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杰
摘 要: 學生可能一輩子不解決一個數學問題,但是數學素養將陪伴他們一生,因為數學思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關鍵詞: 數學學習 數學能力 數學素養
數學知識是人類認識的一種成果,包括人對周圍事物“數”與“形”方面的經驗和“有秩序的論理體系”兩個方面。當前,人們把數學知識分為明確知識(如數學事實、數學原理等)和默會知識(如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等),數學知識、技能類化(系統化、概括化)的結果就成為數學能力,一個人數學能力和素養的高低,主要體現在能否“數學地看問題”和“數學地思維”。
數學作為職業學校的基礎學科,除服務于專業以外,它還具有培養學生就業素質和就業能力的功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數學思考問題的方法是對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反思,然后形成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還可遷移到解決工作中的其他問題。比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遵循的原則——將未知問題已知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空間問題平面化,在解決別的問題時一樣會用得上。
一、數學學習對高職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影響
1.學生的數字運算和運用能力的提高源于數學課程知識的系統性。
數學課程知識的系統性,有利于學生銜接新舊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數字運算和數字運用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學生系統處理實際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根據知識內容結合自身實際,在注重知識系統性的基礎上,注意前后知識的銜接問題,能夠獲得系統的數學知識和數字處理技能。
2.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源于數學課程的廣泛應用性。
數學課程的廣泛的應用性特點是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程和專業技能之間有效銜接的重要紐帶,利用這個特點學生可以順利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它是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要積極有效地聯系實際問題的情境,自覺主動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具有不同實際背景的幾個問題中提煉或抽象出共同的處理方法,并嘗試性地定義數學概念,從而引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源于數學課程嚴謹的邏輯性。
數學課程以其嚴謹的邏輯性為取得科學的結果和科學的判斷,提供不可爭辯和不可替代的科學依據,它從不被任何人為因素所左右,執著地按照其科學、嚴謹的邏輯關系存在著。因此,在學習實踐中,學生會在被教師的嚴謹治學和科學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的基礎上,感受其嚴謹的邏輯性,在應用數學的過程中以嚴謹的邏輯思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習慣,進而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4.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源于數學課程的高度抽象性。
數學的抽象性主要表現在數學的概念和數學的方法上,而數學概念是拋開現實世界中的諸多事物的實際意義,以純粹的數量關系或結構視覺處理和解決問題,發現和總結共同的數學處理方法或數量關系,而歸納出來的高度概括起來的概念或原理。因此,在學習實踐中,學生可在諸多事物中探索共同的數量關系或結構,這對培養和提高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二、數學素養對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根據對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得知,雖然部分畢業生由于專業技能不強而不能勝任本職工作,而有的則是非專業能力因素所致。據我們對多家用人單位調查的結果和畢業生反饋信息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要求較多,其中:職業道德約為68%、適應社會能力或心理承受能力約為26%,管理能力約為27%、團結協作能力約為52%、人際溝通能力約為33%。由此看出,要求最高的是以愛崗敬業、誠信、遵規守紀為主的職業道德;要求更多的是:團結協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受挫折能力或心理承受能力等,而這些正是我們利用數學教學所能培養的就業素質和就業能力。
數學中一題多解、方法各異的情況很多,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學生辦事、思考問題時可以多方面、多思路入手,從而找到最合適的方法或辦法。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充分發揮它的各種教育功能,多途徑、多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啟發和調動學生進行積極的活動,培養學生就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數學教學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眾多著名數學家、數學評論家對數學學科在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方面都予以極高的評價,這充分說明了數學教育在文化傳承與文化進步方面的巨大作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從文化的高度俯視數學;從哲學的深度透視數學;從藝術的角度賞析數學;從科學的廣度把握數學。
參考文獻:
[1]劉志中.挖掘教育功能,培養就業能力[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Vol6,1.
[2]金秀巖.論高職數學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通用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3.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周春荔,張景斌.數學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項目支持: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雨花臺區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規劃“個人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