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
(貴州省安順市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關嶺 561300)
肉雞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盧云
(貴州省安順市關嶺自治縣坡貢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關嶺 561300)
疾病防治作為養殖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對我國養殖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具有著重要的意義。法氏囊病、雞瘟、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支氣管炎以及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養殖雞群中的常見疾病,需進行重點防控。對此,本文首先介紹了肉雞生長發育特點,然后對肉雞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進行了詳細探究。
肉雞;疾病;控制
現如今,雞養殖密集度越來越高,一旦發生疾病,就會引起大規模的發病,發病的具體特征也具有頑固性,這些問題就會嚴重制約養殖業發展,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詳細探究肉雞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肉雞仔雞的生長發育特點如下:①肉雞的養殖周期較短,飼料報酬高。一般情況下,仔雞孵出時其體重約為0.04kg,但隨著全價飼料的進一步推廣使用,肉雞仔雞孵出時體重可達0.6kg左右,經飼養6周后仔雞便可出欄,此時體重可達3左右。②肌肉及各組長器官發育不均衡,易發生代償性疾病。肉雞肌肉的生長發育速度很快,而心臟(尤其是心肺)等器官的發育速度較慢,導致其發育不健全且不均衡。因此,心肺所提供的血氧通常難以滿足肌肉生長所需的量,可從間接上導致代償性疾病發生。尤其是雞腿骨和雞胸骨受到長時間擠壓后極易發生病變,進而引發疾病,影響養殖效益。③肉雞的抗病能力差。肉雞仔雞出殼至出欄時間僅為45d,明顯短于正常仔雞育雛時間。這些肉雞雖然個頭碩大,但抗病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相當差,易發生各種疾病。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注意加強監管和日常護理,著重預防肉雞腿部和胸部疾病。
3.1 法氏囊病
法氏囊病是一種流傳范圍較廣、死亡率較低的常見疾病,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所引起,屬于急性、接觸傳染性疾病。雞患上法氏囊病的初期,可出現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羽毛暗無光澤等癥狀,糞便通常呈白色稀狀,時而出現啄食自己肛門的現象。通常情況下,導致該類病雞死亡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病雞在不愿進食的情況下,出現脫水現象的產生,最終導致死亡。對死亡的病雞進行剖檢后得知,病雞存在法氏囊腫大的的現象,且往往伴隨著充血、壞死等情況,各粘膜面存在出血點及粘液,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法氏囊可呈紫葡萄狀,且伴隨大量出血癥狀。
針對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大致如下:①為避免雞出現脫水現象,可采用補鹽液對其進行補液,并輔以雙加卵黃抗體進行注射治療,以促使其康復。②要對法氏囊病進行預防,可采用雞法氏囊弱毒疫苗來對其進行免疫,并對產蛋雞以法氏囊油乳制滅活苗實施預防接種。③可取法氏囊二聯油劑滅活疫苗(0.2~0.3mL)于雛雞12日齡左右的時段內對其進行注射,可起到一次免疫成功的作用。
3.2 雞瘟
雞瘟又稱“亞洲雞瘟”,屬于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冬春兩季特別流行。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多表現為呼吸困難、下痢、神經癥狀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各種年齡、不同品種的雞都可發病,雛雞的發病率高,成年雞因抵抗能力強,因此感染的幾率也比雛雞低。雞瘟病多以急性為主,一般病程較短,多為3~5d,更快者甚至只有十幾個小時,病雞多會出現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明顯,飲水明顯增多,昏睡現象比較嚴重,雞毛松亂,雞冠多呈暗紫色,嚴重者還會表現出呼吸困難,咳嗽,跛行甚至站立不穩,張嘴呼吸,口、鼻處會流出大量的粘液,常伴隨有酸臭味,下痢,糞便顏色多呈現綠色、黃白色,后期則變為蛋清樣,最后會因癱瘓死亡。
針對雞瘟的防治措施大致如下:①定期消毒和嚴格檢疫雞場、雞舍和飼養用具要定期消毒;保持飼料、飲水干凈;新引進的雞種一定要先隔離觀察一個月,單獨飼養,確認未感染雞瘟,并接種過雞瘟疫苗后,才能和其他原來的雞群混合飼養。②定期接種疫苗定期檢疫后,要對雞場的所有雞群,由于不同的疫苗毒力不相同,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日齡大小、不同的免疫情況、不同的免疫方式接種相對應的雞瘟疫苗,增強雞群的抵抗能力,可以從根本上預防和控制雞瘟病的發生與流行,常見的接種疫苗有:新城疫IV系活疫苗、新城疫N79克隆株活疫、新城疫I系活疫苗。
3.3 馬立克氏病
