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作為傳統汽車人而言,具備整車落地能力似乎更能打動他。
戴雷跳槽——在乏善可陳的汽車頒獎季中,這一消息可謂重磅。
從寶馬功成身退之后,他造就了異軍突起的英菲尼迪。2015年,英菲尼迪在中國市場共計銷售40188臺,全年增長33.8%,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這樣的發展速度,貫穿了戴雷在英菲尼迪的職業生涯。此次跳槽,是否又將催生出一個豪車品牌奇跡?
作為戴雷的新東家,和諧富騰成立于2015年3月。是富士康、騰訊、和諧汽車按照30%、30%、40%的出資比例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三方將分別在電子設備生產、互聯網技術與營銷管理方面發揮各自優勢。
三家企業造車其實并不算出人意料,富士康很早就被傳與小米合作進軍汽車行業、現在也在為特斯拉生產零部件;而騰訊身為BAT成員,阿里與百度也都已經率先亮劍;和諧汽車雖名不見經傳,但其早已是中國第二大豪車經銷商,代理品牌涵蓋了寶馬、雷克薩斯、MINI、路虎、沃爾沃、林肯、英菲尼迪、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法拉利、瑪莎拉蒂等豪強。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況且三方均是所在行業翹楚。
對富士康而言,代工特斯拉、牽手小米的傳言不絕于耳,這說明郭臺銘的生產線有足夠的潛力生產整車。但缺的是互聯網基因與銷售經驗。
騰訊方面,巨大的用戶群以及微信、QQ等終端入口令新合資廠天生擁有互聯網基因與強大的營銷潛力,但如何令整車落地則是破題關鍵。
和諧汽車作為經銷商,不得不面臨行業的瓶頸。盡管豪華車的表現相對說的過去,但其代理品牌的擴張意愿與自身盈利所需的克制,仍讓雙方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產生摩擦甚至沖突;同時,汽車電商對傳統渠道帶來的沖擊,已被公認為互聯網改造傳統汽車的尖兵。
在這種被動的局面下,和諧汽車搶占新風口也變得更加合理。
在此之前和諧汽車已經行動。去年12月,該公司宣布收購位于杭州的綠野汽車公司。綠野汽車主要的經營范圍包括電動車,本身已經有數款電動汽車投產;同時,和諧汽車還拿到了特斯拉在中國的售后維修、充電業務合作資質。
不難看出,和諧汽車已經從經銷商的角色悄然轉變,提早布局了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制造與售后維修等業務。
因此,除了整車落地、和諧富騰在用戶、產能、網絡方面都頗具競爭力,和諧富騰似乎已經值得被看好,它的存在補缺了三家公司所在行業進軍汽車領域的不足。回到戴雷的選擇,為何他會鐘情一家新成立的合資公司?而不是投身樂視這樣已經有業務推進的團隊?
以他務實的風格來看,樂視牽手北汽、阿斯頓馬丁,都預示樂視汽車將以代工形式推出第一款“超級汽車”。而作為傳統汽車人而言,具備整車落地能力似乎更能打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