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珍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初中歷史課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學習,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蔽艺J為在歷史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十分重要。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一、通過各種手段的運用,培養初中學生的預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初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往往就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課前預習的方法必須在老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下完成。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如對于七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針對課文的重點問題設計一些填空題,讓學生預習之后填空,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老師在上課時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對于八九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引導他們編寫預習提綱,注意問題的序號化和知識的條理性。也可以要求學生預習時用鉛筆在書本上作批注,圈出重要的時間、人物和事件,寫出自己的疑惑等。
二、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閱讀、歸納、提煉知識要點的能力。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從材料中提煉知識要點的能力、分析探究能力和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等,都是在課堂學習中通過教師的引導獲得的。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閱讀后,用自己的話復述一個歷史事件或者以小故事的形式講給大家聽。剛開始時,有的學生很緊張,不敢開口說;有的學生照著課文讀一遍,應付了事。經過反復引導,大多數學生掌握了表述歷史事件的要領,知道了一個歷史事件要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等幾方面表述。
為了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在閱讀后提煉出知識要點。如學習《伐無道,誅暴秦》這一課時,提問:秦朝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甲說,秦始皇修建豪華的宮殿和陵墓,使用了很多人;學生乙說“車裂”很殘酷;學生丙說,秦朝的暴政表現在秦朝的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三個方面。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一樣,有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強,能夠很快找出關鍵的句子,如學生丙。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煉知識要點的能力。通過這種方法,為學生在練習中做材料分析題打下基礎。
利用教材中的“動腦筋”、“活動與探究”等內容,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如《人類邁入“電氣時代”》這一課的“動腦筋”:老人說:“汽車的發明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應該積極發展汽車工業?!毙『⒄f:“汽車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空氣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許多問題。因此,應該停止發展汽車工業?!毕胍幌耄麄冋l說得有道理?怎么辦?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老人和小孩的觀點都是片面的,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判斷、評價。教材中的“動腦筋”題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為宗旨的開放性問題,老師應讓學生思考、探究得出答案,而不要包辦代替(老師說學生記答案)。通過不斷練習,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會得到提高。
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習制作表格,歸納類似的歷史問題,培養歸納問題的能力。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張、三次科技革命、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等,就可以通過表格歸納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又為學生復習帶來了方便,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輔導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的復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才能“溫故而知新”。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初中歷史教學越來越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大家都認為歷史是“小科目”,在中考學科中占的分數很少,學生平時也不會復習。歷史學科要記的知識點很多,如果只靠死記硬背,那么既吃力又容易忘記。每次考試過后,學生總是抱怨:“老師,歷史太難記了,我昨天背了的內容,今天就忘記了,怎么辦呢?”我們應該輔導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強化記憶效果。
1.重復記憶法,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反復閱讀鞏固記憶。我們從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這一規律知道,學生對新學的內容容易忘記。教了新的歷史知識,我通常要求閱讀三遍課文。
2.回憶記憶法,就是將識記過的內容回憶出來,在回憶過程中加強記憶。這一過程應在學生反復閱讀課文之后進行。我會提醒學生利用晚上睡覺前的幾分鐘時間回憶學過的內容,對自己不能回憶出來的內容,在第二天及時進行復習。
3.“順口溜”記憶法,就是將學過的內容編成歌謠或順口溜的形式記憶。如《華夏之祖》這一課,可以讓學生這樣記:“人文初祖”是黃帝,禪讓制度堯舜禹。禹建夏朝生國家,奴隸社會從此起。記“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中間再從北到南。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可以讓學生很輕松地記住課文的大概內容。
4.信息壓縮記憶法,就是先通過關鍵詞記住大體輪廓,然后逐漸記住每一細節。在記歷史事件的影響或意義時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如《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意義。
5.歸納記憶法,就是將要記憶的內容列出提綱,然后進行記憶。如:《日本明治維新》,可以根據“背景、時間、主要內容、性質、歷史意義或影響”等記憶。
6.對比記憶法,就是在記憶相類似的史實時,將它們進行對比、記憶。如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可以從根本原因、導火線、革命開始的時間和標志、過程、頒布的文獻、歷史意義列表對比,然后進行記憶。
總的來說,歷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探索,在教學中通過反思、總結將會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