中又發現大明山特有種共5種。野生動物有5綱,23目,48科,129種(其中魚類22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17種,鳥類63種,哺乳類19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有3種,二級保護有30多種。
(1)建立健全保護區管理制度。目前,保護區已建立了一套可行、合理、管理效果較好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并制定和頒發了大明山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管理辦法、大明山自然保護區財務管理辦法、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工作崗位責任制、大明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及配套責任制等制度和措施,與周邊鄉鎮落實了社區聯防共管組織和辦法。
(2)建立森林防火配套體系。保護區建立以來,設立護林防火辦部署安排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工作,各保護站按照各項法規和制度的要求,在區內實施管理和巡查。并結合保護區實際制定了一系列保護管理措施。①組建一支60人的專業森林消防應急分隊和20人的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聘請保護區周邊社區24名村民作為兼職護林員;②不斷完善資源保護工作崗位責任制,實行風險抵押和百分制考核管理;③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近年來共發放宣傳單10000多份,在鄉鎮重要路口、重點地段等張貼防火標語2000多條,懸掛橫幅60條;在管理局主要路口和上山沿路粉刷警示標牌50塊,書寫防火宣傳標語500條。
(3)加強社區共管工作。建立保護區以來,管理局和各保護站都十分注意依靠當地政府搞好工作,出現情況都主動與當地政府、村委會、林業部門和公安派出所聯系,建立了鄉鎮級聯合保護領導小組,實現了與周邊社區的共管工作。同時,借助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贈款項目(GEF項目),利用項目資金為保護區周邊社區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并對其進行環境教育、宣傳,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及改變他們的對保護區依賴的生活習性,緩解他們對保護區的依賴程度,讓當地老百姓共同參與到保護中來。
(4)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多年來,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和眾多科研教學單位合作,已取得了動植物名錄、昆蟲名錄、地質、水文、氣象等方面的科研成果10多項,還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5項科研項目,對于搞好自然保護,推動林區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時,狠抓疫源疫病監控與管理。堅持加強監測路線的巡查、候鳥期的監測,確保疫源疫病工作有序開展。
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大明山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和森林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保護,森林面積逐年增加,保護區已連續27年無森林火災。
(1)森林火災隱患大。保護區連續27年無森林火災,林內易燃物大量堆積,極大增加了發生森林火險的機率。加上集體林區多為人工林,周邊村民防火意識較淡薄,在集體林內燒荒開墾、生火取暖煮飯、掃墓等是導致集體林區火災多發生的原因。森林火災直接毀壞較大面積的植被,對保護區的森林面積和結構構成產生最為直接的危害。
(2)侵占林地行為時有發生。由于種植八角可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而社區村民其他的經濟收入來源又少,加上一些村屯由于人口增加快,人均山地面積少,村民越界擴大種植面積行為時有發生,重點發生在大明山保護區的磨刀石、西燕保護站的六里、拉最等,銅礦保護站的銅礦、那里、上戶里等與社區集體林區相接壤的實驗區和緩沖區。侵占林地直接毀壞當地低山區森林,使大明山包括集體林區在內的低山丘陵區的植物種類多樣性明顯減少,外來種、廣布種明顯增多,森林生態系統全面退化。占地種植和經營八角經濟林增加了保護區內人為活動,火災隱患增多,動物棲息受干擾。
(3)捕獵行為時有發生。由于社區部分村民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不夠強,生活比較貧困,個別村民為增加經濟收入而進山偷獵動物出售。同時,保護區與地方市場和林業野生動物管理部門缺少溝通與協調,對野生動物非法市場交易行為打擊或監督不力,致使保護區群附近農貿市場經常有野生動物收購銷售。捕獵行為直接導致黑葉猴、三線閉合龜、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個體數量減少,偷盜野生動物的違法分子進入林區生活用火,加大森林火災隱患。
(4)礦產開發行為較普遍。由于銅礦、鎢礦開采在保護區建立之前就已存在,為歷史遺留問題。對兩個礦區的管理因保護區與地方礦產管理部門缺乏溝通協調而發生審批與治理等利益相關的矛盾關系,在保護區內的采礦行為難以控制。加上鎢礦和銅礦的市場需求大,價格也較高,開采鎢礦和銅礦經濟效益大,驅使礦企老板、礦工加大開采力度。礦洞開挖或堆放渣石直接毀壞了植被。洗礦水使大明山漢江河水含沙量增多,水質變渾濁,污染較嚴重,礦渣堆積抬高了河床,影響了漢江河水生動植物的生存,致使社區農田土地沙化,用水困難,釀成矛盾。禁止開采后由于歷史的原因,不同程度地有盜采盜挖、狩獵等非法行為發生,大大增加了破壞河水和動植物資源、森林火災等安全隱患,也加大了保護區資源管護的負擔和壓力,影響了社區關系。
