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江
(遵義市交通勘察設計有限公司,貴州 遵義 563000)
?
山區改擴建公路路線設計要點
呂永江
(遵義市交通勘察設計有限公司,貴州 遵義563000)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各項工程建設工作不斷的增多。同時,由于公路工程負荷量不斷的增加,公路改擴建工程也逐漸增多。主要針對山區改擴建公路路線設計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山區;改擴建;公路;路線設計
1工程概況
擬建的S101綏陽至寬闊公路改建工程,起點位于綏陽縣高坊子,順接S101老路,起點樁號K0+000=原老路樁號K204+080,經槐子樹、風華、工業大道、4號路、小峰坎、黃魚江、唐家壩、觀音巖、周家灣、枧壩鎮、金竹林、杉木菁、大田坎、水井坎、巖坪、塘村河、柏楊、朝天壩、火秋坪、大堡、堰塘灣等地,終點位于綏陽縣寬闊鎮,與G352國道(原S303省道)在寬闊鎮加油站附近平交,交叉處G352老路樁號K490+900,路線全長71.973 km。
2路線方案比選
(1)高坊子至宋家院子段方案比選(A線比選方案)
K線方案:路線起于綏陽縣高坊子(項目起點),沿工業大道延長線規劃線位布設路線經槐子樹至宋家院子,路線長度3.4 km,線形很好,路線較短,拆遷較少,有小橋1座,工程造價高。
A線方案:路線起于綏陽縣高坊子,起點樁號AK0+000,路線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路線利用現有公路2.2 km,在綏遵高速公路蒲場互通出口處附近左轉偏離S101老路,經李家咀至宋家院子接K線,終點樁號AK3+742.971=K3+400,路線長度3.742 971 km。線形較好,拆遷較多,有小橋2座(其中1座為原橋利用),工程造價低,路線與綏遵高速蒲場互通出口的連接最直捷,但路線橫穿蒲場鎮城鎮規劃區。
方案評價: A線方案利用老路較多,與綏遵高速蒲場互通出口的連接最直捷,工程造價低。但A線方案路線比K線長0.342 971 km,路線橫穿蒲場鎮城鎮規劃區,與工業大道延長線規劃線位不重合,不滿足地方建設需要。K線完全不利用老路,全部為新線,工程造價較A線多2 751.86萬元,但K線完全沿工業大道規劃布設路線,能促進整個綏陽縣工業經濟發展,且K線與蒲場鎮規劃完全不干擾。經綜合比較,選擇K線。
(2)綏陽縣城過境段方案比選(B線比選方案)
K線方案:路線起于工業大道唐家橋附近,利用已建成的工業大道至4#路口,左轉繼續利用已建成的4#路,再左轉沿2#路(規劃未建)布設路線至余家店子,路線長度4.682 km,路線較長;因利用已建成的工業大道和4#路,拆近少,工程造價低。
B線方案:路線起于工業大道唐家橋附近,起點樁號BK12+318,沿7#路(規劃未建)布設路線經金承社區、連豐社區至余家店子接K線,終點樁號BK15+143.905=K17+000,路線長度2.825 905 km,路線較短線形順適,但拆遷很大,工程造價高。
方案評價: B線方案路線較K線短1.856 095 km,線形順適、由于路線經過金承、連豐兩個社區,拆遷量很大,拆遷難度也很大,工程造價高;K線路線總長4.682 km,其中利用已建成的工業大道2.782 km,新建路線長1.900 km,較B線新建路線短約0.926 km,拆遷較少,工程造價較B線少2 509.62萬元,K線、B線均與縣城規劃相符。經綜合比較,選擇K線。
(3)小峰坎隧道段方案比選(C線比選方案)
K線方案:路線起于余家店子,沿S101老路廊帶布設路線經泡沫廠、聯谷農業公司,設小峰坎隧道穿過大山后接回老路經云盤山飲料公司至楊家溝,路線長度4.0 km,路線較短,線形較好,有中隧道1座,即小峰坎隧道(隧道長度995 m),因隧道進口前路基工程量較大,工程造價略高。
C線方案:路線起于余家店子,起點樁號CK17+000,沿S101老路廊帶布設路線經泡沫廠、聯谷農業公司,設小峰坎隧道穿過大山,因C線隧道設計高比K線隧道高計高程高約20 m,出隧道路線因高差過大無法接回老路,沿老路左側山坡布設路線并設2處回頭曲線克服高差后接回老路經云盤山飲料公司至楊家溝接K線,終點樁號CK21+794.441=K21+000,路線長度4.794 441 km,路線較長,線形較差,有中隧道1座,即小峰坎隧道(隧道長度960 m),因隧道進口前路基工程量較小,工程造價略低。
方案評價: C線與K線主要圍繞小峰坎隧道的線形、隧道進口前路基挖方深度、隧道出口后線形等進行比較。C線小峰坎隧道進口前路基開挖量較小,隧道進口前90 m(CK18+240~CK18+330)路基挖為2.20~14.0 m。但C線方案隧道線形較差,隧道出口后線形也很差,設2處回頭曲線以克服高差,路線也較K線長0.794 441 km。K線方案小峰坎隧道線形較好,隧道出口后線形也較好、路線也較C線短,但由于隧道出口路線較短不利于克服高差,小峰坎隧道設計標高較低,同時又為了控制隧道規模,造成隧道進口前路基開挖量較大,隧道進口前200 m(K18+070~K18+270)路基挖為8.50~25.0 m,工程造價較C線多566.16萬元。經綜合比較,選擇K線。
(4)杉木菁埡口段方案比選(D線比選方案)
K線方案:路線起于枧壩鎮新臺村卷洞橋,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路線經石王子、杉木菁水庫(左側)、杉木菁埡口至干樹子附近,路線長度4.260 km,路線較長。因沿S101現有老路布設路線,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
D線方案:路線起于枧壩鎮新臺村卷洞橋,起點樁號DK43+440,首先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路線約300 m,逐漸向右偏離老路進入新線路段,經老屋基、杉木菁水庫(右側)、杉木菁埡口,至干樹子附近接K線,終點樁號DK46+833.614=K47+700,路線長度3.393 614 km,工程量較大,占用土地較多,工程造價高。
