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 季翔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 季翔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材過多地注重理論性教學,內容陳舊,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脫節。針對教材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理念、力度等問題,本文提出了加強合作教材開發應注重實用技能型、雙方互贏、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等思路,并對教材開發提出了加強合作機制、注重內容建設及“雙師型”教師人才培養的相關建議。
校企合作 教材開發 技能型 工學結合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設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及實踐教學課程。目前,高職院校在專業及實踐課程的教材或是選用側重理論教學的本科教材,或是自編的校本教材;由于各方面原因,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大,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培養的目標是專業技能型人才,要求實踐動手能力強。針對專門適合于高職院校高質量的專業教材少的現狀,國務院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訓相融合”的理念。因此,加強教材的合作開發,提高學校的專業建設十分必要。
1.1合作理念需要改進
根據學校的考核要求,往往需要與當地企業建立各種形式的合作,包括教材建設、實訓基地等。企業由于考慮各方面的利害因素,會象征性地保持這種關系。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如果想要進一步深入與長遠發展,則應充分考慮雙方的需求,使雙方都能從中獲益,這樣合作才能真正實施與維持。校企合作應建立在雙方意愿與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校方與企業有長遠規劃,各取所需,而不是單單為了面子上戰略合作的協議。因此,應改善其合作理念,創新思維,既能起到校企教材開發的效果,又能為企業帶來實際收益。
1.2合作機制的力度亟待增強
現實中,雖然雙方建立了所謂的合作關系,但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往往是單方面的閉門造車,雙方溝通交流缺乏;作為高校的教師,往往占據主體地位,而企業的參與者,則象征性地參與進來,并沒有真正發揮合作的作用。當然,這本身與合作理念有一定關系,但深方面的原因則是校企雙方管理層的重視程度與參與度不同,直接影響教材開發的力度與效果。如果教材的開發對企業確實有收益,管理層應該制定相關機制,激勵企業有實踐技能的人才參與進去,而不是形式上的走過場。校方不能只是為了完成考核指標,應尊重雙方意愿,選派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師與企業專業人才磋商,加強激勵機制,共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開發。
1.3教育體制浮躁
造成上述問題的深層次原因來源于當今浮燥的考核體制與利益鏈。為了追求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在專業教材的選擇上,學校往往要求校本教材,鼓勵教師自己編著教材,并作為職稱與晉升的考核依據;同時,出版社面臨出版的任務指標,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許多情況下教師只能在教材的編寫上東拼西湊,造成教材質量下降,內容陳舊,與實際相脫節,更談不上深入企業,與企業一線專業人員能夠真正做到教材合作與開發。造成的直接危害是學生學不到真正新穎的、實用的知識,企業招收不到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
在校企合作教材開發中,我們應充分考慮校企雙方的優劣勢和利益需求,發揮政府及行業部門的作用,共同做好教材開發工作。
2.1教材應側重于技能性
傳統教材有一個共性弊病,就是內容往往“高、大、全”,認為這樣會面面俱到、學生獲得的知識點會更多,而結果是學生缺乏興趣,也不能夠充分掌握難點;教師在課堂中是“滿堂灌”,重要是與教材本身的內容是分不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進行互動式的教學。這樣的后果往往是學生沒有掌握充分的知識,失去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教師疲憊于任務式的教學。同時,傳統教材的知識陳舊,與現今技術、技能的迅速發展相比嚴重滯后,不利于企業人才的選拔,因此,編制中要充分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特點與需要,主要以技能型的操作為主,輔以基礎的理論知識,其教材內容才能易學易懂,學生的積極性才會提高。
2.2內容的實用性和前瞻性
目前,企業不能招聘到適用人才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專業不對口,而且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與企業的實踐要求有所脫節。因此,在教材內容的共同開發中,應涵蓋企業實踐操作中的每個具體環節、過程與步驟,讓學生能夠在就業時實現無縫對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又降低了企業的二次培訓成本,企業本身獲得了需要的人才,獲得了雙贏,這也與上述雙方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相關。同時,教材編制的內容應具備前瞻性的特點,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原有的操作與技能已落后于時代,在合作的過程中應尋求最先進、前景性的教材內容,保證企業在將來的實際運用中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2.3加強實訓教材與信息化內容
高校的實訓課程內容與形式非常重要,事實上,許多高校并不真正重視實踐教學,具體體現在其授課的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局限于傳統的手工作業;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學生也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完成實訓而實訓,達不到真正的效果。因此,在校企合作的教材開發中,應將實訓教材列入重點,由具備雙師的教師與企業的專業人才共同完成。另外,隨著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傳統的實訓方式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應在校企合作開發教學軟件平臺的基礎上,加強各種形式的信息化實訓內容,包括模擬企業工作平臺、網絡課程等教學資源。
2.4發揮行業與教育主管部門的作用
教材編寫內容的實用性與標準離不開行業指導與教育主管部門。職業教育的內容、走向、特點與證書等應與行業及教育制訂的標準、政策相一致,這樣才能被企業所接納與認可。如上述存在問題中第三點,現今市場上教材粗制濫造,版本繁多,與企業實踐脫節嚴重,這與高校的自身管理有關,其根源在于行業與教育主管部門。我們既要發揮教材編制中的靈活性,又應該保證教材的質量與統一性。在一些專業教材的編制中,行業與主管部門應制定統一標準與政策,加強管理,共同發揮校、行、企三方職責。
3.1校企雙方共同組建團隊
基于雙方契約與高度重視的基礎上,各自選派專業性強的人員參與到教材的編制過程中來,雙方單位提供保障性的工作條件與政策,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企業方的選擇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可針對定單培養的企業,也可以定位于某一具體行業,或由教育主管部門直接參與,組織協調校企合作教材的共同開發,保質保量地做到雙方共贏。
3.2充分調研,各施所長
教材內容的合理選擇,關系到學生的未來就業前景。作為合作雙方,應在教材的編寫思想、課程的內容體系、實訓的項目及達到的目標方面進行充分的溝通與調研,建立在工作實際流程與需要的基礎之上。作為校方的教師成員,應充分深入企業,對企業實際操作的項目、流程及各個環節作進一步了解,并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而不只是依賴于陳舊、過時的理論或書面知識。作為企業方的實踐代表,也應考慮企業流程的合理性、理論依據,取長補短,共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開發的項目。
3.3注重內容建設
在內容的框架結構編制中,可以打破傳統的一味性理論模式,在每一基礎知識模塊之后,配合實際教學內容,緊密地做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即內容上可以分為基本理論與能力訓練或提高,而不是所有的理論知識點完成之后的一次性實踐與實訓。這種方法更靈活、實用,效果往往會更明顯,既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4加強學校“雙師型”人才的培養
針對教材建設中的弊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學校本身“雙師型”人才的缺乏。目前高校的用人機制還限定在傳統的體制框架內,有嚴格的學歷與年齡等方面的規定,真正需要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專業人才很難進入。因此,學校既需要打破傳統的用人機制,也需要加強自身“雙師型”教師人才的培養,既利于學生,也利于自身。當然,這與學校各方面的激勵機制與政策是分不開的,也是需要思考的方面。
[1] 史富強.高職教育校企合作開發教材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9).
[2] 姚丹.構建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校企合作開發教材新模式[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
[3] 郭國俠.關于開發校企合作教材的理性思考[J].河南教育,2015(Z1).
[4] 趙麗英.河南省中職校企合作教材建設探析[J].河南教育,2014(Z1).
F279.2
A
2096-0298(2016)08(c)-191-02
季翔(1972-),男,漢族,江蘇淮安人,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審計、涉外會計、會計英語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