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生通遼廣播電視臺,內蒙古通遼 028000
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及未來發展
李長生
通遼廣播電視臺,內蒙古通遼 028000
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使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完善,人們對于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臺為了能夠不斷的發展與提高,就需要對現在的新聞采訪現狀進行改革,針對于現在社會的實事進行深入的探討,才能夠逐步的使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更加迅速。文章主要探究在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現狀、對策和未來發展。
新媒體背景;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未來發展
在現在的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工作中,為了能夠順利的開展新聞收集等工作,就需要針對于現階段社會發生的實事進行深入的探討。由于信息具備一定的公正性和社會參與性,因此這樣的信息在社會的發展中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然而在廣播電視的新聞采訪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將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傳遞給人們,使人們更加重視廣播電視臺的新聞采訪能力。
1.1內容沒有含義
電視新聞的主要目的是向大眾介紹關于國家現出臺的一些規定與政策以及現在社會的實事焦點,所以在對電視新聞進行采訪的時候要尊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但是由于現在的電視臺主要賺取觀眾的新鮮感,導致在對材料的選取時往往忽略了新聞的真實性。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雖然將新聞的主題占據在頭條,但是新聞中的官話較多,觀眾的審美會有一定疲勞感,因此報道出的新聞沒有意義,反倒使觀眾沒有興趣,導致報道效果欠佳。在這樣沒有實質內容的新聞報道中,導致觀眾得不到想要的信息,因此使電視新聞的關注度較低,所以使觀眾對電視新聞的理解有一定的曲解,不利于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
1.2沒有深入概念
對于電視新聞采訪來說,一條信息如果能夠深入了解就能夠形成一條新聞,所以在電視臺宣傳的時候要注重信息本身的價值,但是由于一些電視臺的電視新聞在采訪與編整的時候完全搬抄國家下達的政策與條例,對于這樣沒有深入探討的文章觀眾通常是沒有興趣的,這種死板、膚淺的報道方式沒有深入到觀眾的內心,不能夠更好地被觀眾所接受。由于觀眾文化知識的不同,因此在理解電視新聞的過程中分析新聞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這樣沒有深意的報道會使觀眾喪失興趣,對觀眾沒有過多的實際意義,也不會讓觀眾產生更多的關注,在觀眾看來,電視新聞主要是以真實的案例再經過撰寫新聞的編輯進行潤色,使觀眾在收看電視新聞后會有所理解,更好地幫助觀眾了解電視新聞存在的意義。
2.1對新聞線索展開深入探索
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在選題上和內容上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良好的新聞素材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對于新聞的成功有一定的直接關聯。在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工作中,需要對于實際的新聞線索進行采訪與把握,隨著采訪工作不斷的開展,對于一些錯誤要盡量的避免。另外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要重點注重新聞中的不確定性,因此在新聞采訪的工作中,要有針對性的對于某一些事情進行采訪,要在采訪的過程中,要做好準備措施,在新聞采訪之前,還需要與受訪者做好一定的信息溝通,使新聞采訪具備更高的效率。
2.2注重記者提問技巧和溝通技巧
在新聞信息采訪的過程中,要求專業的記者對于新聞進行嚴格的把握,要不斷地提高對于新聞采訪的提問技巧和溝通技巧,同時新聞記者要具備一定的臨時應變能力,這樣才能夠在突發的新聞采訪過程中臨危不懼。在采訪的過程中,一些人員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會出現緊張等狀況,為了能夠使這樣的采訪繼續順利進行,就需要采訪者具備專業的素質,能夠適當的活躍氣氛,對于采訪的現場氣氛進行良好的把握,不斷引導接受采訪的人員與自己進行配合。另外在采訪的時候要對于自身的采訪技巧進行不斷地補充與完善,要根據采訪的實施情況進行不斷的變化,這樣能夠全面提高自身的新聞采訪能力,優秀的新聞采訪者能夠使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更加優質化。
2.3對記者的新聞素質進行全方面的提高
在廣播電視新聞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就需要采用真實、準確的新聞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這樣的新聞報道就需要一些專業的新聞采訪者進行深入的采訪與發掘,因此為了全面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力的提高新聞采訪工作者的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聞工作者采訪的時候,面對全國眾多的觀眾,需要不斷的打造一個嚴謹、高素質的新聞傳遞者形象,為觀眾樹立一個優秀的形象,因此在新聞采訪的時候,采訪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夠體現整個廣播電視新聞的專業素質,能夠為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帶來影響。
綜上所述,為了使觀眾更加了解當今時事與政策,就要加大力度對廣播電視新聞采訪進行改變,電視臺要逐漸進行改革,在選題時要貼合觀眾,語言和文章要更加鮮明,能夠吸引觀眾的視線,提高采訪工作者的綜合素質。通過深入采訪新聞,才能夠帶給觀眾更加真實與新鮮的新聞,真正做到從平民的角度出發,使廣播電視新聞更加貼近觀眾,使觀眾對廣播電視新聞有更加深入地了解,也能夠促進廣播電視新聞的全面發展。
[1]呂明華.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及未來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4(12).
[2]熊波.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產業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3]徐恩華.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現狀、應對策略和未來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6(5):161-162.
G2
A
2096-0360(2016)13-0142-02
李長生,通遼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