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浙江省景寧縣是金獎惠明茶的原產地,茶葉生產己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之一,隨著生態效益農業的發展,近年來,茶園雞在當地得到了快的發展。為了使當地茶農對茶園養雞綜合效益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根據試驗調查,從茶園養雞對提高土壤基礎肥力,減輕病蟲草害的發生,有利于產業互動,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 茶園;養雞;綜合效益
分類號 S571;S831
浙江省景寧縣是金獎惠明茶原產地,所產茶葉曾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獎,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態效益農業的發展,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金獎惠明茶的品牌效益,茶業產業已成為當地的主要扶持項目,截止2015年,已發展茶園面積4 066.7 hm2,其中投產茶園3 266.7 hm2,實現產量2 456 t、產值3.79億元,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創收主渠道之一。近年來隨著生態效益農業的發展和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茶園養雞這一生態種養模式在當地得到較快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茶業產業和綠色畜牧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綜合效益。有關茶葉栽培和茶園養雞技術已有較多報道[1,2],而對茶園養雞的效益分析卻少有研究,為了使人們對茶園養雞這一生態種養模式所獲取的綜合效益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筆者在試驗調查和相關資料分析的基礎上,試就茶園養雞的綜合效益作一簡單分析,借以激發人們對發展茶園養雞生態種養模式的熱情,有效推動生態效益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提高土壤基礎肥力
土壤基礎肥力是土地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保持土壤地力常新,有效提高土地生產力,在生產實踐中,人們致力于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以提高土壤基礎肥力,以提高土地生產力。實行茶園養雞,緣于雞群的糞便排泄,為茶園提供了有機肥投入,將對提高土壤肥力產生有利的影響。為了明確茶園養雞對土壤基礎肥力的影響,筆者曾于2012-2015年設計進行了以下實驗:1)茶園養雞:每年放養雞群2批次,每批放養月齡小雞80只/666.7 m2 ,每年于11月上旬施菜籽餅肥100 kg/666.7 m2作基肥; 2)施有機肥:每年11月上旬施欄糞肥1 750 kg/666.7 m2作基肥,于5月20日前后施菜籽餅肥100 kg/666.7 m2 作夏肥,于7月中旬用商品有機肥175 kg/666.7 m2 施秋茶肥; 3)施化肥:每年11月上旬施N∶P∶K=15∶15∶15三元復合肥(下同)50 kg/666.7m2作基肥,于5月下旬施復合肥20 kg/666.7 m2加尿素5 kg/666.7 m2 作夏肥,于7月下旬用復合肥20 kg/666.7 m2 加尿素5kg/666.7 m2 施秋茶肥處理試驗,試前于2012年1月26日對各處理小區采集0-30 cm表層土進行基礎養分測驗,試后于2015年1月24日同樣對各處理小區進行養分測驗,比較不同處理對土壤養分及對綜合效益的影響(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處理間對茶園施用有機肥和茶園養雞,有機質等主要營養成分均呈上升趨勢, 彼此間的差異也不明顯, 而施用化肥區卻呈現為下降狀態。 由此可見,實行茶園養雞有利于提高土壤基礎肥力, 以保持地力常新[3]。
2 減輕病蟲草害的發生
隨著生態、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的提高,綜合應用各項積極有效措施,對農作物病蟲害實行綠色防控,是植保工作的必然趨勢。實行茶園養雞,增加有機肥投入,以提高土壤基礎肥力,促進植物個體健壯生長;以雞群敏銳的視覺尋食能力尋食園內害蟲、喙食雜草,可較為有效地控制害蟲、雜草的發生為害,害蟲、雜草得到較好的控制,植株個體抗性增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害的發生。為了驗證茶園養雞對病蟲雜草的控制效果,筆者于2012-2015年進行不同施肥方法試驗:(1)化肥區照常用藥:每年9月以前用藥治蟲4次(未防病、除草:下同); (2)養雞區照常用藥:用藥治蟲4次; (3)養雞區減量用藥:用藥治蟲2次; (4)有機肥區照常用藥:用藥治蟲4次;(5)對照:化肥區不用藥。
由表2可以看出,實行茶園養雞對害蟲、雜草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即便是在減量用藥的情況下,對害蟲的控制效果也在87.90%,對雜草的控制效果均在96.00%以上,茶園養雞雖然對病害的控制沒有直接作用,但害蟲為害減輕、植株的抗性增強,對病害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在試驗中還發現,施用有機肥區和照常多次用藥區的雜草發生為害較之其他處理要重一些,這是否與土壤基礎肥力的提高,用藥后相應地減輕了夏季伏旱的影響有關,有待作進一步的試驗探索。
3 有利于產業互動
實行茶園養雞,可以雞群的排泄增加有機肥投入提高土壤基礎肥力,以雞群在園內尋食控制害蟲雜草的發生,即可減少成本投入,更可為茶樹的健康生長創造有利條件。雞群在園內取食活動,以天然的害蟲、雜草為食源,可以減少人工舍養的飼料投入成本,并可節省雞群舍養糞便處理的生產環節,這無疑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實現種養間的產業互動,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具有現實意義[4]。
