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碧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創新,計算機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技術。在教育領域,基于計算機輔助技術設置的教學軟件評價系統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和歡迎。本文簡單介紹了教學軟件評價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分別從過程評價、設計評價以及教育功能評級三個方面對該系統中具體的評價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以期為廣計算機軟件設計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 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軟件評價 技術
作為推動和促進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研發和應用的主要手段,其評價尤為重要。這種評價不僅存在于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開發過程中,還出現在軟件設計和開發之后,是全面貫穿于整個軟件系統的。只是通常情況下,人們將針對軟件開發過程的評價稱為形成性評價,而將針對軟件開發后的評價稱為總結性評價。其實,兩者區別不大,都可以直接決定該軟件能否在大范圍內進行廣泛使用。然而,在具體的軟件評價中,會應用到各種各樣的專業評價技術。故此,對這些技術進行詳細且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軟件過程評價技術分析
過程評價,就是對該教學軟件的開發研制過程進行客觀正確地評價,確定在該過程中是否所有的程序、方法、操作都符合既定的科學規范,從而實現幫助教師進行規范合理開發的目的和作用。然而,一個教學軟件的開發和研制過程是非常復雜且繁瑣的,其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
在對具體的教學軟件進行過程評價時,需要詳細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第一方面,需求分析方面。需求分析,就是分析用戶對擬教學軟件的基本期望,可以包括軟件功能、軟件行為、軟件性能以及軟件設計約束等各個層面。通過對客觀環境以及問題的理解以及分析,建立相應的問題模型、功能模型或行為模型等,從而對用戶的切身需求進行完全化和明確化處理,最終歸納總結出具體的需求說明。在具體的需求分析中,需要在重點把握學習者、學習內容、功能設想以及技術支持四個分析要素的基礎上,從教學軟件的正確性、可修改性、完全性等三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第二方面,軟件的模型設計方面。模型設計,就是在需求分析之后,以分析確定的研制任務及目標為設計主線,設計出擬教學軟件的基本框架。其中,模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供學習者更好地學習。通常情況下,模型設計包括兩個重要部分,即知識結構部分的設計和系統功能結構部分的設計。由于針對前者的評價不屬于教學軟件只能夠的過程評價,所以整個軟件的模型設計評價從針對后者的評價中得以體現。對后者進行客觀評價時,其分析角度主要有結構合理性、接口一致性以及層次清晰性三個。第三方面,軟件開發過程中,管理組織方面。作為保障教學軟件質量和水平的重要部分,開發過程中管理組織的評價工作極其重要。從軟件工程的角度理解,管理組織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人員、進度、資源以及測試測評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得整個軟件開發過程的效益和質量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在具體的組織管理評價中,開發管理人員應該格外重視軟件的自我測試和自我評價。其中,自我測試的重點項目不僅需要包括系統安裝和運行,還需要包括系統運行中的退出和中斷。另外還要包括信息質量、信息組合表達以及教學內容等。第四方面,運用建議方面。運用建議,是一個教學軟件在前期推廣和后期應用過程中的重要基礎。通常情況下,運用建議可以通過軟件文檔第一體現,既包括操作說明和提示,還包括軟件教學的應用時機和應用策略。
二、教學軟件設計評價技術分析
2.1總體質量方面
作為軟件的生命,質量是至關重要的,能夠直接決定該軟件在后續使用和維護中的實際效果。從軟件工程學角度理解,能夠對軟件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的,主要包括三個要素,分別是軟件運行特征、軟件對個性的承受能力以及軟件適應新環境的速度。其中,軟件運行特征包括可用性、可靠性、正確性以及有效性;軟件對個性的承受能力包括可測試性、可維護性以及靈活性;軟件適應新環境的程度則包括操作可互性、重用可能性以及移植可能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想要對這些質量要素進行直接測量是不可能的。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需要利用既定的評價準則對軟件兼容性、安全性、一致性、容錯性、程序效率、可靠性、操作簡易性、可維護性以及正確性等進行分層評價,然后整合所有評價之后對軟
2.2界面信息的顯示技術方面
針對這方面,其主要的評價內容只有兩個,一個是屏幕信息的具體呈現,另一個是屏幕界面吸引用戶注意力的程度。就前者而言,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經驗,如果學生無法理解抽象符號所表達的含義和內容,那么,可以盡可能運用簡單具象的圖片或文字進行表達。另外,如果利用文字進行屏幕信息呈現時,文字的表達必須簡潔有力,不能過分冗長且復雜。其中,還應該嚴格限制屏幕中出現的文字數量,盡可能地使界面的背景純粹簡單。除此之外,對界面進行設計時,需要格外注意提示、菜單、命令以及求助屏幕等內容在顯示上的一致性。其中,關鍵信息需要進行突出顯示。
