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青
身份證410322198503158369
淺論城市建設中的經濟管理方式及作用
楊青青
身份證410322198503158369
對于城市規劃中的理論部分和實施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介紹了我國存在的很嚴重的城市建設問題。
城市建設;經濟管理;協調發展
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將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城市建設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視頻《中國的蓋樓》反映了我國各大著名城市從1996~2011年的城市變化,里面城市畫面3年一變,有的城市甚至整個布局都變了。這個視頻讓筆者注意到了兩個問題:一是城市的綠色越來越少了,有的城市已經看不到半點綠意了;二是變著變著很多城市都一樣了。我國城市建設在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出現了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有的問題將會對城市未來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由于受到長期市場經濟的影響,有些地方已將城市的排水、管道煤氣、道路、交通、綠化、供水、供電、防洪等基礎性設施看成為非生產性的設施,這對城市的基礎建設非常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強調精神文明建設,城市的基礎設施列入至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這種做法讓城市的基礎建設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相脫節。還有觀點認為,城市基礎建設完全是政府的工作,政府只需要發文件、定計劃、立項目即可。這些觀念把建設工作的多數內容放至經濟工作之外,導致了城市建設的落后局面。實際上,城市的建設工作應該是直接服務于生產、生活的,參與到社會生產的全過程中,具有創造和使用價值。
自從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后總共經歷了兩次規模較大的通貨膨脹,而整治通貨膨脹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縮減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我們國家的城市經濟面臨著一些非常嚴重的問題:社會購買能力大幅下降,失業率明顯上升,產品銷路不通,企業存活困難。按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制約國民收入增加的問題并不是總體的供給不足,而是總體需求不足,即只要有消費與投資即可運用已有資源進行產品生產來增加國民的收入。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生產能力的增加和購買力相對減少,是社會經濟基本矛盾。
2.1 保證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城市建設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物質基礎,帶動生產的生活消費具有消費、生產的雙重性。根據相應的數據分析,百分之六十的城市建設投資用于原材料,百分之四十用于管理、工資消費。由此可見,城市對于經濟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為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對城市建設的保障作用。
2.2 擴大就業范圍
城市建設就像一個巨大的廣場,可以容納許許多多的就業者。當前城市就業的路子比較少,很多下崗人員會選擇投資不多甚至不投資的客運交通、修理、家務勞動、餐飲業等,導致許多下崗人員盲目流動。加大對城市建設管理可以容納并吸收大量的城市失業人員。實際上這也和城市建設系統的性質有關,因為基本上城市建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例如住宅工作、城市綠化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需要對企業進行深入的改革幫助企業可以脫離困難。就目前而言,建設企業的難題有:職工老年化、利息重、負債多,資金流動非常困難。而對于這些問題,企業都要采取重新組合、破產、改革制度來走出困境。企業將一些有用的資產進行重組,讓其可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城市建設的經濟管理是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基礎和前提,是啟動城市經濟的重要方法,運用經濟的手段對城市建設進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對資源進行整合、優化、配置,以最快的速度對城市進行建設。因此,城市化建設經濟管理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也是值得我們注意和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