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十三五”規劃建議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此目標中,“就業”排在首位。
“總書記的臉上掛滿笑容,語氣很和藹,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樣,感覺很溫暖。”天津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德語系09302班應屆畢業生趙佳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2013年5月14日,她在天津人力資源發展促進中心參加招聘會時,恰逢習近平總書記來天津考察,這個內蒙古姑娘幸運地與習總書記握手并交談。
“那天之后,我從報紙、網站上看到了習總書記來天津考察的報道,特別是針對大學生就業方面,總書記鼓勵我們要有理想,要腳踏實地,轉變擇業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我感受到了他對我們年青一代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期望,它將成為我追夢路上的強大動力源泉。”趙佳敏感慨萬千。
行行出狀元
調研后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要靠發展。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不只在天津,2013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多福社區座談會上說,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更是世界性難題。我國每年新增1000多萬就業人口,必須大力促進就業創業,一是要集中精力抓發展,二是要把就業再就業工作做實,三是勞動者要轉變觀念。行行出狀元,只要是勞動就值得尊重,大家都要尊重勞動。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意識到就業與發展的矛盾,他說:“在生產不夠發展的條件下,吃飯、教育和就業就成為嚴重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則把就業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就業是永恒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他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十八大以來,穩定和擴大就業一直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多個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文件連續出臺。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和勞動者就業需要,2015年上半年,國務院制定實施了新的就業創業政策。新一輪政策將鼓勵創業與促進就業有機結合,系統梳理和整合現有的各項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完善了相關措施,豐富和發展了積極就業政策。
事實上,過去四年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連續保持在1000萬以上。幾年來,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低于“十二五”規劃5%的控制目標。
去年10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環境,這幾年創造如此多的就業機會,并保持較低的失業率水平,的確是來之不易的。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大學時談道: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轉變擇業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善于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他要求有關部門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力度,對就業困難畢業生進行幫扶。
創業促就業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促進就業是和諧之基、安國之策。“十三五”規劃建議中25次提到就業,建議還特別強調要“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足見黨和政府對就業的重視。在“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十四大戰略中,其中有兩個是優先戰略,就是人才優先戰略和就業優先戰略,而人才優先戰略其本質說的也是就業,只不過是更高層次的就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特別要重視做好就業和扶貧工作。”
為擴大就業、發展經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針的提出,帶來的是大眾就業的新局面。
創業的同時也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近年來,我國新登記企業出現“井噴式”增長,從2011年的200萬戶增加到2014年361萬戶,年均增長21.8%。今年上半年新登記企業200萬戶,同比增長19.4%。截至2014年底,全國私營企業達1546萬戶,個體工商戶近5000萬戶,分別比2010年底增長83%和44%,帶動2.5億人就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僅鼓勵萬眾創新,同時還身體力行,他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創新,實踐理論齊頭并進,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紛紛呈現,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
2013年9月30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4周年國慶前夕,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的“課堂”從中南海搬到了中國第一個高科技創業園區、中國科技“第一村”中關村。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
為培養全民創業意識和創業風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播創業文化,分享創業經驗,弘揚創業精神,有利于激勵更多青年特別是青年學生開啟創業理想、開展創業活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全社會都要重視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利的條件,搭建更廣闊的舞臺,讓廣大青年在創新創業中煥發出更加奪目的青春光彩。”習總書記將創業提升到文化和精神層面,從更加長遠的戰略視角謀劃創業。
政策保就業
解決就業問題歸根結底要靠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減少失業。這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要靠發展。”“十三五”規劃建議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在此目標中,“就業”排在首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我國勞動人口眾多,又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如果就業問題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嚴重社會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工作,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著力在提高就業質量、提高勞動人口尤其是就業困難人口就業能力、改善創業環境上下功夫,建立全員培訓制度,引導勞動力適應和促進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黨和國家一直強調要通過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特別是扶持小微企業和服務業發展,努力增加就業崗位。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是要把就業創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優先、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經濟增長和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十三五”規劃建議的說明中明確算了一筆減貧和就業的大賬,他說:“通過產業扶持,可以解決3000萬人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通過易地搬遷,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總計5000萬人左右。還有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以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范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特別強調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就業服務工作。
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指出:“黨和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要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抓住勞動就業、技能培訓、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衛生等問題,關注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等群體,完善制度,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創業帶動新就業、以發展進一步促進就業、以政策保底就業,“十三五”期間新的就業藍圖已經清晰可見,力爭讓每個勞動者都能夠獲得公平的就業機會和穩定的就業崗位,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和更高質量的就業,使勞動者生活得更加體面、更有尊嚴,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