2.3交互界面的設計技術方面
交互界面作為計算機和人信息交流和互換的重要媒介,還承擔著信息通道的重要責任。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用戶利用計算機界面對計算機內部輸入意愿信息,從而實現計算機詢問、操作以及控制,而計算機則利用計算機界面對用戶進行閱讀信息、分析信息、判斷信息等的提供。由此可見,交互性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中最具實質性的貢獻。作為人機信息交互的重要通道,其技術的評價主要關注對話設計和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兩個方面。在人機交互中,其設計形式主要包括菜單、按鈕、瀏覽器、窗口、熱鍵等;其界面形式主要包括命令語言、自然語言、查詢語言等界面。對人機信息交互設計進行客觀評價時,主要考慮的包括以下三點:第一點,針對交互方式,多向性、一致性、協調性以及簡單性。第二點,針對交互操作,可逆性、可靠性。第三點,針對交互控制,靈活性、趣味性。需要特別提醒一下的是,在具體的教學軟件研制中,直接操作性的交互方式應該盡可能多地應用。因為該方式是window98系統中最突出的一個,同時也是目前現有交互方式中最方便且最簡單的。
2.4導航鏈接設計方面
作為引導教學內容及目標的的重要學習路徑,導航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地習,能夠最大可能地避免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出現迷航現象。從根本意義上理解,計算機導航系統對學習者而言,不單單是起到牽引學習的作用,其最為重要的,是對學習者學習路徑和學習進程的指導作用和管理作用。對導航進行設計時,應該將系統作為基本觀點,將用戶、軟件類型以及學科特點等作為綜合考慮的對象,并始終堅持明確、完整、可理解、易操作以及靈敏等作用原則。通常情況下,人們在進行導航設計時,常用策略有信息結構圖的提供、檢索機制的提供、聯機幫助手冊的提供以及學習路徑的預言等。另外,對導航鏈接的設計進行評價時,也需要客觀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點,要求每一個計算機界面都配備清晰且含義明確的導航語言。如果缺乏明確且有效的導航語,學生就很有可能出現各種迷航情況。第二點,學生對學習決策猶豫或無法抉擇時,系統軟件的導航部分需要設計類似“復查”、“幫助”等選項按鈕,以此推動并促進學生進行繼續學習。第三點,需要設計相關信息或資料的鏈接,以此為用戶提供深層次的查詢、探究等。第四點,無論是導航鏈接,還是模塊組織,亦或是結構層次配合,都要切實符合軟件內容本身和人體的邏輯和規律。
2.5媒體加工技術方面
就教學軟件而言,無論其結構和內容設計得如何完美,如果缺乏實際的吸引力,被學生拒絕的可能性也會很大。雖然教學軟件的外在對其實際認知效果沒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還是與學生情緒、興趣息息相關的。所以,對教學軟件進行適當的媒體加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就媒體加工技術而言,主要包括媒體選擇、媒體組合以及媒體加工。
三、教學軟件教育功能評價技術分析
3.1導向性要求方面
針對教學軟件的教育功能評價而言,其導向性要求的評價項目主要有以下幾點:1.針對學習機制改變,教學軟件所做的貢獻。2.教學困難的解決中,應用教學軟件所體現出的實效性以及針對性。3.在“教”與“學”策略上,教學軟件所體現出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4.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軟件是否足夠客觀性和貼合性。5.針對學習動機促進,教學軟件設計所做的貢獻。6.學生學習過程中,自我監控能力的提升程度。7.針對合作學習,是否足夠支持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學習。
3.2操作性要求方面
綜合而言,能夠充分反映教學軟件操作性要求的主要包括學習內容、策略、活動、效果等四個方面。其中,由于學習內容的評價最具代表性,所以在此只針對學習內容進行評價技術分析。1.設置內容的思想性以及科學性符合客觀要求。2.內容具體表達簡單易懂且沒有語法錯誤,切實符合科學客觀的表達規范。3.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在實際的教學設計中得以體現。4.呈現的內容意義深刻、價值厚重,且與學生個體緊密相關。5.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高效的資料鏈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而言,其評價系統主要包括過程評價、設計評價以及教育功能評價。在所有的評價過程中,由于軟件內容及其側重點不同的原因,其具體的評價也各不相同。然而究其根本,教學軟件評價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同步提升。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積極應用可靠性和時效性都高的教學軟件進行教學和學習。
參 考 文 獻
[1]張帥.論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運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03:171-172.
[2]蔡建偉.構建一種全新的過程性教學評價的平臺——兼談傳統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缺點[J].湘潮(下半月),2011,06:84+96.
[3]王暉.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庫的構建和實驗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0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