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汶上電視臺《一周視點》欄目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淑榮汶上縣廣播電視臺,山東濟寧 272500
貼近百姓生活 創辦精品欄目
——以汶上電視臺《一周視點》欄目為例
王淑榮
汶上縣廣播電視臺,山東濟寧 272500
隨著網絡、微信、博客、街面大屏、QQ等一些新媒體的出現,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媒體都將新聞觸角伸到了街頭巷尾和市井百姓身邊,積極開挖社區新聞資源富礦,以增強其對廣大受眾的吸引力。縣級電視臺失去了往日一家獨攬的榮光,生存狀況十分堪憂。在加上許多縣級電視臺都面臨網臺分離后的生存危機,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狀態,使縣級電視臺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是我們每個基層廣電人應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縣級臺要生存發展,就必須依靠地域優勢,走個性化道路,本土化道路。文章以汶上電視臺《一周視點》欄目為例,指出應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開辦不同類型的節目,尤其要把握好自己最有優勢的新聞欄目,在辦好正常新聞節目的基礎上,再創新形式,多多開設一些與新聞節目相關的其他精品特色欄目。關鍵詞 新聞;精品欄目;熱點關注
針對地方電視臺,報道膚淺、籠統、公式刻板化,數據堆積的問題,筆者結合縣級臺實際情況,根據個人工作經歷,從節目的定位、新聞采編,到節目的形式創新改版實際事例,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希望廣大同仁多加指正。
如今,電視新聞欄目是電視臺最重要的節目類型之一,也是電視臺戰勝其他媒體的一個法寶,因而只有不斷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和創新新聞節目的形式,才有可能有效的提高廣播電視與其他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各地方電視臺欄目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和不足。一是報道過于膚淺。報道缺乏獨立的審視和深刻的思考,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爆炒”熱點,簡單重復。二是公式刻板化。語言概念化,結構公式化、布局謀篇、報道手法與技巧,基本上都是老套路,例如:某某領導參加了什么會議,會議內容、領導指出,領導要求等等。會議報道毫無新意,味同爵蠟。報道領導講話多,群眾意見幾乎沒有。三是過度夸張和數據堆積現象嚴重。內容報道籠統,不顧及受眾群眾的需求,一味地討好地方政府和領導的現象十分嚴重,只說領導、政府們辦了多少好事,惠及了多少群眾,把一些正面的數據進行了羅列,而忽略了群眾最關心和關注的,存在揚長避短的嫌疑。
鑒于此,縣級新聞節目急于創新形式,要對節目的定位,采、編、播等問題重新考量,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縣級電視臺才能有更多的受眾,才能有利于在新媒體大潮下立于不敗之地。
縣級電視臺新聞欄目的創新,與中央、省市臺相比較,地方臺顯然有太多的劣勢,但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基層了解多,容易接近群眾,能更好的了解群眾的需求,思想貼近群眾、理解群眾的述求,群眾有親切感。雖然群眾需要各種信息,但群眾更關心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最關心的是與他們有著切身利益的問題。因此。縣級臺創新后選題要在緊扣國家大政方針的前提下,聚焦地方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關注本地民生。要體現本土化、個性化、信息化。下面結合筆者20多年的新聞從業經歷,用實例闡述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汶上電視臺名牌欄目《汶上新聞》擔負著宣傳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的重任,為全縣人民所關注。為貫徹落實新聞“三貼近”原則,增強新聞的貼近性、可視性,汶上電視臺將周日的《汶上新聞》節目改版為《一周視點》,鑒于,周一至周五播出的內容大多以會議和政府中心工作為主的簡要報道,以至于有些貼近群眾和服務政府中心工作的內容得不到有效的宣傳,《一周視點》創新了以往公式化的形式,重新定位、重新選題,避開會議化,追求深度報道,對一周內出現的好新聞和重要事件進行深度報道,深刻解讀。增強了故事性、服務性。一周的新聞事件眾多,如何選擇是一個值得主義的問題,只有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才有報道的價值。需要在調查研究中挖掘深度,要善于描述層面,注重運用恰當的分析方法。
