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花茂村的變化,得益于黨的好政策。2014年以來,花茂村被遵義縣列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試點。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貧困荒蕪,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葉茂。
近年來,花茂村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引導村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推動農旅一體化。就其經濟、社會發展而言,確實做到了名副其實的“花繁葉茂”,“荒茅田”實現了華麗蛻變。
這里的蛻變得到了總書記的認可。“難怪這么多人都來,在這里找到鄉愁了”。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貴州視察,行走在遵義縣楓香鎮花茂村“鄉愁小道”上,對隨行人員這樣說。
早在2014年,花茂村引進了九豐、贏實、燎原三家公司發展高效農業,共流轉土地1800余畝。其中,九豐公司投資2.6億元建設的楓香蔬菜現代高效農業園區,規劃為“一園兩區”,目標是建成“蔬菜基地的‘心臟,農民增收的保障,風險防范的屏障,城市餐桌的依仗”。
在這里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擁護不擁護是我們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花茂村的變化,得益于黨的好政策。花茂村支部書記潘克剛說,2014年以來,花茂村被遵義縣列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試點。
為了讓花茂村盡快脫貧,時任遵義縣委書記曾瑜到花茂村蹲點,與村民結對子。通過和村民交談,曾瑜想到了鄉村旅游,并引導村民利用自家房屋開展農家樂。現在,村民在村里開的10家農家樂,好的年收入有30多萬,差的也有10來萬。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來此視察后,遵義縣的“千年古縣·最美田園”知名度、美譽度空前提升。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加快推進農旅一體化建設,遵義縣進一步完善發展規劃,提出三項具體方向:一是圍繞農旅一體,打造生態觀光農業。二是圍繞村旅一體,創造宜居宜游環境。三是圍繞文旅一體,唱響文化旅游品牌。
為有效推動決策部署的精準落地,遵義縣對干部進行精準培訓。通過培訓實現干部觀念轉變,能力素質提升。向生態要生產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理念根植于干部心中,為“千年古縣·最美田園”建設注入了“源頭活水”。
2015年,花茂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目前,該村培育蔬菜、鄉村旅游特色產業4個,創辦鄉村旅館42家、農家樂10家。2015年,來楓香鎮旅游的人數達130萬,綜合收入1.3億元。
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回到村里發展。潘克剛說,村里一共有4568人,現在有120人在村里企業上班,不少農民還利用農村電商平臺發家致富。此外,根據遵義縣縣定指標體系監測,村級集體經濟由2013年的4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16萬元,2015年預計可突破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