4 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
實行茶園養雞,雞群在茶園內的排泄、取食,增加了有機肥投入,提高了土壤肥力,減輕了病蟲、雜草的為害,可有效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消減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對雞群實行野外放養,擴大了活動范圍,增進了活動強度,有利于提高雞群的抗性,減少疫病防治用藥,可增進禽類產品的風味和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效推廣綠色食品的生產,提高安全消費水平。
5 社會效益
茶園養雞是實現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的生態效益農業模式,有效整合了各類資源的用途,發揮了物盡所用的資源優勢,有效地協調產業互動的和諧關系,緩解了農業發展與資源壓縮的瓶頸制約;能夠生產質量安全的綠色食品,迎合人們對優質、健康、安全食品的消費需求,提高人身健康安全水平;體現優質優價的真實價值,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渠道;可有效地推動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推進生態效益農業的發展,以實現農業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6 生態效益
農業是自然再生產和社會再生產的過程,農業的穩定與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稟賦。實行茶園養雞,不僅可物盡所用,有效發揮各類資源優勢,更為可取的是茶園成為了禽類養殖業糞便排泄物的消納場所,消除了畜禽糞便排放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不良影響;緣于茶園養雞增加了有機肥的投入,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狀,提高了土壤肥力,減少了化肥的使用,并因雞群在園內的活動取食,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病蟲雜草的發生為害,減少了防治用藥,不僅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更是減輕了因化肥、農藥的使用對環境污染的負荷,具有良好的生態學意義【5】。
7 經濟效益
茶園養雞生態種養模式,由于在傳統的種植業生產中增加了養環節,較好地協調了產業互動關系,使各類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茶園生境得到了一定優化,提高了土壤肥力,較好地控制了病蟲雜草發生為害,有效地節省了生產成本和勞工投入,起到了節本增效的積極作用。
根據資料和現實調查,以在茶園內每年放養2批雞群,每批生產成年商品雞80只/666.7m2 ,年產商品雞160只/666.7 m2 ,每只雞2.5 kg,當地野外放養優質雞產地價100元/kg計算,一年中養雞茶園可比純作茶園新增養雞產值4萬元/666.7 m2;養雞茶園生長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良,為茶樹健康生長創造了條件,相對于施用化肥茶園而言,不僅可以提高單位產量,并對茶葉品質產生有益的影響;相比化肥區,可新增干茶產量1.52 kg/666.7 m2 ,新增產值1 064.00元/666.7m2,兩項合計可新增產值4.1萬元/666.7m2。若以通常室內養雞肉料比為3,茶園養雞節省30%飼料喂食,當地雞飼料市售價2.45元/kg計算,一年中,每666.7m2放養的雞只即可節省飼料成本投入882.00元;若以雞的年排泄量47.4 kg/只,排泄物含N 1.032%、P205 1.892%、K20 1.728%計算,一年中,相當于給茶園投施了N素養分78.27 kg、P205 143.49 kg、K20 131.05 kg ,以當地市售價尿素1.90元/kg、過磷酸鈣0.60元/kg、氯化鉀3.40元/kg計,相應的養分投入,即可節省1 783.17元/666.7m2的化肥投入;養雞茶園比純作茶園一年內可減少3次病蟲害防治用藥,以通常每次農藥成本8.30元/666.7m2 計算,可節省農藥成本24.90元/666.7m2 ;以一年內給茶園人工除草、施肥、用藥需要2個勞動日,當地農民工工資150元/人計算,可節省勞工成本300元/666.7m2,幾項合計可節省生產成本2 990.09元/666.7m2 。合計可節本增效4.4萬元/666.7m2。
由此可見,實行茶園養雞對延長農業產業鏈,綜合利各類農業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協調產業互動發展,優化茶園生境,減輕農業面源污染,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單位產出效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效益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名茶. [M]北京:中 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
[2] 蔣婷英,楊金梅,郭其中,等. 茶園生態養雞技術[J]. 安徽農學通報, 2013, 18(24): 208-209.
[3] 劉少華,杜一新,雷沈英. 吊瓜園放養雞對園地土壤肥力的影響[J]. 農技服務, 2009, 26(11): 42, 45.
[4] 沈康榮, 涂揚晟, 戢正華, 等. 山地茶園養雞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J]. 中國農業信息, 2009, (10):36-37.
[5] 覃偉權,劉立云,陳思婷,等. 椰園養雞對生態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08 (12): 48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