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燕,張瑞秋
(南陽市臥龍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南陽 473000)
養豬免疫失敗因素及防治對策
劉尚燕,張瑞秋
(南陽市臥龍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南陽 473000)
養豬免疫是防止傳染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經常會出現豬免疫失敗,增大豬病防控難度。本文主要探討影響養豬免疫失敗的因素,并提出相應防治對策。
養豬;免疫失敗;因素
動物體內免疫系統能抵御外來物侵襲,使動物機體免受疾病侵害。但當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免疫功能下降,引發疾病。豬病很多病原潛伏在豬機體內,隨時可能發作,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也可能侵襲豬群。隨著養豬業的發展,近年來實行以免疫預防為主策略,豬病病情趨于復雜,特別是各類免疫失敗因素影響導致豬病愈演愈烈,使豬群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其他疾病易感性也不斷增高,混合、并發或繼發感染增多,增大診治難度,給養豬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一般來說,豬群經過免疫接種后,抵擋不住相應特定疫病的發生與流行,或者效力檢查不合格,均認為為免疫接種失敗。分析免疫接種失敗的原因,常見的免疫失敗因素有以下情況:
1.1 疫苗因素
1.1.1 疫苗質量不合格或已減效失效
使用未經嚴格檢驗廠家生產的疫苗,質量不可靠,達不到理想效價。疫苗保管和運輸過程中如果未控制好溫度,或稀釋后的疫苗未在規定時間內用完,均會降低疫苗效價。
1.1.2 疫苗及劑量選擇不當
選用安全性好、但免疫效力較低的疫苗品系會造成病毒毒力增強和病毒擴散;免疫時未根據日齡掌握正確劑量,導致劑量不足或超量使用[1]。對于那些處于半免疫狀態的還臨床感染的豬,若僅接種1頭份豬瘟活疫苗,不但無法產生免疫力,反而還會刺激引發非典型豬瘟。
1.1.3 免疫接種途徑錯誤,方法不當
免疫時,通過注射途徑的疫苗用于飲水;皮下注射用于肌肉,將皮內注射的用于皮下等。疫苗稀釋時,計算錯誤或稀釋不均勻或疫苗稀釋劑未經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將雜質帶進疫苗;飲水免疫,飲水器未消毒、清洗,飲水器中含消毒藥等,都會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敗。
1.1.4 疫苗間的干擾作用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無交叉反應的抗原同時接種時,機體對其中一種抗原的抗體應答顯著降低,從而影響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
1.1.5 免疫程序不合理
豬場未根據當地或本場豬病流行情況,制訂出合理的免疫程序,而是照搬使用其他地區或豬場的免疫程序,缺乏針對性,免疫效果不理想。若使用地塞米松、磺胺類藥等影響疫苗的藥物,可導致免疫失敗。
在式(10)~式(11)中:y0(i)是不帶噪信號,y1(i)為處理后的數據,n是處理信號的總長度.Rs,n值越高體現了去噪后的純凈程度越好,摻雜的噪聲越少;Er,m,s值越低代表了處理后數據越貼近真實值.
1.2 豬群因素
1.2.1 遺傳因素影響
豬的品種不同,免疫應答各有差異,即使同一品種的不同個體,對同一疫苗的反應強弱也不一致。有的豬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從而使免疫失敗。
1.2.2 母源抗體干擾
母源抗體對初生仔豬有保護作用,但也影響仔豬對疫苗的免疫效果。由于母源抗體水平參差不齊,當所有豬群固定在同一日齡接種時,抗體過高的反而干擾了后天免疫,不產生免疫應答,影響免疫效果。
1.2.3 應激反應影響
養豬場增加飼養密度后可導致環境過熱、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擁擠,再加上運輸、轉群等應激因素影響,增加機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顯著損傷T淋巴細胞,抑制巨噬細胞,減弱免疫能力。
飼料質量影響也是關鍵因素。如果突然改變飼料,或使用發霉變質飼料,會產生大量黃曲霉毒素等,在豬體內蓄積,達到一定濃度會造成豬中毒,抑制豬免疫應答能力,造成免疫效果差,甚至免疫失敗。
1.3.1 血清型存在差異
豬場感染病原微生物與使用的疫苗毒株在抗原上存在較大差異或不屬于一個血清型,導致免疫失敗。
1.3.2 免疫抑制性疾病
如豬藍耳病病毒、豬圓環病病毒、豬瘟病毒等及某些寄生蟲等能損害豬的免疫器官,導致免疫失敗。
1.3.3 早期感染或強毒株感染
豬群接種疫苗一定時間才能產生免疫力,期間有野毒入侵或機體尚未完全產生抗體前感染強毒,可導致疾病發生,造成免疫失敗。
2.1 把好豬苗關
必須到正規豬場選購健康合格豬苗,或本場自繁自養的母豬所產的豬苗,盡可能減少因引進豬苗而造成外來豬病入侵。
2.2 合理正確使用疫苗
選擇正規生物制品廠生產疫苗,嚴格按要求保管疫苗,按有關規定稀釋和使用疫苗。兩種疫苗避開注射,注射器械煮沸消毒。根據免疫豬只數量、疫苗劑量計算出所需疫苗數量,按免疫程序進行免疫,避免浪費。一旦啟封要盡快用完(3 h內),疫苗解凍稀釋后達到常溫后使用。
2.3 加強飼養管理
做好飼料保管工作,確保飼料質量,防止飼料發生變質。改善豬舍環境,給豬創造一適宜的生活環境。有序更換飼料,飼喂次數相對穩定,根據季節和氣候變化適時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溫;保持合理飼養密度;加強通風換氣,定期清污消毒[2]。天氣突變前后和接種前后3~5 d,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等減小應激反應。
2.4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根據本地區或本場疫病流行情況和規律、豬場病史、品種、日齡、母源抗體水平和飼養管理條件及疫苗在體內會相互干擾等因素制定合理科學免疫程序。一般種公、母豬一年免疫2次,統一免疫,每頭每次接種豬瘟細胞苗6~8頭份;仔豬40日齡左右首免,60~65日齡二免,每頭接種劑量4頭份。
2.5 解除免疫抑制
接種疫苗時要求生豬處于健康狀態,這樣疫苗才能真正起作用。處于免疫抑制劑狀態的豬可通過免疫增強劑來解除免疫抑制。
影響規模化養豬場豬瘟免疫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預防控制豬瘟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強飼養管理,及時開展豬瘟免疫抗體檢測,充分了解豬的抗體水平,科學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嚴格按程序免疫接種,堅持定期消毒制度,盡可能減少疾病發生,這是規模化養豬場免疫成功的關鍵。
[1]楊定七.豬場免疫失敗的原因及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3,(8).
[2]鄭洪娟,王富猛,田麗華,等.現代養豬業免疫失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2013,(17).
(編輯:晏兵兵)
S858.28
A
1006-799X(2016)20-0039-02
劉尚燕(1977-),女,河南南陽人,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疫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