馬立克氏病屬于一種能夠以空氣作為介質進行傳播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由雞馬立克氏病病毒所引起。除此之外,病雞的分泌物、排泄物、毛囊上皮等物質均可成為傳播的途徑,該疾病具有著傳染力強、死亡率高的特點。患馬立克氏病的病雞通常可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分為神經型、皮膚型、眼型、內臟型及混合型幾大類。其中神經型通常表現為兩腿呈開叉狀,難以活動及行走;皮膚型通常表現為腿部、頸部及背部毛囊呈結節狀或瘤狀,與正常雞群相比較為腫大;眼型通常表現為瞳孔縮小、對光的反射相對遲鈍,甚至無反應;內臟型通常表現為下腹部脹大,且呈呆滯狀,可突然死亡;混合型通常具有上述幾種類型的綜合癥狀。
針對馬立克氏病的防治措施大致如下:就目前情況而談,鑒于該疾病屬于腫瘤性疾病,因此尚無針對性的特效治療藥物,僅能從免疫工作方面及綜合管理方面著手,實現病情控制的目的。①應針對雞舍的衛生加強管理與消毒,同時將雞群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并對引進的種雞進行兩次以上的血清學檢疫,防止傳染源流入雞群。②對雛雞做好預防免疫接種工作,確保在1日齡之內進行接種操作,疫苗可在馬立克氏病三價苗、馬立克氏病二價苗之間進行選擇,需根據疫苗說明書嚴格實施接種操作。③對雛雞進行疫苗接種后,需將其進行為期3周的隔離飼養,以對防治感染的全面性、完善性形成保障。
3.4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呼吸道病毒病,主要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不同日齡的雞都會感染該病毒,雛雞的抵抗能力弱,更易感染該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以氣管羅音、咳嗽、打噴嚏、產蛋母雞產蛋量下降為特征的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病毒病。各種年齡的雞都易感,雛雞更易感。雞群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表現的癥狀有氣管羅音、咳嗽、打噴嚏、母雞的產蛋量降低。不同日齡的雞,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也各有不同,其中4周齡以下的雛雞一旦感染該病毒,則會全雞群同時發病,食欲明顯降低,飲水量增大,不同程度的表現有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難、打噴嚏、氣喘、流淚等,由于雛雞的抵抗能力弱,因此雞群多會聚集在一起,雛雞的死亡率一般達25%。產蛋的母雞多表現為產蛋量明顯降低一半,所產蛋也會出現畸形,并且蛋極小,蛋殼表面也不光滑。成年雞由于抵抗能力較強,一般感染該病毒后不易發生死亡的現象。
針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防治措施大致如下:①要注意雛雞的雞舍內的溫度,雞舍內應溫暖不潮濕,也不易過于擁擠,雞群感染該病毒,可用抗菌素防止細菌的繼發感染,降低雛雞的死亡率。②雛雞的第一次疫苗接種,可選用毒力弱的疫苗,例如:H120,待過1月齡以后,對病雞進行第二次疫苗接種,可選用毒力較強的疫苗,例如:H52,這兩種疫苗均可通過飲水、滴鼻、點眼的方式進行。其中H120免疫期約2個月,H52免疫期可達6個月。“傳支”免疫接種應進行三次:10~14日齡:H120與新城疫N79克隆株疫苗混合滴鼻或點眼。或與新城疫IV系疫苗飲水。35日齡:H52與新城疫N79克隆株疫苗混合飲水。135日齡前后:注射多價傳支油乳劑滅活疫苗。發生疫情后,可用雞四聯蛋黃抗體治療,每只肌注1~2mL。
3.5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以呼吸困難、咳嗽和咳出帶血的滲出物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病毒病。成年雞發病的多,主要表現為咳嗽和喘息,常伏在地上,頭垂下。每當吸氣時,頭頸高高舉起和伸出,張開嘴,作盡力吸氣動作,并有“咕咕”喘鳴聲,常咳出帶血粘液,終因氣管中粘液蓄積過多而窒息死亡。
針對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防治措施大致如下:①健康雞群可用疫苗進行預防接種。②不要引進帶毒病雞,發現病雞立即隔離,徹底消毒。③治療上目前尚無特效藥,可試用下列方法治療:成年雞用氫化可的松、土霉素各一片,溶于12mL冷開水中,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注入雞喉部,每只2mL,每日2次,連用2d。不滿4月齡雞,將上述藥的水溶液讓雞飲用,連服2~3d。可用雞四聯蛋黃抗體肌注。
綜上所述,雞的常見疾病可分為不同的種類,在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對各疾病的種類進行具體的劃分,并根據病雞的實際癥狀對其病情進行正確評估,隨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同時做好防控措施,避免傳染源的進一步擴大,由此對養殖業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形成保障。
[1]齊軼.秋冬季節幾種肉雞常見傳染病的防治[J].山東畜牧獸醫,2014(01):30~31.
[2]王剛.夏季肉雞常見病的防治[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02):114.
[3]于彥強.商品肉雞常見病的發病特點及防治[J].中國科技博覽,2014(24):326.
S858.31
A
1004-7344(2016)16-0173-02
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