(5)砍伐林木行為時有發生。由于周邊村民生活較貧困,為獲取經濟收入,部分村民砍薪柴或燒炭到市場出售,或砍木制作板方檁條用做建筑、家俱、工具用材。同時,礦主為節約成本,就地砍伐林木做坑木。加上保護區執法部門對附近木材及木制品交易市場監控不力,一些木材非法交易無法得到及時處理,使砍伐林木的行為時有發生。偷砍林木致使杜鵑、椎木、羅漢松、石斑木等樹種個體數量急劇減少,影響大明山植物多樣性以及生物鏈的良性循環。
(1)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保護森林生態資源的第一道工序、第一道防線來抓。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森林防火意識和法制觀念,使“護林防火,人人有責”真正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為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
(2)嚴管火源,杜絕隱患。堅持把野外火源管理作為保護森林生態資源的重點和關鍵點,努力預防和控制人為火災發生,工作中要做到“嚴”字當頭。①嚴格落實防火戒嚴制。元旦、清明、“五一”、“十一”、冬至及高火險天氣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時期,資源保護科要根據森林防火形勢的變化情況,適時宣布進入森林防火戒嚴期,嚴禁一切野外用火。②嚴格管理進山火種。對重點地段重點防范,增設入山防火檢查點,增加管控密度,嚴防死守。對進入保護區的人員和車輛,嚴格檢查,確保火種不上山,火源不入林。③嚴格管理特殊人群。各護林站點特別檢查站,要加強對林區智障人員和兒童等特殊人群的排查登記,嚴防玩火、失火引發森林火災。④嚴格監督檢查。安全生產監督科等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火災隱患大排查活動,堅決杜絕火災隱患的發生。
(3)完善設施,夯實基礎。①依照相關規劃加快森林生態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內容包括森林防火中心、森林消防專業隊營房、訓練基地以及相關配套設備。②加快防火視頻監控系統二期建設,實現對保護區森林資源進行大范圍、大視野的全天候24h實時監控,大幅提升保護區森林防火的監測、預測、分析、統計、決策水平。③加快完成森林管護巡檢系統的采購和培訓使用工作,進一步加強巡護監督,大幅提升巡護效率,實時上傳巡護信息,實現快速調度科學指揮。④及時對各種撲火機具、設備、車輛、通訊等進行檢修維護,補足配齊,備足防火物資,確保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4)強化隊伍,提升技能。①充分整合現有消防力量和資源,按照指揮一體化、管理規范化、裝備標準化、撲救科學化、處置快速化的原則,強化森林消防隊伍建設;②加強開展消防培訓工作,重點探索開展以水滅火新器械、新技術的使用,全面提高森林消防隊伍的綜合撲火能力、應急反應能力,做到一旦有火情,能快速反應,實現“打早、打小、打了”,做到安全撲救。
(5)強化協作,形成合力。森林生態資源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關聯性強、工作難度大。要按照目標責任書、等的要求和各自的職能職責,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強化措施,密切配合,全力做好保護區的生態資源保護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同時,在聯防工作上,加大力度進一步擴大合作面,擴大交流,拓深聯防內容,如社區共管、宣傳教育、消防培訓、防火設施設備及信息共享等等,多方尋找共贏點,共同推進聯防措施的有效落實。
(6)加大林政執法力度。①積極組織干部參加區、市林政執法培訓,進一步加強執法隊伍建設。②加強涉林案件查處。堅持與上級林業部門溝通,爭取市林園局的林政執法權委托,為及時有效地查處林業行政處罰案件,制止和糾正林業違法活動提供基礎。同時,通過不斷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發揮兼職護林員作用、培養線人、設立舉報電話等措施,擴大信息來源,有效打擊非法盜挖、盜采、盜獵等各種林區違法行為。
(7)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抓好基礎構筑科研平臺,逐步完善保護、科研、監測、巡護等站點設施與設備,推進標準化建設;謀劃建設區域自動觀測、大氣成分中心站觀測等自動氣象監測系統和數據庫;不斷加強科研人才隊伍建設,采取招錄優秀大學畢業生和特聘具有特殊專長高級人才的方式,充實和壯大科技隊伍;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業務骨干參加各類研討會、學術交流活動、科研活動,與科研院校專家合作共同開展科研工作;積極搭建科研服務平臺,整合優勢資源,提供優越的共享空間、共享服務,吸引各地專家學者前來開展科研工作,建立起大明山科研成果數據庫。
綜上所述,經過筆者對大明山目前的生態資源情況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更好地保護大明山生態資源的措施。希望這些對策能給大明山的未來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從而不斷促進大明山保護區可持續發展。
F326.2
A
1004-7344(2016)16-0209-02
2016-3-19
陶靖妍(1982-),女,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林業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