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國土資源監察支隊 黃世冬
關于做大做強古田縣食用菌專業市場的思考
福建省寧德市國土資源監察支隊 黃世冬
古田縣是中國食用菌之鄉,而做大做強古田縣食用菌專業市場是維持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優勢的方向所在。本文在對古田縣食用菌專業市場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從加強實體市場建設、網絡市場建設、行業協會建設、政府監管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對如何做大做強古田縣食用菌專業市場提出了具體建議。
食用菌 專業市場 SWOT分析
食用菌是FAO推薦的21世紀健康食品,WHO推薦的“一葷一素一菇”健康膳食三大基石之一。我國食用菌產區分布大江南北,是食用菌生產第一大國,占全球生產總量的70%以上。
古田縣曾經是全國生產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科技實力最強、營銷網絡最廣的“中國食用菌之鄉”。該縣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人工段木栽培木耳,現有20多家民營食用菌科研機構,近百家菌種場,近30萬人從事食用菌行業。但近年來,相對河南、浙江慶元等食用菌產業后發地區,古田縣食用菌生產增長速度有所減緩,昔日的食用菌生產絕對優勢已不復存在。
而相對于這些地區,古田縣食用菌生產歷史最久、技術最全面、營銷網絡最廣;并且,古田處于長三角、珠三角、臺灣三大經濟區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離最近出海口車程僅2小時左右,有著其他食用菌產區不具有的獨特地理區位優勢。因此,科學利用比較優勢,做大做強古田縣食用菌專業市場,使古田縣成為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產品交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和中國食用菌對外交流的窗口,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食用菌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源聚集,形成先發優勢,是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方向所在。
古田縣食用菌專業市場建于1991年,是全國最早、最大的食用菌專業批發市場,農業部全國第七批定點市場,輻射范圍近至浙南、贛東,遠達遼寧、陜西、河南等地。
2.1優勢(strength)分析
地理區位獨特,交通便捷。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臺灣省三大經濟區的中間位置,離福州馬尾港、寧德三都港均不到200公里。京臺高速、京福高鐵、寧古二級路大大縮短了古田至世界各大目標市場和其他食用菌產區的時間距離。
栽培歷史悠久,產業集聚程度高。古田縣是全國食用菌栽培歷史最久、種類最多、技術最全面、產量最高的食用菌生產大縣。
營銷網絡最廣。古田縣食用菌銷售網絡已遍布全國,行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2劣勢(weakness)分析
商品檔次低,技術含量不高。目前進場交易的食用菌大部分為初級產品,且多數為銀耳等普通食用菌,珍稀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品種較少,產品附加值不高。
知名品牌少,名牌效應低。目前只有“古田銀耳”等少數菌產品商標獲國家商標局批準登記注冊,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國家原產地保護產品只有古田銀耳,獲得著名商標、馳名商標的更是屈指可數。
市場規模小,功能單一,配套設施不完善。市場占地僅8000平方米,中心交易區僅800平方米,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大型專業市場的要求;市場目前僅有批發零售功能;酒店賓館寥寥無幾,客運能力、物流能力也與建設大型專業市場的要求相差甚遠。
對外宣傳力度不足。很少舉行有影響力的產品展銷會、博覽會、發展論壇等,“食用菌之都”的知名度逐年下降。
從業人員素質整體不高。市場商戶大部分文化素質不高,缺乏現代商人的經營意識,很難適應現代交易手段和交易環境的發展。
2.3機會(opportunity)分析
國家支持“海西”建設、省委省政府支持“環三”建設的機遇。“海西”、“環三”的宏偉藍圖給古田縣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給古田縣建設大型專業市場提供了政策支持。
交通條件的改善。古田縣打通了環翠屏湖路,改造了一批省道、縣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京福高鐵、京臺高速、寧古二級路建成通車,寧古高速、寧古鐵路也在規劃建設之中。交通條件的大大改善徹底改變了古田縣交通閉塞的面貌,為古田縣建設大型專業市場提供了交通設施基礎。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可以在網絡上實現商品的展示、業務洽談、合同簽訂、貨款支付等流程,縮短了古田至世界各地的時空距離,為古田縣建設全球性食用菌專業市場提供了可能。
2.4威脅(threat)分析
