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銓
(黃山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安徽黃山245000)
黃山市美好鄉村建設的探討
程銓
(黃山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安徽黃山245000)
通過對黃山市美好鄉村建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分析,就如何更好更全面的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工作,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建議。
美好鄉村建設;保護與利用;全面提升
美好鄉村建設活動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黃山市政府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了美好鄉村建設。從2013年起,黃山市市委組織部多次組織開展“百名專家服務美好鄉村建設”活動。我榮幸做為服務美好鄉村建設百名專家中的一員,參與了美好鄉村建設活動。現將體會和所見所聞加以整理,以供探討。
通過環境綜合整治、改徽建徽、綠色質量提升行動,大力實施村莊垃圾清理、污水處理、危房改造、道路硬化、路燈亮化以及改廚、改廁、改圈等工程,村容村貌得到加大的改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村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配套完善,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基本通村到戶,全面解決了飲水安全問題,鄉村醫療衛生條件和文化娛樂水平有較大提高。
著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激發農民參與美好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注重產業發展,重點發展綠色蔬菜產業、苗木花卉產業、茶葉、菊花、桑蠶、油茶、水果、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增加了農民收入。
能夠堅持把美好鄉村建設與保護生態環境、保留鄉村風貌、傳承徽州文化相結合。
仍有部分破舊建筑和危房未得到及時整治和修復。由于年代久遠飽受風雨侵蝕,部分古建筑已變形開裂,有個別建筑的部分梁柱已腐爛斷裂、部分屋面坍塌,亟待修復或重建。如:黃山市歙縣白楊村上村的某吳氏古宅和白楊村上祈的某程氏古宅的部分梁柱已腐爛斷裂、部分屋面和樓板坍塌,了解其原因,因住戶較多且有的戶主已定居他鄉,修繕方案各戶意見不一,因而造成年久失修,面臨倒塌的局面。
本位意識過強,建房秩序較混亂。建房侵占道路、池塘、河道等情況時有發生,以致道路擁擠、池塘淤塞、河流排水不暢,給村莊風貌整治工作帶來較大困難。
改徽工作做的不全面。有的建筑立面改造只改一個面,以致形成陰陽面建筑;有的建筑立面改造過于簡單、馬頭墻的比例尺度把控有失美感;有的建筑只是加了幾片馬頭墻,原建筑的西式窗套、柱頭、線腳等未做任何設計處理,以致改后的建筑不倫不類。
部分古建筑閑置,未得到合理利用。部分古祠、古宅建造相當精美,歷史悠久,現狀卻是閑置或只是用于堆放農具和稻草、柴火。如: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村中現有一處古民居,保存較好,房屋本身建造的也相當宏偉、精致,但已閑置未得到合理利用,實在可惜。
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生活環境仍較臟。畜禽糞便、生活污水、廢棄物等污染問題尤為突出,雖然有的村莊設置有垃圾收集點,但垃圾上路、垃圾入河等情況隨處可見,田間地頭也隨處可見丟棄的礦泉水瓶、農藥瓶。
池塘河流淤塞、斷流、干涸狀態。值得關注的是,兒時清澈的河流、池塘,由于淤塞,排水受阻,部分水段已成為一潭死水,影響了整體的環境衛生。
部分綠化、景觀過于城市化,綠化形態單一。部分道路兩側的綠化基本上為線型布置,綠化寬度也較為一致,綠化植物采用的也是城市中常見的灌木和樹種。路燈和路牌的選型也過于城市化,缺乏個性特點。
停車位缺乏,會車困難。每到過年過節,還鄉的車輛很多,在村莊里找個停車位比城市里還難。由于鄉村道路不寬,造成會車困難,因會車操控不當而引發的交通事故,時有發生。
電力、電訊線路較為混亂,存在一定火災隱患,架空線亂接亂拉造成視覺污染、產生視覺沖擊。
農村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小孩和部分婦女,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懂技術的新型農民主力軍和產業發展帶頭人。
美好鄉村建設的主要受益者和實踐者是當地的農民群眾,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考慮當地農民群眾意見和需求,爭取農民群眾的理解支持,使農民群眾成為名副其實的建設主體,以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形成美好鄉村建設與農民增收致富互促共進的良好局面。
村莊風貌整治需立足原貌、改善現貌、提升新貌、科學可持續發展。美好鄉村建設切不可“千村一面”,要因地制宜、立足生態、立足歷史文化和旅游等資源優勢,結合各村實際情況,按照“古村保護型、優質生態型、產業帶動型、異地安置型、綜合提升型、扶貧示范型”的六種類型進行分類打造。把美好鄉村建設與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作結合起來,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美好鄉村。
對于年久失修的危房和破舊建筑,村委應積極協調各住戶,統一意見,爭取古建筑保護資金和住戶自籌資金的方式解決維修資金,盡早進行保護性搶修。
加強建房管控,杜絕建房侵占道路、池塘、河道等情況發生。對于村莊道路較窄處的原建筑重建,可采用補助方式協商退讓或采用易地建設等方式,拓展道路寬度,以利人車通行順暢。
改徽工作做的再細致些,改就改出徽州古建筑的風采,改就改到位。
對于閑置未得到合理利用的古建筑,建議與戶主、所有者做好溝通,首先要保護好建筑,其次結合建筑和村莊的自身特點引導合理利用。如: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的閑置古宅,可將建筑做為陳列展示使用,展示徽文化、展示茶文化,建筑本身也是做為展示的一藝術珍品。
做好宣傳工作,增強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做到不隨意丟棄垃圾、垃圾入池,妥善處置畜禽糞便,加大農村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美化生活環境。
加強水源保護,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水利、防洪工程的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對于淤塞的池塘、河流需進行清淤貫通,以保持水流暢通,排水流暢,以保持水系的自凈功能,改善水質環境。
綠化應打破單一的線型布置模式,可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布置,即在場地局促處采用線型綠化和點式綠化(類式盆栽),在場地較為寬松處以及可利用邊角地布置面積較大的綠化,形成面的布局模式。綠化應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園風光,種植本土植被,結合民俗民風,體現鄉土氣息。以村口、道路兩側、宅院周邊、濱水地區以及不宜建設地段為綠化重點,鼓勵村民積極美化庭院,營造戶戶皆美景的環境效果。種植茶、竹、樟、桂、紫藤、金銀花等地方植被,體現地方文化。如: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的綠化就可以重點突出“茶”文化背景。路燈和路牌的選型應根據村莊的個性特點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利用荒山野地或產量不高的貧瘠地,分散、就近建設停車場,解決停車需求。在會車困難的路段,合理設置會車場地,保障行車安全和道路通暢。
加大電力、電訊線路改造,消除火災安全隱患,盡可能減小視覺污染。
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加強技術支持、項目扶持、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技術型農民隊伍。鼓勵農民回鄉創業,就地就業、就近就業,為美好鄉村建設增添新鮮血液。
我堅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創造“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好鄉村。
F231.6
A
1004-7344(2016)16-0309-01
20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