方案評價:D線方案路線較K線短0.866 386 km,平面線形較好,沒有回頭曲線,但D線為新建,工程量較大,新增占地較多,工程造價高,同時對杉木菁周邊的自然環境的破壞也大;K線沿S101現公路布設路線,路線較長,線形較差,有2處回頭曲線,但K線全部為利用老路改建,工程量較小,新增占地較少、工程造價較D線少1 846.40萬元,對杉木菁周邊的自然環境的破壞也較小。結合本次改建設計原則—多利用老路、少占地、節約投資,選擇K線。
(5)巖平段方案比選(E線比選方案)
K線方案:路線起于寬闊鎮巖坪小學,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路線經巖坪煙葉站至大立帽,路線長度1.1 km,路線沿老路布設,有利于巖坪村發展,但線形差,工程量略大,拆遷多,工程造價略高。
E線方案:路線起于寬闊鎮巖坪小學,起點樁號EK55+600,路線不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繞經巖坪煙葉站,直接右轉從陡崖邊緣布設路線至大立帽接K線,終點樁號EK56+201.571=K56+700,路線長度0.601 571 km。線形較K線好,路線較K線短0.498 429 km,由于路線經過陡崖,路基開挖工程量較大,但拆遷較少,工程造價略低。
方案評價: E線方案路線較K線短0.498 429 km,線形較K線好、由于路線經過陡崖,路基開挖工程量較大,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較大;K線雖然路線較長,線形差但完全利用S101現有公路進行改建,工程量較小,但拆遷較多,工程造價較E線多71.89萬元。經綜合比較,選擇E線。
(6)大菁溝埡口段方案比選(F線比選方案)
K線方案:路線起于寬闊鎮大堡,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路線經煙兜圈、墳崗至大菁溝埡口,路線長度1.66 km,線形較差,有回頭曲線2處,由于沿老路布設路線利用老路改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較低。
F線方案:路線起于寬闊鎮大堡,起點樁號FK69+140,首先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路線約200 m,逐漸向左偏離老路進入新線路段,經煙兜圈至大菁溝埡口接K線,終點樁號FK70+143.408=K70+800,路線長度1.003 408 km,路線較短,線形很好,由于為新建,工程量大,工程造價較高。
方案評價: F線方案路線較K線短0.656 592 km,線形直順、沒有回頭曲線,但全部為新建,工程量較大;K線雖然路線較長,線形較差,但完全利用S101現有公路進行改建,工程量較小,工程造價較F線少180.84萬元。經綜合比較,選擇K線。
(7)火秋坪至寬闊段方案比選(G線比選方案)
K線方案:路線起于寬闊鎮火丘坪,沿S101現有公路布設路線經大堡、墳崗、大菁溝埡口、堰塘灣至寬闊鎮加油站附近與G352國道(原S303省道)平交。路線長度4.071 km,線形較差,有回頭曲線2處,因利用老路改建,工程量較小,工程造價低。
G線方案:路線起于寬闊鎮火丘坪,起點樁號GK68+400,路線右偏離開S101老路順山形布線經
大喬灣、高原小學至窯子壩后進入開闊的壩地,沿原有機耕道走廊帶布設路線經觀音橋、老房子至謝家坪與G352國道(原S303省道)平交,終點樁號GK72+508.033,路線長度4.104 08 km,線形較好,沒有回頭曲線,但全部為新建。工程量較大,工程造價高。
方案評價: G線方案線形好,平、縱指標較高,但全部為新建,新增占地較多,工程量較大,工程造價高,同時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較大;K線線形較差,有回頭曲線2處,因利用老路改建,工程量較小,工程造價較G線少2 429.27萬元,結合本次改建設計原則——多利用老路、少占地、節約投資,選擇K線。
參考文獻:
[1]楊同偉.合理線形指標在山區低等級公路改擴建工程中的應用[J].中華建設,2015:122-123.
[2]朱作云.淺談山區普通公路路線線型設計思路[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4:23-24.
[3]唐耀春.關于山區公路路線勘查設計要點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45-46.
[4]邢瑞民,劉午亮,韓建國.山區公路路線勘察設計問題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178-179.
Route design points of the reconstruction highway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LV Yong-jiang
(Zunyi Traffic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Zunyi, Guizhou 563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constantly on the rise.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load increasing, highwa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this paper, route design of the reconstruction highway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has been analyzed.
Keywords:the mountainous area; reconstruction; highway; route design
收稿日期:2015-11-15
作者簡介:呂永江(1988-),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4-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