自2010年8月22日開播至今,已播出《一周視點》節目20期。《一周視點》以新穎的編排方式、靈活多樣的報道手法和“說新聞”的主持風格,讓觀眾耳目一新,節目播出后取得較好反響。
2.1節目的板塊化
《一周視點》節目一改過去《一周要聞》簡單地將時政新聞進行刪減播出的做法,以板塊統領節目。節目下設“時政要聞” “本周聚焦”“一周看點”“記者在現場”“本周人物”“新聞透視”“它山之石”“本周紀事”“本周故事”“法治在線”等板塊。“時政要聞”作為常設板塊,每期控制在2分鐘之內,主要是將一周內縣幾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的活動進行再加工,力求簡明扼要、言簡意賅。
2.2節目的貼近性
《一周視點》節目的定位是貼近百姓生活,以靈活多樣的報道手法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讓觀眾喜聞樂見。“本周聚焦”聚焦一周內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平民的視角注重對政策的解讀,解疑釋惑,用事實說話,相繼報道了“新農保”“東和園社區拆遷改造”“亮黃牌”“治污迎查”“家長會”“打造大運河申遺的樣板、運河文化的新地標”“小農水”、農民冬閑忙“充電”、“開發區建起老年公寓”“劉韻珂故居旅游項目啟動”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記者在現場”以記者的視角觀察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大量運用同期聲,突出現場感,讓觀眾身臨其境,先后報道了“夜查酒駕”“查月餅”“土地托管”“查煙花”“乙肝疫苗接種”“村民直選評‘孝星’”“職工技能大賽”“激情飛揚的校園文化藝體節”“銷毀非法煙花爆竹”等。“一周看點”以記者全程出鏡的方式,向觀眾介紹我縣可看、可圈、可點的景點及風土人情,增強觀眾對汶上景點及風土人情的了解,相繼播出了“汶上人游汶上”“走進蓮花湖濕地”“走近東護城河”“走進楊柳店民俗文化展覽館”、“探秘寅寺月餅”“綠葉饅頭的奧秘”“飽含激情的干部職工演講比賽”走進汶上一中“德育教育區”、鄉村建起“大超市”等節目。“本周人物”把鏡頭對準普通人,不注重典型人物的報道,注重挖掘普通人的故事,與觀眾產生共鳴,如研究汶上名人劉韻珂的汶上一中教師王懷瑞、養殖火雞的苑莊鎮苑莊村農民孫紅強和魏慶苗夫婦、軍屯鄉徐村養殖鷓鴣的女能人王紅霞、頭中兩刀勇斗歹徒的縣公安局城關第二派出所協勤隊員于運良等等,都陸續進入記者的視線,成為《一周視點》報道的對象。
2.3節目的可視性
相對于純新聞節目而言,節目的可視性無疑是電視雜志類欄目追求的目標和節目成敗的關鍵。《一周視點》著重在故事性和畫面上下功夫,“本周紀事”“本周故事”等板塊就側重于講故事,“一趟旅行帶來的財富轉機”講述養殖戶選擇養殖項目的曲折故事;“大愛永存 生命如歌”講述白血病患者的故事;“感人至深的巾幗十佳報告會”只截取“巾幗十佳”感人肺腑的情節進行展示。而“一周看點”則以畫面取勝,多視角、運用音樂、典故等。“走近東護城河”在介紹新建成的東護城河兩岸美景時,著重介紹東樓的來歷及與東樓有關的歷史典故,“說起東樓,就不得不提起一段歷史典故,相傳唐李太白游覽中都,太白喜登高,于是便登上東樓,憑欄俯瞰,美景盡收眼底,于是興起,飲酒大醉,作詩一首,詩曰:昨日東樓醉,還應倒接蘺。阿誰扶上馬,不省下樓時。這便是后世傳誦的《魯中都東樓醉起作》,在顯示出李白詩仙才氣的同時,又反映出東樓景色之美,讓詩人流連忘返。”同時將《魯中都東樓醉起作》的原文在屏幕上作動態處理,用書法體展示,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2013年11月8日記者節前夕制作的“記者之歌”短片則在節目開始將記者出鏡不成功的一面做成花絮,并配以相應的言簡意賅、詼諧成趣的文字作注解,然后再推出片名,讓觀眾忍俊不禁。
[1]高俊芳.淺談縣級電視臺如何打造精品欄目[J].科技風,2012(11):21.
[2]伍潔.創辦精品欄目是辦好社區新聞版的制勝法寶[J].中國地市報人,2012(9):29-30.
G2
A
2096-0360(2016)13-0165-02
王淑榮,汶上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