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純英
(湖南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高校體育課中教學交往的影響因素與構建
馬純英
(湖南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體育技能的發展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切實了解學生的需求,增加學生間的互動,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體育;教學交往;教學活動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學交往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所發揮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教學交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不但有助于拉近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傳授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還能夠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設計提供可靠的信息,以此來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實際上指的就是以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或交往主體(任課教師、學生)之間的語言為中介的多向、多邊、多層次以及多維度的人際往來、溝通或者情感交流和打成認同一致的相互理解。在體育教學交往的概念中,主要有如下兩個關鍵點:一是,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媒介。在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媒介主要有語言手段和非語言手段兩種。其中,語言手段常見的主要有任課教師的口頭語言講解和體育教科書上的書面文字語言兩種;而非語言手段常見的則有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的哨笛聲、示范動作、表情、延伸、手勢以及服裝等等。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通常是任課教師和學生通過語言來實現的。二是,體育教學中教學較為的目標導向性。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發生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以一定的教學目標為指向,受一定的教學目標的規范的[1]。
2.1 體育任課教師
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是發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之中的,體育任課教師與學生雙方主體之間的交互作用。任課教師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體育任課教師的心理基礎。也就是體育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交往時,所具有的知識基礎、智能水平以及心理狀態等,這些情況會對任課教師在教學交往中的情感、態度、動機等產生直接的影響;二是,任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是體育任課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和交往的前提。要實現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和認識,體育任課教師不但要將學生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識和把握,同時還要重視對每個學生的了解和認識,重視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
2.2 學生個體
學生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活動的主體之一,同樣也會對所發生的教學交往產生影響。簡要說來,其對教學交往的影響,主要有其在集體中的地位、在集體中的自我感覺以及人際選擇等幾個方面。例如:體育運動水平較高的學生或是在某項體育運動中有特長的學生,往往在其所在的運動群體中的地位就較高,相應的也就更具有人際吸引力,與任課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往也就往往比較積極主動,也比較順暢,從而體現了學生個體在集體中的地位對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影響[2]。
2.3 課堂氛圍
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課堂的教學氛圍,是教學的心理背景。通常來說,積極的、和諧的、愉悅的教學氛圍,更有助于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掌握,同時,也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例如:在不信任的“防衛性氣氛”中,教學交往往往很難得以順暢的進行,教學就會呆板無趣、效率低下。而在具有接受性和契合性的“支持性氣氛”,學生的交往行為就會比較積極活躍,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3.1 重視高校體育教學中師生交往的民主性
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民主性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說,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任課教師不再是知識和技能的權威,也不再是整個課堂活動的絕對控制者,而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者和服從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和學生是處于平等的地位的,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就是師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創造、共同提升的過程。由此可見,在這一點上,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變化,即:任課教師開始成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其在傳遞體育知識和技能之外,開始越來越多的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自主練習,在教學活動中擔任了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只有這樣在很多高校中“物化”了的體育教學,才能夠重新回到“人”這一點上,以此來促進良好的教學氛圍的營造和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構建。
3.2 強化對體育任課教師交往理性和能力的培養
體育任課教師是教學交往中的重要主體之一,也是教學成效的基礎保障。要實現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有效構建,對于任課教師來說,其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執教能力、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交往理性和一定水平的交往能力。
要強化對體育任課教師交往理性和交往能力的培養,應注意如下兩點:一是,要注意對任課教師進行教學交往教育,讓其認識到教學交往的重要性;二是,通過培養和提高體育任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來提高其交往能力。雖然說體育任課教師均受過專業的體育教育,但是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卻步是僅僅依靠肢體師范就能夠完成的,而是要在肢體師范的同時,需要利用語言來進行說明和表達。
3.3 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教學交往的長效機制
要實現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有效構建,必須要將教學交往形成一種常態的、穩定的教學習慣,而這種習慣的形成就需要相應的制度規范來做保障。所以,在高校所制定的體育制度和規范之中,應有針對性的突出對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支持和保護,從而形成有利于教學交往構建和發展的長效機制[3]。
3.4 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評價空間
教師要想較好的發揮教學交往的作用,必須實施一定的教學評價活動。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注重公平與全面,將評價機制一分為二,即由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共同組成。之所以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評價空間,就是期望學生能夠通過自我評價積極地參與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來,及時的發現自身的優點和長處,敢于表達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多與師生進行互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4]。
高校體育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人性化的教學方法,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學生自身也要全力配合教師的各項工作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共同努力,齊力推進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構建與發展。
[1]趙靜.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流的缺失與建構[J].當代體育科技.2015(32):135-137.
[2]段翊君.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J].廣西教育.2015(27):165-166.
[3]趙書鵬. 淺論高校體育教學中應堅持的理念原則[J].體育師友.2010(05):64-65.
[4]陳國亮.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499.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mmunication Lack and Construction
MA Chun-y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unan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82)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ntegrated progra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physical fitness to improve students' ski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to a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s,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increas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so as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s.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exchanges;Teaching activities;Classroom teachers
U445.4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1.062
1672–7304(2016)01–0133–02
(責任編輯:廖建勇)
馬純英(1981-),女,湖南岳陽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體育文化。