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婕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與機制研究
于 婕
(大連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在“一帶一路”戰略蓬勃發展中,我國的外語水平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高校外語專業應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對外語的重視程度,培養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需要。
“一帶一路”戰略;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機制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在2013年9月,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提出的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同年10月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明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而形成了新亞歐大陸橋、中伊土走廊、中巴走廊等六大走廊的“一帶”,天津、連云港、青島、日照等若干港口支點連成“一路”,[1]這是一條促進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教育等全面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一帶一路”戰略是所有相關的國家共同努力,協調發展,我國周邊國家有 20余個,如果能夠充分發掘周邊國家的潛力,以我國為主要的發展對象,合理利用國內以及國外市場,使我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充分享受其發展成果。
目前,我國與中亞、歐洲國家形成了跨國帶狀經濟合作區,我國貿易、技術文化交流不斷增多,對外語人才需要也逐漸增多,但是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只是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發展,無法滿足“一帶一路”戰略服務的需要。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雖然會有一定的媒介作用,但是如果是使用沿線國家的本土語言,就會加強國家的信息交流,避免出現誤解,這已經成為當前世界各國發展的共識。
要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需要各國加強語言投入,培養高素質的外語人才。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與周邊各國間的交流逐漸密切起來,國際交流中必然少不了語言的溝通,在語言中出英語、漢語、俄語、法語、阿拉伯語等[2],還有很多國家的語言是不同的,文化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在經濟文化發展中,我國的很多企業人員、貿易人士都受到了文化差異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促進跨文化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合作發展,我國就需要加強外語人才培養,充分發揮人才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協調發展作用,使我國的經濟實現更好的發展與進步。
3.1 高校外語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一帶一路”發展的全面提升,各國間的交流與發展逐漸頻繁,對外語人才的需要也逐漸增多,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的實際需要,高校在培養外語人才時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要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強,管理型的復合人才。外語人才在各國企業貿易間的合作中能夠展現出良好的合作、交際、溝通、管理等能力,能夠高效的完成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穩定發展[3]。同時,強化各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人才是競爭的核心,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發展、經濟競爭的重要方面,有助于促進企業、國家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在培養外語人才時需要注意提高人才的創新意識,研究意識,掌握豐富的理論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創新意識,為經濟交往增加動力。
3.2 加強外語教學改革
我國的外語教育主要注重英語教育,其他語言的學習并不重視,使得在社會應用中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無法讓學生學以致用,使教育資源被浪費,無法實現其經濟效益,主要就是沒有語言教育發展的環境。“一帶一路”戰略為語言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與空間,這也就需要語言培養上要實現均衡,實現外語教育改革。對于高校,應充分“一帶一路”的積極作用,加強商貿、能源以及物流等專業人才的語言培養,豐富高校的外語語種,加強語言教師素質能力的培養,促進高校語言教育改革的順利推進。學生是語言學習的主體,高校應建立完善的輔助機制,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語言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語言上有所成就,根據“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現狀制定科學的職業規劃,為促進我國在“一帶一路”經濟發展中的進步提供動力[4]。
3.3 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
外語能力培養中,實踐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實踐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語言的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好的促進自身的發展與進步。
國家可以將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上的企業結合起來,實現校企合作,邀請企業中的語言人才到學校進行講座等,幫助學校培養緊缺語言的人才,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讓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的語言應用到“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中。同時,高校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去,讓學生在實習期、假期等到“一帶一路”沿線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從實踐中了解自己的語言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更有針對性的強化自身的語言能力[5]。
在培養外語人才時,高校應積極轉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法,實現復合型的外語教學模式,從企業的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出發點,使學生實現知識型的發展與轉變,在教學中,充分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學生在外語學習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通過現代化、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實現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外語學習效率的提升。
作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戰略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部署,在“一帶一路”經濟發展中,外語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資源,應積極加強外語人才的培養,實現復合型人才的構建,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的軟實力,實現我國在“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的發展與進步。
[1]蔡志全,趙紅霞.“一帶一路”背景下試行多元外語教育政策的思考——以新疆地區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1(1):10-14.
[2]王文軒.“一帶一路”引領下加強外語人才培養的意義和措施初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14(14):35-36.
[3]劉中陽.“一帶一路”新形勢下西部高校英語專業建設新思路[J].未來與發展,2015,6(6):72-75.
[4]李楊,劉翠鳳,呂維忠.“一帶一路”背景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分析[J].高教學刊,2015,11(11):22-23.
[5]蔡清輝.對接“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外語院校改革發展的機遇與風險探討[J].經濟界,2015,4(4):41-45.
The mode and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in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YU Jie
(the Art Institute of Dalian,Liaoning,Dalian 116600)
In the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the level of foreign langu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improve the degree of attention to language,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und talents,to better serve "along with" strategy needs.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mode; mechanism
G642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責任編輯:廖建勇)
于婕(1980-),女,遼寧大連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