先發效應逐步弱化,全國各地新興的食用菌市場對其形成有力競爭。如有“中國香菇城”之稱的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產品銷往30多個國家,其中野生菌產品占據了法國市場的50%以上。
國外一些大型現代化食用菌企業也瞄準了中國市場,積極籌資辦廠,這也對古田縣食用菌專業市場構成競爭威脅。
網絡市場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善及“海西”、“環三”戰略的實施為古田縣打造世界級的食用菌產品、技術和信息集散中心提供了可能。為此,古田縣要強化優勢、消除劣勢、把握機會、正視威脅,主動融入“海西”、“環三”建設,打造國內最大、國際知名的食用菌專業市場。
3.1進一步加強實體市場建設,完善實體市場功能
3.1.1完善市場功能
改變現有市場功能單一的局面,增加會展、技術交流與培訓等功能。通過舉辦全國性的食用菌博覽會、產業發展論壇等,為專業市場成為信息集散中心服務。通過聯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舉辦技術培訓、職業教育等形式,為專業市場成為技術集散中心服務。
3.1.2擴大市場建設規模
在現有的食用菌專業市場基礎上,高水平、高起點地做好專業市場規劃,進一步擴大市場建設規模,形成規模優勢;適應產品、技術、信息集散中心的功能,合理安排市場內部布局結構。
3.1.3做好市場環境建設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推進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公用事業、賓館酒店等硬件建設;制定和完善市場運行相關法規和制度,維護市場的獨立性,促進和保護公開、合理、公平的競爭秩序,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2大力推進網絡市場建設
現代網絡市場突破了時空制約,改變了信息交流方式,大大節約了交易成本。借助網絡市場,傳統市場可以拓展市場范圍,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快速提升市場競爭力。而在傳統市場基礎上建設的網絡市場,擁有貨源、信息、客戶群、實體經營后盾和品牌等優勢。因此,網絡市場可以與實體市場互為補充、相互促進。
因此,建議整合現有的專業市場和古田食用菌信息網等網絡市場,充分利用網絡與實體兩個市場的優勢,打造國內一流的網絡食用菌專業交易平臺,提高食用菌專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3.3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加大政府監管力度
根據市場經濟理論,市場的分散性、無序性需要政府來組織、規劃和規范,才能形成規模效應。我國正處于轉軌時期,各項制度正在完善之中,規范的管理有利于古田縣在食用菌產業發展方面形成制度先發優勢。
3.3.1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形成行業合力
制定行業協會標準,指導菇農生產,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
組織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組織人才培訓、舉辦食用菌職業技術學院(校),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組織企業申報全國名牌產品、原產地標記、綠色食品使用證書等,打造古田食用菌產業品牌。
組織舉辦食用菌展銷會、博覽會、產業發展論壇,并使之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食用菌產業盛會,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古田縣食用菌產業和專業市場的全球知名度。
3.3.2加大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力度,確保消費安全
一要從源頭上把關,切實加強菌種、原輔料、肥料、農藥等的流通、使用監督,堅決查處違法行為。
二要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在市場內設立食用菌檢測儀器,免費提供食用菌營養成份、農藥殘留等檢測服務,消除信息不對稱問題。
三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率先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政府還可以通過行業協會對網上銷售的商品進行監督、檢查和認證,維護網上交易誠信,并建立商戶誠信檔案;接受消費者投訴、舉報,實行先行賠付等制度。
3.4強化政策扶持引導
通過供地、信貸、稅收等政策手段促進市場建設和市場優質商戶發展,引導產業發展方向,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形成產業與市場發展的良性互動循環。
[1] 張金霞,黃晨陽,陳強.國內外食用菌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03ce60590c69e c3d5bb7584.html.
[2] 黃光欽,莊鴻恩.古田縣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08(10).
[3] 林新.古田致力打造“中國食用菌之都”[J].福建農業,2006(5).
F127
A
2096-0298(2016)08(c)-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