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丁忠慶,齊 猛,尤 猛
(1.國家農業標準化檢測與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2.哈爾濱工業大學 化工與化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有機肉鵝養殖的飼料管理
張春紅1,丁忠慶2,齊 猛1,尤 猛1
(1.國家農業標準化檢測與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2.哈爾濱工業大學 化工與化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近年來,有機大鵝養殖成為時尚的朝陽產業,如何在養殖過程中控制管理成本,減少飼養風險,成為有機大鵝養殖的成功關鍵,本文從有機飼料的供給管理,飼料的搭配管理,飼料添加物質管理等幾個方面入手,闡述了有機大鵝養殖中飼料的管理要點,確保在養殖過程中成本控制,同時保證有機完整性。
有機;肉鵝;飼料;管理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提高,人們在對動物性食品的需求量逐年提高的情況下,對動物性食品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引發了有機養殖業的興起。發展有機大鵝養殖,是未來幾年的朝陽產業,或將引領部分高端消費的潮流,但作為新興的高端養殖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掌控養殖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風險控制是有機大鵝養殖中必須規劃的內容,做好有機大鵝養殖中飼料的管理與規劃成為有機大鵝養殖成功的關鍵。
有機大鵝養殖應該采用有機飼料飼養,為了保障在養殖過程中能夠有充足的有機飼料供應,要立足當地資源,在保證營養成分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成本,使飼養者得到更大的經濟效益。要求飼料中至少有50%來自本養殖場飼料種植基地或本地區有合作關系的有機農場。飼料基地的管理要按照有機方式進行管理,但是作為自有的有機農場生產的飼料在養殖場籌建初期可以未經過轉換期,作為有機飼料飼喂自己養殖場的大鵝,從而減少養殖的成本。
有機大鵝養殖必須以有機飼料飼喂,但是不排除特殊情況下出現有機飼料供給問題。有機鵝場一定要制定應急措施,確保在意外情況發生時,能夠保證肉鵝養殖的有機完整性。有機肉鵝養殖中如果出現有機飼料短缺,可以使用15%的常規飼料,但是要規劃好每日常規飼料的投料量,一般不可以超過每日飼喂量的25%,除非出現不可預見的嚴重自然災害或人為事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飼喂超過以上比例的常規飼料,但是要經過認證機構許可。
肉鵝在不同的日齡,機體生長速度不同,對于營養的需求不同;每階段消化系統的發育程度不同,對飼料的利用效率也不同,因此,根據肉鵝生長的不同日齡。精心配制合適的日糧。既滿足鵝的生理需要又不造成營養浪費。
2.1 雛鵝
4周齡以內的大鵝稱為雛鵝,雛鵝時期是骨骼快速生長的時期,此時的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善,此階段的飼料要富含蛋白質,易于消化,不宜盲目增加粗飼料的含量,因為粗纖維能夠促進胃腸的排空速度,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降低飼料的消化率,同時增加了雛鵝的采食量,增加養殖成本。
2.2 育成鵝
育成鵝是4周齡至催肥前的青年鵝,一般在此階段進行放牧管理,不僅能節約飼料成本,又對大鵝的發育有促進作用。這個階段是肉鵝肌肉迅速發育的時期,該階段鵝的覓食力、消化力、抗病力都已大大提高,食量大,耐粗飼,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增強。此時期增加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促進肉鵝的生長,降低飼料轉化比。擁有自有種植基地的有機養殖場要根據不同品種牧草生長特性和養鵝生產的不同季節對牧草的種植品種和輪牧情況進行規劃,確保有機牧草能夠源源不斷的供應。
2.3 增肥期
肉鵝一般在飼養到13周后主翼羽長出,此時的體重較大,但是胸肌不厚,屠宰率低,可食部分少,因此在上市前半個月要適當進行催肥。此時大鵝要減少運動,防止吃肥走瘦,一般進行圈養,飼料中要逐漸增加精料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因此,此時期的飼料中玉米、稻谷、小麥、糠麩的比例較大,一般可占到一半以上,同時配以豆粕,營養素等,確保營養需求。充足供給飲水,讓大鵝吃飽,適當時可以采用晚上加飼一次的做法。
鵝飼料的配制,特別是精料的配制,必須根據各階段的營養需求而添加必要的營養素,但是作為有機飼料的配制必須掌握幾個不可逾越的紅線,保證大鵝的營養需求和飼料的有機性。
3.1 鵝飼料中可添加的物質
鵝飼料中可以添加天然的氧化鎂、綠砂等天然礦物質,當這些物質不能滿足需求時,可以在有機產品允許添加的附錄中選擇農業部行政主管部門發布的飼料添加劑,但是必須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批準銷售的產品,絕對不可以使用轉基因生物或其產品。
3.2 不能在鵝飼料中添加以下產品
禁止在飼料中添加以家禽為原料的制品,如骨粉、羽毛粉等。禁止飼喂加工或未加工的動物糞便。禁止使用化學溶劑提取的或添加了化學合成物質的飼料,但使用水、乙醇、動植物油、醋、二氧化碳、氮或羧酸提取的除外。禁止在飼料中添加促生長制劑,如抗生素、抗寄生蟲藥和激素。禁止使用調味劑、香料、防腐劑、著色劑、抗氧化劑、粘合劑、化學提純的氨基酸等。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來源渠道的拓展,食品安全成為時下最讓人擔憂的問題,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溝油等問題層出不窮,微生物、激素超標,化肥過量、農藥殘留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購買無污染有機食品。但是有機生產不同于常規產品生產,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材料和手段,保證利益的最大化,有機生產為了追求純天然、無污染的特性,必然要在生產中增加成本的投入,也會因為某些限制,增加生產的風險。在有機養殖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得不面對有機生產中的高投入、高風險性,合理的規劃投入和產出比,在不違背有機原則的情況下,有效的規避養殖中的風險,確保有機養殖健康、有序的發展。
(編輯:尹 云)
F326.5
B
1006-799X(2016)20-0126-01
張春紅(197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有機產品認證和農業標準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